长城之将是如何被毁的

作为一名老板,或是统治者,他可以骄奢淫逸,凶狠不遏,也可以不讲道德,才能有限,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的地位,因为只要权势还在,下面的普通民众就只能认命,听从命运的安排。

尚书中曾提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统治者们绝对不能做的就是愚蠢,不识权力之所在。基本的权术智慧是保障其统治的必要条件。

脑残的君王会把政治搞的一团糟,虽然他们可能洁身自好,仁慈懂礼,但如果"自毁长城"的话,即让孔圣人在世也无能为力。

长城之将是如何被毁的

说到"自毁长城",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历史出处,刘宋名将檀道济。同时,他也是公认的"三十六计"作者。

东晋末年,门阀政治腐败透顶,旧时公门只知标榜门第,鄙视寒门,只会涂脂抹粉,谈玄论道。

阶级矛盾异常突出,危机四伏,外有势力越来越强的北魏,内有来势汹汹的孙恩、卢循武装起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世族门不堪一击,便给了一些出身于地主阶级中下层的"寒门将军"机会,他们开始掌握东晋王朝的兵权。

而他们中间最为代表的人物刘裕便迅速脱颖而出,借助于当时的"第一强军"北府兵的力量,成功的建立刘宋,灭亡了东晋王朝,成为南朝第一任皇帝。

但刘裕短命,当皇帝没多久就咽气了。他的后代则贪婪多疑,嗜血暴虐,为了皇帝之位,同室操戈,互相残杀。

导致于刘宋王朝的文武大臣,尤其是一些声望高、地位重要的武将,往往因为莫名其妙的罪名而被处刑。

使得外不能防北魏,内被萧道成篡位。其中,檀道济的无辜被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刘宋悲剧的开始。

檀道济,同刘裕一样出身寒门,早年随流民加入北府军,成为刘裕的最早追随者。同时也是刘宋乃至整个南朝最为著名的将领。

在刘裕死后,檀道济历任征南大将军、司空、江州刺史,长年为刘宋戍守北边,抵御北魏的进攻。

此时的北魏已经基本统一北方,兵强马壮,北魏雄主拓跋焘将目光渐渐转往南方的刘宋,厉马秣兵,多次派兵南侵刘宋。

但檀道济坐镇北方,屡挫进犯魏军,拓跋焘只得望南而兴叹,北魏军中对于檀道济十分忌惮,唯恐与之相遇。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战功卓著,为刘宋立下无数功劳的名将,最终仍然不能善终,为其所拥护的宋文帝刘义隆所杀,全家也惨遭灭门,成为千古名家所喟叹之遗恨。

对于檀道济而言,他大概并不能理解自己的死,可能认为自己为刘宋立下汗马功劳,便不应该被朝廷所杀。可如果他明白政治的话,便就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要死了。

檀道济人生悲剧的起因,就在于当年所参与的废立之事。

在刘裕死后,继位的并不是文帝,而是少帝。但少帝这个人可能有点性格问题,喜欢嘻哈玩闹,又有点凶残。

弄得徐羡之、傅亮、谢晦这几个辅政大臣就有点受不了,然后就一起联合着把少帝给废了,立了文帝刘义隆。

这件事,檀道济既没有反对,也没有明确支持,但这种态度其实就是默许废立。

长城之将是如何被毁的

所以当文帝抓住权力之后,把三个辅政大臣都给杀了的时候,檀道济并没有直接被抓起来杀掉,而是受到了文帝的拉拢。

但在文帝的眼中,檀道济当初默许废少帝的行为,便是已经犯了谋逆,说不准哪一天就对自己下手了。

这种想法一直伴随着宋文帝,但因为檀道济功勋卓著,且在军中素有威望,有其镇守北方,抵御北魏,刘宋安全便可无忧,便一直没有对檀道济怎么样。

冤案的背后一定有小人,如同秦桧之于岳飞,檀道济被杀的背后也站着一位小人,那便是彭城王刘义康。

刘义康是文帝的兄弟,能力十分有限,但野心却很大,檀道济的功名令其十分嫉妒。

为了自己的权力,他多次进馋言诽谤檀道济要造反。可文帝并不傻,他知道刘义康什么想法,就一直没有听从。

然而,元嘉十二年,宋文帝得了一场大病,久病不愈,令其心情郁闷,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刘义康见此机会,屡进馋言,诬陷檀道济将要趁文帝病危造反。这一点击中了宋文帝的软肋,激发了藏匿许久的杀机。

于是,宋文帝以商谋国事的名义,下令从江州召回檀道济。

这个召回非常敏感,当时的檀道济身边很多人察觉到了杀机,便劝檀道济:"高世之勋,自古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但檀道济觉得自己乃国之肱股,且自己向来忠心耿耿,大概朝廷不会对自己怎么样,便奉诏进京。

檀道济进京之后,就被长留建康,不得与外界相交。宋文帝见檀道济入京,并没有马上下定决心,而自己刚好病情好转,便认为没有杀人的必要,便让檀道济回到北边。

可不久,宋文帝又是病重,便立马下达圣旨,将檀道济召回,然后将其子孙、亲信全部杀光。

当时,檀道济正登上北返的船,根本没料到宋文帝要对自己下手。

当檀道济被逮捕的时候,曾愤怒得"目光如炬",摘下自己的帽子就往地上猛摔,对着来人恨骂道:"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这就是"自毁长城"的出处。

事实也的确如此,檀道济的死让北魏大喜过望,欢呼雀跃,认为自己南下再无阻碍。

而同时,檀道济被灭门也使得刘宋军队内部混乱,战斗力陡然下降,对上北魏毫无优势。

长城之将是如何被毁的

北魏也抓住机会,在不到十五年的时间里,就将兵锋推到长江沿岸,长江以北,基本尽归北魏。

宋文帝自己所标榜的"元嘉之治",最终落得个草草结局。刘宋的寿命,也没有超过一甲子,这自毁长城,实在是愚蠢的很。

对于檀道济的死,宋文帝发布诏书“痛斥”檀道济“阶缘时幸,何恩在昔,宠灵优渥,莫与之比。

曾不感佩殊遇,恩答万分,乃空怀疑贰,履霜日至。元嘉以来,猜咀滋结,不义不昵之心,附下罔上之事,固已暴民之听,彰于遐迩。

这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古往今来,政治何尝有道义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