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这件事,年纪越大,乐趣越少

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在亲戚家的电脑上玩到《GTA3》的光景,那时的我还在读小学三四年级,之前接触的游戏也都是《暴力摩托》、《疯狂出租车》之类的「小学生标配」游戏,最硬核的也不过是只能玩到警察局大厅的《生化危机2》。

玩游戏这件事,年纪越大,乐趣越少

《疯狂出租车2》,童年的美好回忆之一

所以当我第一次在同龄表哥的带领下打开《GTA3》时候,那种开放世界的自由度与新鲜感带给我的感觉,就如同让习惯了2D游戏的玩家初次体验3D游戏一样,除开震撼还是震撼。

此前我玩过的所有游戏都或多或少束缚了玩家的手脚,哪怕是《疯狂出租车》这类伪开放世界游戏,玩家也只能老实地重复着开车载客这一件事情。而《GTA3》完全不一样,它允许你漫无目的地在城市里闲逛,看着有棱有角的NPC人来人往;亦或者随便打劫一辆车来场竞速,抄起棒球棍追打老奶奶,你甚至还可以在游戏里搭乘地铁和轻轨,和现实生活里一模一样。

玩游戏这件事,年纪越大,乐趣越少

相信是很多人都是通过《GTA》第一次接触沙盒游戏

在那个遥远的下午,我感到自己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世上原来还有这样的游戏、这样的玩法,做出这游戏的人无疑是个天才!我和表哥约定每二十分钟换人,那也是我第一次对「度日如年」这个成语产生了深刻领悟。

回首十几年的时光,似乎再也没有一款游戏能像当初的《GTA3》一样让我回味无穷了。年龄越大,条件越好,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兴奋反倒是像打出的水漂,水花越来越小,最终沉没在生活的一潭浑水里。

扪心自问,游戏的乐趣从什么时候开始减少的呢?

阅历和经验的增长或许是最重要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好游戏」的标准也愈发严格。小时候的我来者不拒,随便哪款游戏都能让我坐在电脑前或者地板上,消磨掉整个下午的时光。即便是重复的关卡流程,反复玩上几十遍也乐此不彼。而现在,能真正让我兴奋起来的游戏少之又少,最近一次熬夜等首发游戏解锁是3月份的《只狼》,再上一次是去年10月份《大表哥2》的发售日。至于下一次,估计得要等到明年的《最后生还者2》了吧。

玩游戏这件事,年纪越大,乐趣越少

我甚至还激动地发了条朋友圈

阈值变高是一件很无奈的事,它能帮你把那些不入流的作品拒之门外,节省时间和精力,但也损失了本该属于你的快乐。不止是游戏,阅读和观影也是如此。阅片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不会再被那些司空见惯的桥段所打动,当旁人哈哈大笑的时候,我感受到的可能只有尴尬和无聊。

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也是影响游戏乐趣的主要因素。如果说学生时代的我是一个纯粹享受着游戏乐趣的玩家,那么毕业工作之后,玩游戏减压的功利性目的显然占了更大的比重。说实话,从下班到家再到洗漱睡觉,工作日真正可以支配的游戏时间不过两三个小时。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以前热衷的开放世界(尤指育碧开放世界)和大型RPG游戏变得没那么「香」了。本应该是卖点的辽阔地图和数不过来的支线任务,在此刻反而成为了某种鞭挞折磨。尤其对我这种强迫症来说,一想到地图全开,任务全清的游戏时长,玩不了多久便奏起了退堂鼓。

回顾最近在玩的游戏,几乎都是剧情推动的作品。比如《奇异人生2》、《如龙5》、柚子社的废萌黄油,或是《CSGO》、《MHW》这种随时能来上几盘的多人游戏,没有太多来自进度上的压力,也不需要盘算着还剩多少个Boss没有解决、多少片地区没有探索。

玩游戏这件事,年纪越大,乐趣越少

有一说一,纯爱gal确实很治愈

我很能理解为什么有很多人沉迷于抖音快手,以及各种专为碎片化时间定制的手游。对于大部分996的社畜而言,以3A游戏为代表的端游和主机游戏都太消耗时间精力了。上手简单的手游和短视频,或许才是解压的最优选择。

除了熟悉的游戏,新的爱好和新的人生阶段也给我带来了新的乐趣。例如旅游,摄影,交友,恋爱,结婚,还有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当我把本属于游戏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到这些事情身上时,游戏的吸引力就在无形间弱化了不少。

游戏没有怎么变,玩游戏的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孩子了。

玩游戏这件事,年纪越大,乐趣越少

假期出门旅游已经成了我的新爱好

小时候玩游戏,乐趣大部分来游戏本身,还有一部分则来源于我自己的想象力。

就拿GTA系列来说,我经常赋予主角不同的身份,时而是英雄,时而是侠客,时而是杀手或者间谍。配合五花八门的作弊指令和MOD,我能把《罪恶都市》玩成《生化危机》,又或是把《GTA4》当作《细胞分裂》。我在脑海中给他们编织剧情,设定目标,一玩就是几个小时不带停。那种快乐和代入感可比按部就班推主线做任务带感多了。

玩游戏这件事,年纪越大,乐趣越少

打了细胞分裂MOD的《GTA4》

玩游戏这件事,年纪越大,乐趣越少

《杀手4:血钱》某个关卡自带僵尸彩蛋,我经常脑补成在玩《生化危机》

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光是打完主线就松了一口气。通关后也尝试下载过一些MOD,玩了几次之后就懒得再进游戏了。长大以后的游戏丰富了不少,那份属于想象力和脑补的快乐却很难再找回来了。

抛开上面这些内因,我还想吐槽两句现如今游戏公司的歪风邪气:一是跟风,二是公式化。

前两年《PUBG》火了,大家扎堆蹭热度,恨不得每款大作都得塞进一个吃鸡模式。有阵子去看Steam排行榜,吃鸡类游戏占了一大半。现在回头看,当初这批跟风游戏里还有多少叫得出名字?

没有主见的跟风,不亚于自毁门面。

第二条算是夹带私货,主要吐槽的对象是育碧。我也算是育碧的老玩家了,从《彩虹六号:隐秘行动》和《细胞分裂:明日潘多拉》开始就认识了这个来自法国的游戏大厂,后来的几个知名IP也都很熟悉。现在很多玩家一听到育碧的大名,都是爱恨交织:育碧对中国玩家的重视程度有口皆碑,出品质量也相当稳定,但近两年公式化排列组合的开放世界模式也让包括我在内的不少玩家感到厌倦。

对,我说的就是《幽灵行动》、《全境封锁》和《刺客信条》的新作。大量模板化的支线消磨尽了我的耐心。纵使地图再加大,细节再丰富,玩家扮演的却还是那个东奔西走的工具人。

玩游戏这件事,年纪越大,乐趣越少

被我玩到一半放弃的《幽灵行动:荒野》

隔壁《大表哥2》同样也是开放世界,但人家胜在世界观、剧情和角色塑造得好,代入感完全是两种级别。育碧的游戏只要你玩得多了,总会产生一种旧瓶装新酒的错觉。

归根结底可能还是我的错:游戏玩得太多了。

相比之下,我现在倒是更偏爱剧情导向的独立游戏。像是《Late Shift》、《隐形守护者》为代表的互动影像游戏,或是《艾迪芬奇的记忆》、《奇异人生》这类线性叙事作品,都很适合像我这样的上班族。

想来也挺矛盾的,小时候追求开放世界和自由度,现在又看重沉浸感和剧情叙事,人对游戏的审美果然也是会变的。

玩游戏这件事,年纪越大,乐趣越少

可惜《奇异人生2》并没有延续上一作的良好口碑

抱怨归抱怨,就算乐趣和时间再怎么缩减,游戏还是要玩的。永远保持一颗热爱游戏的心,这就是我作为一个社畜最后的坚持。

发了一通自己的牢骚,感谢你的阅读。

玩游戏这件事,年纪越大,乐趣越少

年货买不买?当然是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