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烧光了,打算把许家印踢出局?贾跃亭再搞事情

国内总是有两个企业家自带闪光灯,一个叫罗永浩,一个叫贾跃亭。这俩基本上有点什么风吹草动,第二天科技媒体基本上就能看到相关的新闻。

钱烧光了,打算把许家印踢出局?贾跃亭再搞事情

这两天贾跃亭的 FF 和许家印的恒大处得不是很愉快,虽然 FF 目前最大的股东是恒大,恒大也曾在危难之时直接给 FF 注了一笔巨款,但现在贾跃亭却似乎对这个金主并不怎么高兴,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可能会丧失公司的控制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恒大入主 FF 的时候,就有消息传出恒大和贾跃亭之间是存在对赌协议的,FF 必须要按照协议中的要求完成量产、出货,否则贾跃亭会丧失公司的控制权。

而大家都知道,因为乐视,贾跃亭已经是成了大老赖,如果 FF 的控制权丢了,那么贾跃亭基本上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可能,让恒大带头做电动车基本上不现实,所以对贾跃亭来说,如果自己丧失了 FF 的控制权,那么自己这一辈子可能就玩完了。

钱烧光了,打算把许家印踢出局?贾跃亭再搞事情

于是在经过了小半年的蜜月期之后,本就已经信用破产的贾跃亭似乎也不太怕得罪这个新的金主,为了自己能持续掌控公司,贾跃亭和金主撕破了脸。

投资

前有孙宏斌,后有许家印。先后两个房地产大佬成为贾跃亭的「白衣骑士」,他们到底看上了贾跃亭的什么?

实际上在拉投资这一方面,贾跃亭可以说是特别精的。现在国内的房地产行业,一个个都手握大量的资金,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形势已经大不如前,业界这几家巨型企业自然是都能看到房地产行业的萎缩态势。他们之所以在手上囤积大量的资金,是为了在房地产行业逐渐步入夕阳的时候能够转型。

钱烧光了,打算把许家印踢出局?贾跃亭再搞事情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要么往服务业、商业这一块传统的比较常青的行业转型,要么就向高科技靠拢,通过自己手里巨量的资金吸引一批先进的互联网、科技方面的资源。

显然融创和恒大起初都是这么想的。融创看中的是乐视囤积的大量土地资源,以及乐视网这个上市公司以及乐视影业、乐视体育等优质资源,但是孙宏斌没想到贾跃亭在跑路之前给他留下的是一个根本填不回来的巨坑。

而恒大投资 FF 自然看中的是电动车,一方面恒大可以利用政策通过建车厂拿地,在恒大投资 FF 之后,恒大就助推 FF 在南沙拿了一块地;另一方面造电动车对于恒大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型方向,而且在收购 FF 这桩事上恒大其实投入的并不多(相较于恒大集团的体量而言)。

恒大显然非常希望通过这一次的投资,直接从高端领域出发抢占国内的电动汽车市场,在 FF91 大规模量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时候,恒大就已经在国内揭牌成立了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期望把 FF 早日引进国内投产、出货。

钱烧光了,打算把许家印踢出局?贾跃亭再搞事情

然而,这刚好是许家印和贾跃亭的分歧点。

在投资了 FF 之后,许家印就已经把 FF 划入了恒大集团巨大的版图中,在恒大的计划里他们将全盘接管 FF 在中国大陆的所有东西,同时由于他们是 FF 的最大股东,他们也有权干涉 FF 的研发、量产、出货等等等等。

对于贾跃亭来说,他在接纳了恒大的投资之后,就变成了恒大的「打工仔」,他需要根据恒大方面相关的协议行事,否则他将失去他东山再起的最后资本。对于贾跃亭来说,他应该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和恒大达成了投资协议。

在笔者看来双方的分歧点或许在最开始就已经存在了,恒大自然也是清楚贾跃亭的信用,所以他们通过协议来尽可能地约束贾跃亭,让 FF91 能够保证量产。而贾跃亭自然是不喜欢恒大的「控制欲」,恒大在国内揭牌成立公司的时候,贾跃亭方面并没有派出任何高管参与,可以说恒大。

所以双方的控制权之争可能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真正引爆这一次矛盾的应该是 FF 把钱烧光了。

付钱

FF 在这么半年的时间里烧掉了 8 亿美元,造车的烧钱速度实在是异常凶猛。

恒大和 FF 签的投资协议是分期的,恒大在完成收购之后不久就给 FF 直接打了高达 8 亿美元的资金。这一笔投资总价是 20 美元,后续的 12 亿美元将会陆续支付。

钱烧光了,打算把许家印踢出局?贾跃亭再搞事情

FF 在烧完这 8 亿美元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的「金主爸爸」,他们要求时颖(恒大收购的持股 FF 的公司)再提前支付 7 亿美元用于开展后续的工作,但恒大方面对此并不是很乐意。

虽然 7 亿美元对恒大来说并不是什么大数目,但是显然现在 FF91 的量产还只是走了一个小开头,首辆预量产车还在测试阶段,小规模试产都还没有开始。可能恒大方面对 FF 的进展仍然不是很满意,同时恒大也有其他用心。

恒大或许特别清楚造车这个事情是非常烧钱的,所以恒大对于信用破产的贾跃亭也是比较谨慎,留了后手。到 FF 把钱烧完的时候,自然就到了恒大和 FF 摊牌的时候,目前来说 FF 由于和恒大之间的协议不能拉更多的融资,以至于 FF 只有向恒大提出提现支付下一笔钱款的请求。

这个时候,就是恒大发挥的时候了。

钱烧光了,打算把许家印踢出局?贾跃亭再搞事情

根据双方的公告和媒体的报道,FF 在两个月内就已经把 8 亿美元的投资通通烧光,笔者猜测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被用去还债了,因为之前 FF 面临很严重的债务问题。但即使是还债,最终 FF 还是能留下一笔亿级现金的。

双方在 7 月份就提前支付后续投资的问题展开了协商,恒大方面主动提出签署原投资协议的补充协议,只要 FF 能做到补充协议中的条款,那么恒大方面就会提前支付这 7 亿美元的款项。从目前的形势看来,FF 并没有得到这笔钱,很显然贾跃亭方面对这个「补充协议」的内容比较反感。

在笔者看来 FF 在 7 月并不是真的缺钱,以至于事情可以拖两个多月拖到现在,贾跃亭是一个精明人,现在的他是不可能让 FF 在遇到燃眉之急的时候再去求救,贾跃亭肯定也是留了一手。

然而两个多月之后的今天,FF 可能是真的相当缺钱了,以至于贾跃亭在仔细研究了「补充协议」之后决定和恒大摊牌,逼迫恒大支付后续的投资,或者让恒大放弃融资同意权(目前恒大拥有 FF 的融资同意权)。

协议

10 月 3 日,FF 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出仲裁,试图通过仲裁撕毁和恒大之间的合作协议,同时让恒大放弃融资同意权。

根据恒大方面的公告,贾跃亭方面利用合资公司董事会多数席位的优势在没有达到协议条件的情况下就要求恒大付款,与此同时以此为借口提出仲裁。

钱烧光了,打算把许家印踢出局?贾跃亭再搞事情

而 FF 方面则称恒大在投资方面出现了单方面违约,该「补充协议」确实签了,但是 FF 方面并没有利用董事会席位的优势来促使协议的达成,他们已经达成了协议中的付款条件,但恒大方面却没有付款,同时拒绝 FF 从其他来源融资。

显然两边声明都是在维护自己的立场,而且有一些冲突。但声明中有两点是可以确认的,第一点是两个月内贾跃亭确实烧掉了第一笔支付的 8 个亿,第二点是补充协议确实签了。

现在让所有人都不解的就是补充协议的内容。出于商业保密,该协议内容是不公开的。

在笔者看来恒大主动提出签这个补充协议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全盘接管 FF 现在及未来在国内开展的事务,很显然恒大想要接下 FF 的 IP,按照自己的计划推动 FF 在国内的发展。这很有可能意味着根据这一个补充协议,FF 将根本控制不了其在国内的发展。

而贾跃亭本人是非常希望通过 FF 重回国内的,毕竟国内市场巨大,贾跃亭自然是不会放弃这个大蛋糕。

钱烧光了,打算把许家印踢出局?贾跃亭再搞事情

除此之外补充协议可能还对贾跃亭有新的限制,以至于贾跃亭不得不考虑通过仲裁等手段来把恒大踢出局。

然而贾跃亭的 FF 并没有撬动恒大地位的实力,且恒大手上还拿着融资同意权。所以贾跃亭很可能是研究出了补充协议中的某些漏洞,基于协议的漏洞提出仲裁,最终要么恒大出局,要么恒大接着向 FF 付钱。

目前来看既然二者已经撕破脸,那么贾跃亭方面就显然不只有让恒大付钱这么简单的意图了,贾跃亭希望恒大出局。

为什么呢?一方面恒大的存在肯定会让 FF 丧失对法拉第未来中国的控制权,这肯定不是 FF 期望看到的;另一方面,恒大的融资同意权等会极大限制贾跃亭的发挥,也会让贾跃亭的控制权处于一个岌岌可危的状态,就现阶段而言,如果 FF91 不能按时实现量产,那么贾跃亭还是会丢掉 FF 的控制权。

所以贾跃亭为了稳住自己的位置,他做了这么一个向恒大摊牌的选择。要是恒大付钱了,那么 FF91 的量产可以继续大手笔地推进,不会因为缺钱受到阻碍,这样一来对赌协议就能达成。要是恒大不付钱,如果仲裁成了,那么恒大基本上相当于出局,FF 中国的控制权不会丢,同时贾跃亭本人还可以通过其他来源的融资稀释恒大的股份,在笔者看来这应该是贾跃亭最想达成的。


总的来说这一次贾跃亭可以说是在玩一盘大的博弈,贾跃亭显然是想稳住自己的控制权,而恒大咬上了这块肉自然也不会随便松口,恒大希望控制 FF,同时让贾跃亭按照自己的要求实现 FF91 的量产。

在笔者看来,要么贾跃亭捞钱的局已经玩不下去,FF91 明显不能按时交付,为了继续这个局,贾跃亭选择翻脸不认人,把恒大踢出去。要么恒大在补充协议里做了一些严苛的限制以至于威胁到了贾跃亭的控制权,使得贾跃亭被逼无奈和恒大摊牌。

但不管是哪种原因,贾跃亭个人的实力和恒大整个集团比实在是相差太远,确实贾跃亭这么一出会让恒大这边比较头疼,算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然而,恒大的体量其实不惧贾跃亭。要知道在国内恒大有着无比非常大的权势,恒大这一次要是出局了,那么 FF 未来并不会特别好过,至少他们在进入国内市场的时候会受到很大的压力。

从现在的情况看,FF91 的量产还是挺扑朔迷离的,之前还有媒体报道 FF91 预量产车在测试的时候出现了起火。今年只剩下两个月,笔者对两个月内 FF91 就能实现大规模量产持非常消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