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花下酒》6:那些得不到父母祝福的爱情

《诗经》中有两首《柏舟》,一是《邶风·柏舟》,以婉转回荡的表现手法,在意象中寄情,说的是妇人在夫家不受宠爱,跑回娘家诉苦,反倒被兄弟数落一番;二是《鄘风·柏舟》,以直白有力的呼喊表达真情实感,讲述爱情遭受到母亲的阻挠时,情绪激烈的抗争。

《毛诗序》的解读,认为这首诗是共姜自誓之作。朱熹在《诗集传》中也写道:

“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故共姜作此以自誓,言柏舟则在彼中河,两髦则实我之匹,虽至于死,誓无他心。母之于我,抚育之恩,如天罔极,而何其不谅我之心乎?不及父者,疑时独母在,或非父意耳。”

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卫世子共伯夫妇感情深厚,十分恩爱。共伯早早仙逝后,其父母想要共姜改嫁,但共姜内心铭记着曾经的海誓山盟,发誓对共伯的爱情至死不变。古人把丧夫称为“柏舟之痛”,夫死不嫁称为“柏舟之节”就是出于这个典故。旧说多以共姜自誓的故事解读此诗,但我细细读来,却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

诗经的鄘风是鄘国一带的民间歌谣,当时很多民歌都是描绘男女青年婚恋过程中的感受。《周礼·媒氏》有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在二月春天,周朝男女是可以自由选择对象的,政令给了青年男女一定程度上的婚恋自由,但这种自由又常常受到家庭和礼法制度的干涉。诗中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故事。

从“髧彼两髦”可以看出,男主角是个少年。在古代,常常会用发型来表达年龄,“两髦”是古代儿童的发式,指头发分垂两边至眉。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性成熟,可以婚嫁。从发型上判断,诗中男子应该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

“汎彼柏舟,在彼中河”,“柏舟”在水中飘荡,象征着一种自由的精神。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诗中讲述的是待字闺中的姑娘喜欢上了一个少年,这少年有着齐眉的刘海,俊朗飘逸,是姑娘倾慕的对象。于是,姑娘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意,“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但古代的婚姻,得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不凑巧,姑娘喜欢的少年,母亲却不看好,也许是因为两人年龄不合适,也许是家庭门第的差距,总之,两代人择偶观念的迥异导致爱情有了危机。

对于姑娘而言,颜值高已经足够成为爱情发生的理由,哪里还顾得上家境如何,人品如何。但在母亲看来,门当户对显然比儿女的情感更为重要。诗中并未对少年的情况做介绍,兴许女儿对他也知之甚少,母亲又怎么可能把女儿嫁给一个来路不明的少年呢?尽管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姑娘却不愿放弃自己的选择,在交流无望的情况下,她斩钉截铁地说道“之死矢靡它”,发誓死都不会改变心意。

爱情与家庭的冲突,让姑娘痛苦地仰天长叹“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为什么母亲就不能理解她的心意?诗中直抒胸臆的表达,愤懑情绪的迸发,让人感觉到强烈的反抗意识。这种恋爱自由的观念在古代鲜为人知,正是此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才会被世代传颂。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青年男女可能因为任何原因喜欢上一个人,父母却大多会凭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子女选择对象,相比之下,年轻人更在意感觉,而长辈们更在意子女未来生活的条件,出发点的不同必然会导致选择上的冲突。

诗中只是表达了姑娘在感情上的执着与反抗,却没有继续讲述故事的结局。现实中,那些不顾父母反对,一意孤行跳入婚姻的人们,最后到底过得怎么样呢?

隔壁的纯子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出生在富商之家的女孩回国时,在机场被人拿错了行李箱,几经辗转,终于由机场工作人员联系到那名乘客,也因此结识了那个男孩。

从那天起,男孩便展开了穷追不舍的行动。这样的巧合,在未经世事的女孩看来,就像是命中注定一般。她动了心,相信男孩所说的一见钟情,并不顾父母反对,与他结为夫妻,为他生下两个女儿。

男孩原本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偶然一次出差国外,却不料在匆忙之中拿错了行李。当他第一次站在女孩家的豪宅门口时,内心已打定主意要将她迎娶过门。

独生的宝贝女儿,就算再不听话,父母也还是从心里疼爱。婚后,男孩说不想一辈子为他人打工,想要自己投资创业,用自己的能力给女孩更好的生活。她被感动了,丝毫没有犹豫就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给男孩做创业启动资金。

然而,不久之后,男孩的事业便以失败告终。他常常在外喝酒喝到半夜才回家,没过多久,又眉飞色舞说起另一个新项目。他描绘了一张美丽的蓝图,顺带也描绘了他们美好的未来,于是,女孩向父母伸手,再次给男孩筹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资金。

尽管她千叮万嘱,让男孩谨慎投资,却依旧没有逃过破产的结局。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投资失败,他们的婚房被抵押,车子被变卖,她带着两个女儿跟丈夫挤在狭窄的出租房里,日子过得紧巴巴,却只能自己硬生生扛着,不敢向父母诉苦。

纯子说,这就是她自己的故事。

在为之叹惋的同时,我不由想到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 “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会不会有好结果”?

许多人留言讲述自己的故事,统计结果让人震惊。大约有80%的儿女会为了自己的爱情不顾父母反对,但是最后有四分之三的人后悔当初没有听长辈的话。可是,换个角度想想,还有四分之一的人依然过得很幸福。

我的朋友小A对此就不以为然,她说,恋爱与婚姻本就是两个维度不同的大事件,父母的反对并不能直接决定婚姻是否幸福,对方的品行与性格才是真正影响婚后家庭的关键。小A是独生女,上大学时与张三谈恋爱谈得如漆似胶,毕业后,她第一次将男朋友带回家就遭到父母双双反对。父母觉得张三家庭条件不好,没房没车,除了长得还不错,没什么竞争力。在一穷二白的境况下,长得不错也不再是优点,反倒让家长们觉得不靠谱。

可小A性格倔强,她知道张三是个有责任感、有上进心的男人,即便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但她相信凭着两人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过上幸福生活。于是,她不顾父母反对,毕业后跟着张三租房子住,为了节省生活费,从不做家务的她开始学着下厨做饭。那时候,张三只是一家公司的小业务员,每天早出晚归,为了省午饭钱,他总会把晚饭吃剩下的菜打包当第二天的午餐。但只要是小A喜欢的东西,他买起来从不手软。他说,给他两年时间,一定会努力做到让小A父母满意。

张三对于未来的事业和生活有着自己的计划,他有意识地积攒着自身的人脉,在征求小A的同意后,他开始辞职创业,进行新一轮的打拼。如今,他们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搬进新家的同一年,小A生下了宝宝。虽然上有老、下有小,还得负担房贷,生活过得不如从前做女儿时那般养尊处优,但小A觉得很满足。这么多年来,张三一直把她宠得像个孩子,即便宝宝出生后,也还是把她放在第一位。

看到女儿过得幸福,父母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张三说,以前跟小A父母赌着一口气,想要证明自己,在宝宝出生后,才真正理解为人父母的那份心情。等到女儿谈婚论嫁的时候,他也会担心女儿遇人不淑,害怕她会吃苦,会过得不开心。

环顾现实,大多儿女都如同诗中姑娘,当爱情遭遇家庭的阻碍,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反抗,情绪被爱与苦恼占据得满满当当,父母越是不允许,内心里便越觉得这份感情珍贵,甚至不惜与父母发生冲突,誓死捍卫自己的爱情。

他们以为,父母在乎的只是物质生活富足,而不是他们幸福快乐与否。在他们心里,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不应将两个家庭牵涉进来。当初为了对抗父母之命,他们会紧紧拥抱在一起,婚后,却可能在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时吵闹不休。

人们常常在分离时才悔不当初,殊不知人生道路上满是坎坷,若是没有共同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只会怨天尤人,无论当初选择的是谁,依然不能过好这一生。

诗中姑娘的勇气固然可嘉,但若只是盲目迷恋,又如何靠一时的激情走过人生坎途?但愿,你爱的那个人,有与你风雨同舟的信念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