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如何看待成都七中食堂问题的

马克思曾经反复引用一句话说明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马克思是如何看待成都七中食堂问题的

成都七中的逐渐资本化,就成了马克思引用的这句话的完美注脚:2005年成都七中和冠城集团联合创办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成都七中受该集团委托代为管理该校;2009年成都七中教育集团成立,下辖学校共13所;2017年皖新传媒集团以12.7亿元收购了成都七中实验中学,原有股东冠城集团向新东家承诺该校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结余总额不低于3.09亿元。(以上资料来源于《成都七中事件:吃个猪食,哪来那么多事?》一文)

马克思是如何看待成都七中食堂问题的

这些东西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资本进入教育、医疗行业,显然不是为了学雷锋做好事,更不是为了推动什么社会进步——当然嘴上还是要这么讲,而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利润。嘴上可以是主义,肚子里全是生意。当每年的招生人数和每个学生缴纳的钱数大体固定的时候,控制该校的那些资本集团当然会选择通过后勤等方面来促进利润更加扩大,比如通过外包尽量减少提供饭食等方面的支出。

马克思是如何看待成都七中食堂问题的

据知情人透露,该校食堂又由四川德羽集团来提供外包服务。这个德羽集团每年要向该校缴纳一定的承包费用,为了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它当然愿意尽量提高饭菜的价格和来吃饭的人次——但饭菜价格和吃饭的人次是不可能随便提高的,因此为了利润最大化它会想办法压力饭菜的成本。当监管不到位时,进一些低劣的食物以次充好就成了非常必然的选择了。

马克思是如何看待成都七中食堂问题的

资本为了利润最大化,想办法压力成本,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笔者曾经有一次路过一家重庆的小饭馆,听到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当时饭店里没有客人,餐馆老板也没有看到笔者路过,老板正对老板娘说:“你把那地沟油藏好,听说下午要来检查了。”这句话也是资本本性的鲜明体现,不管大资本还是小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始终未变。(下方仅仅为苍蝇馆之例子,这个并非笔者遇到的那家饭馆)

马克思是如何看待成都七中食堂问题的

这种事情,有人又要骂中国人没有信仰,或者说什么人性民族性之类的,但这类话非常肤浅而无助于问题解决。抽象的追责所有人,等于谁都没追责。这种事中国有,西方也有。西方在一两百年前,这类事情多的跟中国没什么两样。如果我们翻看一下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同时代的其他政治经济学著作,就不难发现这一点。各种宗教神圣法则和礼义廉耻,都抵不过现实利益的具体冲击。

马克思是如何看待成都七中食堂问题的

最理想的当然是建立一个没有资本的社会,只是这个并不能马上实现,立足于当下社会的话,西方的有些做法可以参考。西方后来这个问题之所以得到改善,很大一个原因是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它逐渐建立起一种制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资本违规操作的成本要高于其可能的所得。这种情况下,它衡量自己的收益和成本的时候,当然会有所收敛。因此,在整体性的社会替代方案还不能马上达成的时候,真正有效的解决方式是社会各阶层都睁大眼睛,通过呼吁、行动,同时还要督促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创造一种新的制度环境,要使得资本违法的成本很高,干坏事一定会被发现,而且一旦被发现它肯定就要被罚的倾家荡产,还要面临牢狱之灾。

马克思是如何看待成都七中食堂问题的

这个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毕竟资本和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羊在无法彻底降服狼之前,若要狼有所收敛,还需要羊们自身的努力而不是指望狼发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