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鸿儒:修鱼塘(小小说)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事了。

那还是农村公社时期,物质匮乏,缺衣少食。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后,就是林大伟最为头痛的时候。因为,每到这个时候,家里的粮食吃完了,早稻的禾苗才挂穗。家里七八张嘴等着吃。青黄不接的时期,借粮是常事,可这时候,其他人家的存粮也不多,这借粮也是难事。

那年的五月底,林家的谷米吃完了。林大伟没法子,他只好到自家种的红薯地刨红薯。可怜那才手指头大小的红薯也挖了,才撑过了几天,家里又断粮了。

林大伟读过中学,那时,他在村里也算是个文化人了。他自然也有文化人的通病,死爱面子,他就放不下面子去借粮。

那天中午,老许家到了吃饭时候。他看见林家的二妮,三弟一直呆在他家,没要回家的意思。

“二妮,你咋还不回家呢。省得你妈一会儿来找人。”老许家的对二妮说。

“婶,我们两天没吃东西了,能在你这吃一顿吗?”二妮眼睛盯着桌面上的稀饭,芋头,恳求老许家的说。

“唉,不早说,来,坐着吃饱了再回去。你爹什么回事嘛?还让你们饿了两天,也不哼一声的。”老许家的赶紧把姐弟俩招呼坐下,给他们加了碗筷,添上稀饭。姐弟俩便狼吞虎咽起来。

老许在乡学校当老师,他家情况比林家好一些,至少是饿不着肚子的那种。他看到了林家的俩孩子吃稀饭时的样子,他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一场雨把老许家的鱼塘给冲塌了一个大口。幸运的是,老许家几天前才把塘里的鱼都捕了,没什么损失。

老许找到了林大伟,跟他商量着修鱼塘的事宜。林大伟在村里可是个砌石头、砌砖的好手,这可是出了名的。

修鱼塘的工程不算大,一个人修的话,也是十来天的工期。老许跟林大伟说,咱不说钱,你把鱼塘给修好了,在我那挑一担米抵工钱算了。

林大伟自然是喜出望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他思忖着,有这担米,他家就可以撑到早造的稻谷收成了。这样,全家人就不用饿肚子了。

能不能先预付了米,我马上就给你修鱼塘,我家实在是断粮了。林大伟跟老许说了实话。

当然可以,你跟我来,先挑米回去,得用心给我修,修不好可要扣工钱的。老许爽快地答应了。

大约十来天,老许家的鱼塘如期修好了。看着新修的塘基,老许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有了那一担米,林家果然顺利地撑到了早稻收割的时候。

第二年,端午过后,林家又到了一年中最难的时候,又快没粮了。

这天,老许又找上门来说,林子,我家的鱼塘又被雨水给冲塌了,幸好鱼在前几天捕了。不然的话,我的损失可大了。还是你给我修鱼塘吧。老规矩,一担米的工钱,没问题吧。

林大伟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林大伟给许家修鱼塘的时候,他发现塌方的塘基处明显有被人挖过的痕迹。应该是有人对许家的鱼塘动过了手脚,他想道。林大伟向来对自己砌塘基的活是很有信心的。在他的手里,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豆腐渣工程的。

兴许是许家得罪了什么人,才对他家的鱼塘下毒手的。他也没想太多,他的本分是把鱼塘修好,得到他应有的报酬就好了,其他的事情,他没管不了那么多。

十多天后,塘基又修好了。

这回,这鱼塘牢固了吧,不会再塌了吧。老许笑着说,他对林大伟说。

这,要不是很大的水都不会塌了,除非……林大伟欲言又止。

好吧,希望这回真的不用再修了。老许还是一副笑嘻嘻的样子。

光阴飞逝,又到了这年的端午节。林家青黄不接的时候又到了,林家快没粮了。林大伟又为口粮犯起愁来。在那个有劲没处使的时代,一袋米真的可以难倒八尺男子的。

这天晚上,林大伟经过许家鱼塘的时候,他发现了两个可疑的人影。他们好像在鱼塘边商议着什么事情。

他偷偷地走近他们,静静地伏在路边的草丛里,看个究竟。

“林家的粮快没了,你知道的,大伟这人死爱面子,我们送米给他,他不会要的。我们鱼也捕了,还是让他给我们修鱼塘换米吧。这样的话,他还是很乐意的。”

原来是老许夫妻俩在商议这么回事。

很快,老许便在塘基处锄了个决口,水很快就把塘基冲塌了一部分。鱼塘又得修了。

林大伟把看到这一切,他明白了,许家的鱼塘都是人为的决堤,并非天灾,而是为了林家。他对老许满是感激。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老许还是找到林大伟修鱼塘,林家又渡过了断粮的艰难时期。

又过了两年,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实行了农村责任承包制,家家户户基本上都解决了粮食问题。林家也再没断过粮。

奇怪的是,自从改革开放后,许家的鱼塘也再没有塌过。

作者简介:何鸿儒,中共党员。现供职于广东省信宜市中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