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剁手的背后 隐藏着婚姻最难以启齿的秘密

疫情之后的这个双十一,格外可怕:
攒了一年的购物欲望、低迷了一年的销售额都在向婚姻发起冲击。那些拗口炫目的打折促销,叩击的不是灵魂,而是一个个家庭的钱包。有一群人,在伴侣准备血拼的时候,选择跟她们含泪挥手说再见;
而另外一些生活原本滋味缺缺的伴侣,却从这个节日杀手中,咂摸出了婚姻的另外门道。

1、赵太太:沉迷主播小姐姐的老公
结婚前曾听姐妹说,判断一个男人到底爱不爱你,就要看他的钱是不是花在你这里。
这句话我简直奉若金科玉律。那时候,还是男朋友的老公就允诺,他的所有钱都任我来支配,自己只留够吃饭抽烟的一部分。
“财权”的上缴仿佛是一种效忠,让我们的感情蜜里调油。
但是现在,他已经不会再说“老婆大人,这个月工资已到账”每次都是我催他,他才一声不吭地把钱拿出来。
逐渐地,他有应酬、也会充值游戏,因为“财权”不那么忠诚,我发过几次脾气。更无语的是疫情在家的半年时间,他有了“新欢”,迷上了主播。刚开始,只是随便看看,后来演变成偶尔刷个礼物;
再后来的一天,老公突然拿回来一个口红快递,是当下网红色号,我心里还盘算着,多了解点女人也不算差啊。
然而很快,这种惊喜变成了惊吓...女士保暖内衣、男士香水、高级护肤品、男士衬衫...买回来的东西越来越私密,而且价格越来越贵。
与此同时,他交的工资越来越少。我说他两句,他就怼:“我买的哪样东西没拿回来,我挣点钱还不能花了?我没给你买东西吗?”我试过跟他沟通、嗔怒他没有之前那么爽快地上缴财产(没有之前那么爱我)。
他不仅没有结束买买买,反而像炫耀一样照旧每次拿快递回来。
终于,在他买了家里根本用不上的洗手盆时,战争爆发了:
我骂他心猿意马,不过就是为了讨女主播欢心;
他说跟我一起生活连穿什么牌子的袜子、内衣都要我来决定。
虽然他挣钱,但却还像被妈妈养着那样没有一点拿主意的权利;
不仅是这样,主播还会嘘寒问暖一下,而我却把交钱当“上供”,安排得理所应当。一番争执下来,我突然对他的“死不低头”理解了一些……
婚姻不是不透风的牛皮纸,不是统领关系,也需要情调。
更重要的是,新娘不是妈,不需要把控老公的每一个生活细节,有想法的人,如何都能偷腥,一心一意的人,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爱情求证,只会感到压抑。当我把工资还给老公,他又老老实实交了回来:我没有外心,只是给我些自由。我们一笑泯恩仇,或许爱也不需要用钱来求证。

2、张先生:“买”不起的老婆

我挺看不上为了几块钱打折天天蹲半夜的老婆。她是会计专业的,虽然双十一的规则难搞,但是她的计算看起来更难搞。
只要我问问她为什么又要买纸巾,她就会把“618”、“直播间”“双十一”的价格拉出来,用数据秒杀我的发言权,我赚的钱不少,实在不懂这种乐趣,用这个时间休息下不香吗?因为孩子比较小,老婆选择了暂时不上班,一边考注会一边带娃。
也许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长期伸手要钱让她焦虑不安。
于是她开始利用自己的专业,买“羊毛”,再转卖。
平时随便她折腾,但一遇上大促销,家里就成了仓库,孩子孩子顾不上,她也经常为了几块钱跟买家争来斗去。
何必?

我为她的小家子气向她抱怨:
觉得累的时候,不做饭出去吃不好吗?
优衣库的基础款不够好看就不能选好看的吗?
有必要给孩子攒教育基金吗,我的工资也在涨啊!
我很郑重对她说,让她把心思放在家里,需要钱跟我要也行,我养活她和孩子还不是绰绰有余?
听完我一连串的抱怨指责,老婆只说:“既然你这样说,那咱们以后开始明码标价。”然后,我的“噩梦”就开始了——
下班回到家正准备吃饭,桌子上摆着“糖醋里脊38元”“上海青26元”,旁边是老婆的支付宝二维码....
喊她陪宝宝玩,亮出二维码...
喊她放洗澡水,亮出二维码...
甚至想要跟老婆温存一下,她毫不留情:“卖服务,不卖身。”
这日子没法过了!我直接交出工资卡,面对我的却是更长的一张账单:
带娃费、早教费、绘本费;老人过节费、住院服务费;家庭零件维修费、打扫费、熨衣费……
类目庞杂无所不有。老婆淡淡地说,居家过日子的费用,我给你打五折……
林林总总算下来,每个月居然三万打不住?在老婆的“家务”工作,被金钱量化之前,我从来不知道生活角落里有那么多事情需要操心。
就拿燃气来说吧,每个家庭能买216方单价两块八,超过216方就是四块二,越多越贵……
每一笔不起眼的费用加起来,就是不菲的开支,而为了不积少成多,老婆就只能选择积少成多的方式省钱。原来觉得自己赚两万块,挺舒适。
可是生活里处处漏风,两万块收入在二线城市来说,也只能保证不松不紧地过日子,几乎应付不来突然事件,更别提给孩子攒教育基金了。
婚姻,把我搞成了不接地气的生活“废人”,而老婆究竟为什么这么努力,我却从不认真探究。
女人拆快递的确爽,但是每天把大量快递搬上搬下只为挣点小钱,谁会真的喜欢呢?醒醒吧老爷们,最贵的东西是老婆的付出啊。

3、孙女士:“我听过最伤人的话,是家里要买水龙头,他说他请客”

和别人的婚姻有点不同,我和我老公结婚两年,一直是AA生活。
跟每个月交生活费不一样,我们的“AA”,是你请客一顿饭,我就用一餐差不多的晚餐来“偿还”,家里的东西都是谁有空谁买,买完再拿单子报销。

这样生活的开始,是两两相宜的:
老公的前女友曾经拿走他的钱又跟他分手,所以我们在一起时他就提出了AA请求;
而我呢,平时不懂得理财,花钱有些大手大脚,AA制反而能约束我的花钱习惯,逼迫我学会精打细算。起初AA制让我们的生活很有意思,我们像夫妻,也像室友。
保持着近亲又有点朦胧的距离,很有新鲜感,有时候发了一笔奖金,还能豪气的说一声“我请客”。
但是随着家庭琐事的增多,这样的生活变了质:
有一次,我妈妈生病,病愈后,老公拿着一沓单子来找我“报销”,这样的不近人情让人非常不舒服。
如今我们还没有孩子,我不敢想象生了孩子会怎么样,奶粉我们AA倒没关系,那母乳呢?那我怀孕生孩子的压力和耽误的工作呢?所有事情的AA只能摆在金钱的层面上,但是感情和付出,根本没有办法分毫必争。
那天我生病,想好好泡个热水澡,水龙头却坏了。我刚刚跟老公提起这件事,他就说:“既然你生病了,这个钱我就不算了,买个水龙头我请客。”轻轻一句话,让我根本感觉不到这段感情有什么追求可言,我不是他的前女友,也从没贪图他的钱,为什么他的前情史、他的“疤痕”都要让我来买单?

很多人把“双十一”比作狂欢节,似乎可以肆意杀价,疯狂快递。事实上在这样的疯狂背后,藏着很多家庭的鸡零狗碎。多少曾经不谈钱的婚姻,在此时此刻暴露出最大短板:
不论怎样的爱情,都同样需要金钱来构建生活良序。如同第一段婚姻,两个人相爱,从来不是以“消费”来衡量爱意与深情。如果过度约束彼此,金钱会顺着生活细节生出缠人的藤蔓,吸走婚姻中的氧气;
如同第二段婚姻,如果生活一味流于华美,不能接近于鸡毛蒜皮,迟早要出问题。与其看不起伴侣各个群求砍价、半夜蹲半价,不如细细品品生活中的心酸滋味,携手共担;
如同第三段婚姻,倘若要AA制,不妨将金钱、家务、赡养老人、哺育孩子统统一分为二,这才真正做到了夫妻AA。钱是个好东西,它是一把熨斗,能熨平许多不平事。
但当它真正落入生活俗套里,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买一餐饭、一套衣服、一座房子。
它连接起夫妻的三观与感受,是我们彼此共同面对生活的武器,让我们各自为战又能合二为一。婚姻里,一定要谈钱,那些与钱相关的、不太舒服的细节,并不是“忍一忍”就过去。
往往“忍”过去的,不是金钱本身,而是对生活的、对伴侣的在意。
所以,在血拼双十一的同时,不如好好算算生活这本账,流通的是物质,珍贵的,却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