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派诗人之袁枚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

病剧,知大限已至,作绝命词,留别随园。每逢秋到病经旬,今岁悲秋倍怆神。天教袁丝亡此日,人知宋玉是前身。千金良药何须购,一笑凌云便返真。倘见玉皇先跪奏,他生永不落红尘。“性灵派”三大家之一的清朝诗人袁枚,在82岁身患重病,与世长辞前笑对死亡,写下《病剧作绝命词留别诸故人》来表达自己的通达态度。

袁枚一生不愿在官场上争逐名利,临终前依旧无牵无绊,看破生死,逍遥自在。纵观他的一生,也充满了风雅的闲情逸致。

袁枚画像

1、仕途坎坷人生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与乾隆名臣纪晓岚合称“南袁北纪”,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
“作宦不曾逾十载,及身早自定春秋”与袁枚相知相交四十年的赵翼在《读随园诗题辞》如此总结袁枚的仕宦之路。
出名早,入仕早,而隐退更早。

袁枚着色像 清·叶衍兰 绘

袁枚少时,“ 家贫难致”一直在杭州读书求学。
“君子之仕也,以其才易天下之养也”贫困的家境逼迫袁枚入仕养家糊口。
根据袁枚所著《小仓山房文集》中记载,“乾隆元年,枚起居叔父于广西巡抚金公幕下”,名义上他受叔父引见,得到巡抚金鉷的赏识,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
真相却是叔父对他的态度极为冷淡,当巡抚夸赞他有奇才后,叔父才对他另眼相看。即使是来投奔自己的叔父,事实上却形同“飘流”与“行役”。
少年才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时,他只有21岁,年纪太小,竟引得参加考试的王公大臣竞相观看,由此博得了声名。

袁枚手书《西厢记》
明清以来,考试重在“四书”,但袁枚是一个做事凭借喜好与兴趣的人,涉猎虽广,却不好“做四书文”,致使他“博学鸿词”考试下第,落魄京师。
生计所迫,袁枚不得不重读“四书”,以应付科考,最终二甲第五名中进士,当选翰林院庶吉士,这一年,他24岁。“绿章奏事蝌蚪误,众人疑我非仙才”正当袁枚成为朝廷新贵,以为仕宦之路一片坦途时,27岁的袁枚却因满文考试不合格被外放做江南县令,在沭阳、江宁、上元等地历任知县。
虽仅为“七品芝麻官”,袁枚仍恪尽职守,甚著政绩,推行法制,不避权贵。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中记载:“余二十七岁,权知溧水。离任时,吏民泣送,有以万民衣披我身者,金字辉煌,皆合郡人姓名也。”袁枚在溧水代理县官的时间仅月余,也受到了当地父老的爱戴,官声极好。

袁枚 行书书扎
然而往后几年里,袁枚一直未有升迁的机缘,只是辗转县郡,虽仍勤于政事,却暗生退隐之意,不愿沦为俗吏。
“束带候鸡唱,腰笏事奔驰。”他喜欢为老百姓办实事,却也不耐烦为大官作奴,迎送奉承等空具形式的生活。
翰林外放是袁枚仕途的首次挫折,但与他同年的进士业已成为朝廷名流,居于要位,同他的差距越来越大,使他更加无心做官。仕途不顺,无意吏禄。
乾隆十三年冬,父亲去世,33岁的袁枚借机辞官养母,避居随园。

2、好色好味,风流快活
辞官后,袁枚如同“羁鸟归故林”,活得惬意且潇洒。
但由于他为人过于放荡不羁,致使人们对他的评价走向两个极端,厌恶他的人说他“通天老狐,醉则露尾”,喜爱的人则说他“真性情也”。
袁枚一笑置之,不以为意,甚至在《所好轩记》中大方承认自己“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

《随园食单》小仓山房典藏版

 

袁子好味

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南北朝,就有虞悰所著《食珍录》记录帝王名家的烹饪名物后世文人中苏东坡、倪云林、曹寅等,也是美食家。
虽著作如林,而袁枚的《随园食单》也是其中出类拔萃之作。
袁枚将自己宴请宾客、赴宴所见的美食佳肴的做法及自己做菜、吃菜的心得体会汇总成《随园食单》,作为记录。
全书共分为14章,332味,收录菜肴点心三百余种,大起珍馐,小至粥饭,包罗南北。
在《随园食单》中,他介绍了下厨知识,罗列“须知”19条,对螃蟹、羊肉等腥膻物的清洁作出全面要求;又立14则“戒条”,主张“咸者宜先,淡者宜后”、反对“恶吃强让,多盘迭碗”。

清·罗聘 《随园图》
《随园食单》流传至今,仍有很多菜肴仍然沿袭其中的做法,如“粟糕”,“煮粟极烂,以纯糯米粉加糖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此重阳小食也”;又如广东名菜烤乳猪也是根据《随园食单》改进的。
如今,《随园食单》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许多人闲时消遣之读物。
袁子好色
常言道“饱暖思淫欲”,袁枚的另一大爱好就是“好美色”。他不仅有妻妾如云,还经常出入青楼酒肆等风月场所。
乾隆年间妇女文学的发展,袁枚是功不可没的。
他收了很多女弟子,反对纲常名教对于女子的压迫,鼓励女子诗文创造,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清朝饱受非议,但袁枚仍教她们吟诗作对,带她们出席诗会。
最出色的女弟子席佩兰更有“去时宽窄南凭准,梦里寻君作样看”之佳句。

袁枚晚年画像
袁枚才不在意别人如何看他,他仍然品尝美食、欣赏美色、约友出游,吟诵风月。在随园,他创作了《随园食单》、《随园诗话》、《子不语》和《小仓山房文集》等,过着旁人学不来的闲逸生活,悠哉悠哉的活到了八十二岁,游山玩水,品茶作诗。
随园位于金陵城西北的小仓山北麓,原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上故居,曹家被抄查后,江宁织造府一职由隋赫德接任,故又名为“隋园”。
袁枚在江宁任知县时,买下“隋园”,改名为“随园”,意为“平行自然,随之而已”,与他平生“云去云来还见月,花开花落且随风”的行事风格相一致。

随园复原图
3、诗坛领袖:其人与笔两风流
诗者,人之性情也。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袁枚主张“诗写性情”的“性灵说”诗论在清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性灵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诗歌评论中的一种艺术创作主张,主要活跃于清中叶,以乾嘉时期大诗人袁枚、赵翼、张问陶等为代表,诗歌的写作要从创作内容出发,抒发真情实感,以真情去充盈诗作的内容。袁枚清晰地认识到每个人的性情各异,所以诗歌要用自己的情感去创作。他激烈反对一切束缚诗歌抒发真情的制约因素,高呼作诗“不可以无我,不可事剽窃”。

因此他不仅把抒发真情作为采集和鉴赏诗歌的标准,而且以身作则,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一以贯之,创作出很多富有真情的诗文作品。

袁枚《子不语》
此外,袁枚还认识到变化才是最永恒的,因此诗歌的创作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他提倡诗歌要有所创新,对流行于当时诗坛的各种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和扫荡,一改清诗风貌,贡献斐然。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这首诗浪漫温馨,还带着暧昧的闺房情调。
书生读书忘记了睡觉,被衾中的香气消散了,香炉里的香也焚完了。突然,一个女子怒气冲冲地将灯抢了过去,问他几点了,竟然还在看书。
这位可爱灵动的美人究竟是谁?是妻子、是侍女、或是女弟子?朴素的字节,留下了无限的空白,同样是无尽想象。“人生在世如云耳,云去云来云不知”,袁枚常以云来比喻自己。
不为功名利禄所牵绊,不被红尘之事所袭扰,“其人与笔两风流”,能如袁枚名符其实者,其实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