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刀,一艘船,一本书,让日本走向了今日的繁荣。

一把刀,推动了倒幕运动,成为了明治维新的先驱。

满怀欣喜越过白河之关,已到了樱花盛开的季节。早上起来却是大雪纷飞,一片银白的世界。距今150多年的1860年3月24日,江户的街道也下着跟现在同样的雪。那一天,辅佐德川将军的最高官员井伊直粥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被18名武士刺杀身亡。这场干脆利落的刺杀,在日本的历史上也算是空前,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大的仇怨与反抗,日本又因此发生了什么改变?

井伊直粥曾采取压制政策,酿成“安政大狱”这个祸根,在这场事件中,许多反对政府的倒幕派都遭到了刑罚,但刺杀国家政治最高负责人,绝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一种思想的斗争。

在江户时期,有两种历史意识:一种是商人阶层的自我意识,他们认为“日本是神之国,比外国更优秀”,这种历史认识已经深入进了普通人中;一种是拥有武士身份的统治阶层的自我意识,外来人士会对他们造成威胁,不管有多少劫难,他们都要保护这个国家。

从10世纪开始,日本历经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的政变之后,日本天皇的权利就被架空了。日本的国事都是由将军决策的,但在当时崇尚了一种尊天皇为日本君王的“尊王思想”,并且掀起了拒绝异国靠近日本的“攘夷运动”。

井伊直粥代表江户幕府被迫签订的《安政条约》,被迫开放横滨、川崎等6个港口,被迫接纳外来思想,民族已出现了危机。

单纯的“攘夷”是不行的,无法推翻幕藩体制,摆脱封建束缚,倒幕才能救国。

一把刀,一艘船,一本书,让日本走向了今日的繁荣。

于是计划刺杀井伊直粥,推动了“倒幕运动”的发展。这是一场思想革命的结果,也是日本政治体制变革的开端。

一艘黑船攻开了日本的国门,“大政奉还”进入了明治时代。

1603年,由德川家康掀开帷幕的江户幕府,上演了265年君臣丰乐,15代武家兴盛,这恐怕连中国历代最稳定的清朝也望尘莫及。任何太平时代的到来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德川家为永葆基业,建立了幕藩体制,5次下令闭关锁国。但终究在内忧外患中,由德川庆喜拉下了江户时代的帷幕。

内忧

幕藩体制的最高权力者为将军,名义上领导人仍是天皇,将军虽有权力,分布在日本各处的四个藩却拥有行政、军事、征税的权力。

这种体制本身就不是一个稳定的中央集权。

1842年,中国的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变的文化价值观,传播了自然科学以及别样的文化、社会、风土,被封闭国家当成是看世界的平台,但是此书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什么反响。

1854年,《海国图志》却在日本被大量翻刻广泛流传,学习新思想的潮流日趋高涨。

日本虽然锁国并且尊王攘夷,但是维新派人士从来没有放弃看世界的机会。

萨摩和长州藩地处偏僻西南沿海,违反“锁国令”引进西方技术,所以拥有了当时日本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他们对幕府的统治不满,利用了天皇的精神影响力,最先成为了倒幕派。

不仅两个藩不满幕府统治,社会上的各个阶层,也都有反对的呼声。

幕府实行“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农民阶层收到社会的剥削,商人处于社会底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渴求打破这种体制,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他们的经济利润也会为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外患

日本的内部熬成了一锅粥,必然要接受外来的火焰。那么日本的外患经受了什么样的煎熬呢?

江户幕府曾5次执行锁国令,但政府也并没有孤立于世界,在《清史稿》-《邦交·日本》中,“日本久通中国。明季以寇边禁互市,清兴始复故。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致书于长崎奉行,请通商舶。”

在明末时期,日本政府不对外交易,直到清初才在长崎港恢复与中国对外贸易。其他三个岛屿分别对朝鲜、虾夷、琉球贸易和外交。作为日本附属国的朝鲜和琉球通过海上贸易对日本进贡。

同一时期除了东亚以外,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和日本接触,但他们在日本岛弘扬基督教。《华夷通商考》中说:当时日本视欧洲人为“外夷”,通商允许,文化传播被视为大忌。

所以,德川家康对基督教徒使用各种酷刑,但教徒们对信仰的崇尚远超出他的想象,于是20多年来,不断对基督教徒实施打击。这之后让上帝远离日本200多年,也使西方文化远离日本200多年。

当时荷兰遵行“重商主义”,不干涉日本的思想政治文化,所以日本在长崎港与荷兰建交。荷兰成为了日本唯一的西方贸易伙伴。

在与荷兰往来的过程中,也多次有俄、英、美的船只来访,但只要接近港口,日本就会用武力驱逐。

在19世纪上半期,海上贸易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产业革命后,英、法、俄、美已经成为了称霸世界的强国。它们对于处在农耕时期的亚洲各国资源虎视眈眈,日本自然也在此行列。

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四艘黑色的舰艇来到了长崎港。对于未曾远洋的日本来说,美国黑舰上的三十六门巨炮就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科幻武器,炮弹瞬间能将长崎夷为平地,日本被迫无奈只有“开国”。

这就是著名的“黑船来航”。

从那一天起,日本政局陷入了混乱。黑船事件加速了幕府的灭亡,也成为了明治维新的导火索。

一把刀,一艘船,一本书,让日本走向了今日的繁荣。

在内忧外患中,倒幕派求功心切毒杀了当时反对讨幕的孝明天皇。年仅15岁的明治天皇似乎成为了倒幕派的人质,他战战兢兢地在讨幕诏书上盖下了印章。

为了避开一场外国人瓜分日本的内战,30岁的德川庆喜当机立断马上宣布了“大政奉还”,结束了江户幕府15代的统治,也将日本推向了明治时代。

一本书,成就了明治维新。

当两种文明发生冲突,都会始于思想、陷于交往,终于武力。

虽然美国用武力撬开了日本的国门,但是在日本的内部,西南藩和东北藩发生的思想冲突,才是造成混乱的关键。而1827年赖山阳完成的《日本外史》,却是一种新思想产生的关键。

书中对封建、名分的认识对近代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本书中的一些思想主张:“尊王、民生、废藩置县”也成为了明治维新的助力。

对明治维新运动有特殊贡献的西乡隆盛等人,也是读了这本书,促使他们推动了变革。

纵观历史,日本擅于审时度势、追随强者。唐朝兴盛时,日本积极派遣唐使学习。唐朝衰落,日本便终止派遣。

纵观人类的进程,从生物体到寒武纪爆发用了上亿年,从直立行走的人类到石器时代用了百万年,从智人到晚期智人用了十万年,从印刷术的出现到工业革命用了几百年,而从计算机出现到个人电脑只用了几十年。

一把刀,一艘船,一本书,让日本走向了今日的繁荣。

人类每一次重大进步,社会进程都随着发展的脚步变得越来越快。

日本的过去尽管内忧外患,但它面对维新,以留存的兵力也有机会一战到底。但日本没有用武力终结文明的冲突,无论是“黑船来航“,还是”大政奉还“,日本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反应,并在变革中一路崛起成为了今日的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