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个和尚,却掀翻了一代王朝

昏黄的佛灯燃烧着黑夜的凄清,一个年近花甲的孤僧跪坐在佛前苦苦思索,飒飒风声敲碎了夜的宁静,也扑灭了那盏孤灯。

他轻叹:难道自己的满腹韬略就要这样埋藏一生,不,绝对不可能,这个蛰伏多年的和尚在摩拳擦掌,他的心正蠢蠢欲动。

他只是个和尚,却掀翻了一代王朝

此人究竟是谁?又意欲何为?他就是明朝第一奇人,人称“黑衣宰相”的姚广孝,亦称“道衍和尚。”

他只是个和尚,却掀翻了一代王朝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比起那些少年英雄的风云人物,姚广孝简直是太悲催了,他十四岁出家为僧,一直湮没在民间。直到他六十岁那年,才作为高僧随侍诸王,遇见了他一生的英主——燕王朱棣。

当他看见朱棣的第一眼,上去就对他说:“燕王,我送你一顶白色的帽子,你想不想要?”

朱棣吓得腿都软了,王上加白是什么字他岂能不知?于是赶忙拉着姚广孝离开,却记住了他。从此,姚广孝一路打怪升级,成为了朱棣的核心武器。

若说朱棣是个谋图帝位的野心家,姚广孝就是机关算尽的阴谋家,两条毒蛇,不谋而合。

一场惊世骇俗的大戏就这样拉开了帷幕,登上了浓墨重彩的历史舞台。

他只是个和尚,却掀翻了一代王朝

靖难勤王,屡建奇功

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登基。一个孱弱的书生少年,如何担当君主大任?姚广孝正是看穿了这一点,频繁地怂恿朱棣篡位。

他只是个和尚,却掀翻了一代王朝

朱棣虽有野心,却顾虑民心,姚广孝即答:“臣知天道,不论人心。”朱棣的嘴角泛起了一丝狡黠的笑,终是拍案而起,以‘靖难’之名清君侧,行谋逆之实。

举兵之路,前途未卜,何况朱棣要用北平一隅之地对抗全国兵马。朝廷迅速命李景隆率六十万大军平叛,朱棣外出迎敌,姚广孝镇守北平。

姚广孝建议朱棣对敌人两面夹击,朱棣照做果然大获全胜,然而当他偷袭大宁时,李景隆却趁机包围了北平。

北平只有少数兵力,如何抗衡几十万大军?一旦失守,势必满盘皆输,燕王军队还在大宁,驰援尚需时日。

但姚广孝岂是寻常人?面对强敌,他从容指挥,可一座孤城,腹背受敌,能坚守多久?

想要撑到援军到来,必须进攻,但这点兵力守城尚捉襟见肘,唯有奇兵,方能制胜。

夜色朦胧,姚广孝趁着李景隆大军松懈之际,突然间命大军杀出,敌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燕王回援,内外合兵,敌军溃败而逃,北平守住了。

随后朱棣进攻山东,却在铁铉的坚守下三个月未能攻克。他兴师动众,耗损极大,长此以往,势必兵败如山倒。朱棣再次向姚广孝求援,姚广孝开始分析形势。

燕王起兵三年,仅有北平、保定、永平三地,照这个速度下去,何时能占领全国?

三年之间辗转各地,诱饵已经放得差不多了,若再不收网,恐怕自保都做不到。

姚广孝不愧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和谋略家,他最后的建议才是真正掀翻建文帝王朝的致命武器,这个主意朱棣没有想到,建文帝更不会想到。

姚广孝说道:“勿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朱棣赞叹不已,当即绕道进攻徐州,宿州一带。

倘若一开始就进攻京师,那朝廷必定防备,而靖难大军辗转多地,恰恰分散了京师的兵力,果然妙计。

朱棣在外统兵征战,姚广孝在内总领军事裁决,此二人的合作真可谓珠联璧合,在姚广孝的精心筹划之下,朱棣步步为营,最终攻下了南京,拿到了姚广孝一见面就想送给他的皇位。

朱棣盛世起兵,不占民心,兵微将寡,却仅用四年便一统天下,姚广孝可谓居功至伟,他才是整件阴谋背后的策划者,正是在他的怂恿和计谋下才缔造了一个全新的大明王朝。

朱棣虽然成功坐上了皇位的宝座,可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无一不在说明一个问题,姚广孝是比皇上朱棣还要聪明的人。

前有神机军师刘伯温,人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这样一个比皇帝朱元璋还要聪明的人物,却为朱元璋所不容,结果孤凄惨死。

想想这类人也是够可怕的,凡事皆能想在皇上之前,那皇帝威信何存,自然要忌惮三分。

朱棣可不是什么仁君,他堪称完美地继承了他老爸朱元璋阴险狠戾,暴虐多疑的性子,况且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史的剧本似乎一直都如此上演,那么朱棣会如何处置开国功臣姚广孝呢?

任何领导为图谋发展,都会喜欢聪明人,但是他们不会喜欢比自己还要聪明的人。

他只是个和尚,却掀翻了一代王朝

陪王伴驾,如履薄冰

公元前1402年,永乐帝朱棣登基,封姚广孝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官居正二品。

此时的姚广孝位极人臣,却拒绝了朱棣的一切赏赐,也不曾还俗,白天官服上殿,深夜青灯相伴,还把黄金全部分发给宗族。

昔日无人问津,如今风光无限,姚广孝竟如此低调,这不禁令人发问:他究竟想要什么?

他只是个和尚,却掀翻了一代王朝

其实,这才是他真正高明之处,姚广孝精通天文地理,通晓阴阳八卦,博览经史子集,况且他大器晚成,心机城府绝不是一般的深沉。

他能一眼看穿朱棣心之所想,又岂能看不出他的为人?

倘若他以开国功臣自居,朱棣势必容不下他,他唯有隐藏起自己所有的锋芒,做出自己没有任何野心的表象,朱棣才能减轻对他的猜忌。

为实现胸中抱负,他苦苦煎熬数年,而今不过是崭露头角,他所做的一切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不负平生所学,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此时的他还有许多的事情没有做,要想继续得到机会做这些事情,当然是学会隐藏,毕竟保住性命为先。

正是由于姚广孝的低调,他才能时常出入朱棣身边,继续在政治上为他出谋划策,朱棣多言听计从,姚广孝的这些良策终将大明王朝推向了最为鼎盛的时期——永乐盛世。

虽然明朝是一个没有丞相的朝代,但姚广孝却因此被称为“黑衣宰相”。

后来朱棣想修订一部涵古今文化之精髓的宏篇著作,他先命才子解缙编纂,解缙编成后,朱棣觉得内容仍不够广泛,后命姚广孝参与其中重新编纂。

四年之后,这部震惊了古今中外的旷世奇书,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诞生了,也为永乐盛世添上了最为辉煌的一笔。

明朝是一个群英荟萃的朝代,这些名将名相的光芒亦如恒河沙数的星辰,熠熠生辉,而姚广孝俨然是这片历史天空里的皎皎孤月,辉耀苍穹。

永乐十六年,病榻上的孤僧已经耄耋之年,依旧望着床前若隐若现的灯光,想思考些什么,似乎也没有了力气,他太累了。

他开始回首曾经,想来总算没有辜负平生所学,宦海沉浮,他波澜不惊,亦不为名利所动,虽唆使篡位,劳民伤财,但这是天意,无人敢违,他推翻一个昏聩的王朝,是为了更好的延续大明国祚啊!

想到这里,他勉强地挤出了一丝微笑,有风掠过,那盏孤灯消隐了微光,他安然地轻闭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