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幕后:纳扎尔巴耶夫的总统生涯

2019年3月19日晚上,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突然通过电视讲话宣布辞职,并根据宪法,将总统权力交接给参议院议长托卡耶夫。纳仍保留国家安全会议主席和执政党主席职务,可谓辞职不辞权。

退居幕后:纳扎尔巴耶夫的总统生涯

尽管纳扎尔巴耶夫无疑仍将执掌政权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我们已经可以对这位执政30年的总统的历史地位进行一番评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他是自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开创哈萨克汗国以来,再造哈萨克国家并使之巩固的民族领袖;
  • 他是继跛子帖木儿大帝之后,政绩最杰出、国际影响最大的中亚首脑;
  • 他是戈尔巴乔夫政治局中最富远见卓识的改革派政治家,又是苏联解体后欧亚空间最具手腕权谋的传统型领导人。

千百年后,如果人们还没有忘记哈萨克曾经存在过,那么纳扎尔巴耶夫的身影必然浮现在他们面前。

退居幕后:纳扎尔巴耶夫的总统生涯

纳扎尔巴耶夫是苏联公民,1940年出生在阿拉木图州。早年上过冶金技校,当了工程师,然后入仕当官。1973年,任卡拉干达冶金厂党委书记,1978年任卡拉干达州州委书记。1979年进入哈萨克共和国党委,从而挤身苏联省部级领导行列,时年仅39岁。

1984年,纳扎尔巴耶夫成为哈萨克部长会议主席,即哈萨克二把手。1986年12月阿拉木图发生了民族主义的“十二月骚乱”,人们抵制一位俄罗斯族的哈萨克第一书记科尔宾。纳前往阿拉木图大学同学生对话,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骚乱,使哈萨克形势迅速平定。从此,纳在哈萨克和全苏联声名鹊起。1989年,49岁的纳扎尔巴耶夫成为哈萨克第一书记。1990年,进入苏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他可能接任苏联总理的传闻也四处传播。

但是,苏联并没有坚持多久。1990-1991年,纳扎尔巴耶夫为挽救苏联四处奔走,但并无效果。在哈萨克国内,民族主义声浪四起,许多人呼吁哈萨克独立。1991年12月,眼见苏联药丸,纳扎尔巴耶夫终于宣布哈萨克独立,国名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但是,和那些激进、疯狂的民族主义者不同,纳扎尔巴耶夫十分清楚哈萨克斯坦面临的窘迫境地。作为内陆国家,它远离世界经济核心区域;虽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较差,资金不足,经济运作依赖俄罗斯;哈萨克族、俄罗斯族各占40%,民族结构不利于建立一个团结的主体国家;哈萨克自古以来缺乏统一国家传统,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后被沙皇俄罗斯强迫纳入现代国家序列,又经苏联时代反复折腾,独立建国缺乏历史依据;巨量核武器存在于国内,成了烫手山芋;和俄罗斯之间因铁路运输、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里海划界等问题不清不楚;大量国有企业需要私有化;伊斯兰教极端主义暗流涌动;同中国存在边界问题,同中亚其他新独立国家也存在矛盾……

这些问题许多是中亚共有的问题。在乌兹别克斯坦,卡里莫夫选择了保守路线,维持稳定为第一,结果死后家族就被清算;在土库曼斯坦,“土库曼巴希”尼亚佐夫搞起了朝鲜式愚民政策,结果死因不明;吉尔吉斯斯坦两次发生颜色革命,先后逃亡两个总统;塔吉克斯坦打起了内战,十年方得太平。

与这些国家相比,哈萨克斯坦除了土地面积辽阔,原本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苏联在中亚的农业重心放在乌兹别克,把棉花打造成了该国品牌;油气资源在苏联各地都很丰富,并非哈萨克独有;工业方面哈不过与其他国家半斤八两;更重要的是,哈萨克国内俄罗斯族众多,索尔仁尼琴宣称,哈萨克就是俄罗斯的内地。

纳扎尔巴耶夫采取务实合理的态度,妥善处理了独立以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他的处事最大的特点是四平八稳,稳中求进。

退居幕后:纳扎尔巴耶夫的总统生涯

外交是纳扎尔巴耶夫颇为拿得出手的政绩。核武器,他不要,全部交给西方和俄国,换取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急需的资金;同俄罗斯保持良好的关系,但又注意维护自身利益,允许俄继续利用拜科努尔基地,但对俄干涉内政采取谨慎态度;同中国处理完边境问题,就开始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尤其是热情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搭中国便车;同西方开展多方面合作,保持良好关系,不因意识形态差异而将发达国家拒之门外;积极开展中亚、欧亚、突厥语国家、伊斯兰国家、亚洲和全球多边外交,广交朋友,但说多做少,务虚为主,避免卷入实实在在的利益冲突。外国也还之以虚名,埃尔多安称他为“突厥世界的长老”,”亚信“组织也有了一大堆成员国,每两年都要开会假装讨论一些问题。

内政方面,哈萨克斯坦和所有原苏东国家一样进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哈萨克斯坦的私有化获得了西方资金的充足支持,基本上稳定和谐地度过了,除了波罗的海之外,基本上是原苏联国家中受到冲击最小的。虽然哈萨克斯坦经济效率饱受诟病,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它从苏联时代居中的发展水平上升为后苏联第二,超过了自我折腾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对劳动力更丰富的乌兹别克斯坦也保持着明显的优势,其成效还是非常突出的。当然,寡头、腐败、低效、依赖油气等问题并未能完全解决。

哈萨克斯坦推行平等的民族政策,尊重现实,定俄语为官方语言,又积极推行哈萨克语文,力图实现民族复兴。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力推哈语拉丁化,其拉丁化方案和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均有所不同,说明他既想融入“世界”,又不愿和其他突厥语国家同化。二十多年来,哈民族基本保持稳定,与混乱不勘的外高、费尔干纳盆地、东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形成鲜明对比。当然,偶发事件还是无法避免,表明民族和谐的表象下仍有暗流涌动。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俄族还是不断流出,加上哈族流入和高生育率,目前俄族占人口比例已经不足30%。

1989年到2019年的30年间,纳扎尔巴耶夫成功地把哈萨克国家的基本架构建立了起来。他最大的建国举措之一就是迁都阿斯塔纳,在一无所有的草原上建起一座宏大的都市。平心而论,我是不喜欢这个城市的,它气候太冷,建筑丑陋,规划设计水平十分低下,周边也缺乏卫星城镇支撑。但是,这座位于草原区中心的新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纳重建白帐汗国的决心(他的新总统府就叫“白帐”Ақорда)。阿拉木图偏居东南农业区,和哈族整体的生活空间及草原文化传统格格不入。迁都不仅可以更方便地辐射整个国土,而且可以更好地保留哈族“精神家园”。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为了将都城迁到纳所属中玉兹部族的土地上。无论如何,建立这座都城本身就可以说是哈萨克人的“千年大计”。

退居幕后:纳扎尔巴耶夫的总统生涯

哈萨克首任总统的时代,落下了一半的帷幕。总的来说,纳扎尔巴耶夫的30年执政是成功的。激流勇退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当前哈萨克斯坦虽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大、人民生活困顿、反政府舆论抬头等不利局面,但尚未到总统非下不可的地步。纳的辞职是他的自主选择,或许他酝酿已久,但从未告知任何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总统辞职,哈民众普遍表示,相信生活不会改变(积极或消极意义上的),有人甚至表达了伤感。而我相信,历史终究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