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大潮下的小村庄

拆迁大潮下的小村庄

01

在那片土地,我熟悉的土地,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村庄。

它并不大,各家各户挨得也不算紧凑,村庄的中间还有一条废弃的火车铁轨横穿而过。我深深记得,那斑驳的锈迹,那铁道边的桑树,那住在铁道旁的佝偻着腰的老爷爷。

我童年的所有时光都在这个小村庄度过,我对这不起眼的小村庄天然有着一种亲切感。

那时,我们村不过几十户人家,我虽年纪小,却也几乎认得村里的每一户,并能把他们与住处一一对应起来。幼时的我经常满村子里乱跑,到处玩耍,见到长者还笑嘻嘻打声招呼。

村庄里的人十分和睦,每天傍晚,村口都聚满了人,有下班回来的青壮年,有坐在树下的老年人,有玩着泥巴的小孩子。妇女们三五聚在一起,聊一聊新奇事,有时是一些琐碎的家长里短。

在我印象中,村里发生的大事很少,一直都平平淡淡的。邻里发生矛盾的也有,但不过是一些“我家一只鸡跑到了你家菜地”这样的小事。

在我们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以种田为主,只有一些青年人迫于生计,选择了外出打工。

村庄的旁边就是一大片的田地,虽然大小不一,但排列得还算整齐。

村里的人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扛起锄头去田地里劳作。直到日头转到了头顶,他们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自己的田地。

村里的人把绝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了这片土地上,抛洒的汗水也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02

在这里,四季都是不一样的色彩。

春天,田地里长满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叶子,金灿灿的油菜花,来回嗡嗡飞的小蜜蜂。

夏天,油菜成熟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着收油菜籽,更重要的是要在泛着白光的水田里插上一株株嫩绿的秧苗。

秋天,稻子也到了收获的季节,一眼望去,仿佛进入一片金黄的世界。沉甸甸的稻穗,干涸到开裂的田地,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的稻茎都使人感受到另一种希望。

冬天,白雪把整个田野都包裹起来,只有青青事物麦苗隐隐探出头来。

我小时候,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就像是鱼与水那样密不可分。

在那个物质还不丰富的年代,土地成为农民生活的重要来源,农民对土地也有一种深深的依赖感。

那时候,农民几乎是与土地相伴一生的,从一个懵懂的小孩子在田边嬉戏,到慢慢学会越来越多的农活,在土地上独立地耕作,直到最后整个生命都归入泥土。

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就是这样一点点地建立起来的。

拆迁大潮下的小村庄

我美好的童年时光也是与土地联系在一起的。我喜欢在油菜花地里钻来钻去,直到全身都沾满了油菜花的花粉。我也喜欢在田地里捡稻穗,自由自在地一个人感受大地的气息。

犹记得那时上小学,每天下午放学,我都不着急回家,总是趴在田间小路上,把作业本摊开,慢悠悠地写着。

03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我们村突然要拆迁了,连我们的土地也要被征收。

刚开始,村里的人是一致反对的。然而,政府却给了十分优厚的拆迁条件,并提出会对先搬出去的住户给予奖励。

面对这样的优待,村里的年轻人慢慢都放下了心中的反对,因为他们还年轻,并不想像父母一辈那样过着“背朝黄土面朝天”的生活,他们想摆脱土地对于他们的劳动束缚。

而村里稍年长一些的人则不愿意离开他们一直生活的这片土地。他们对土地不舍得,也不知道没有了土地,他们究竟要怎样生活。

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开始,开始有人陆陆续续地搬离这个小村庄。

拆迁大潮下的小村庄

他们有的不声不响地搬走了,开始探寻着去过另一种生活。有的早早就和邻居挽手道别,在一种依依不舍的氛围中离开了。当然,也有一些住户因为父母的房产和田产的分配问题发生矛盾,闹得不可开交。

更无奈的是,村里的老人。他们走也走不远,逃也逃不脱,心里尽管对拆迁是千万个不乐意,却无力改变什么。他们从小生长在这里,在这里活了一辈子,并不想在这暮年离开这片土地。

“安土重迁”本就是我国的传统。可是,当我们的家没了了,我们的土地也没了,我们该去哪里安放那颗漂泊的心呢?

04

这几年,我们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政府的承诺,我们这些拆迁户终于搬进了崭新的小区。

新建的楼房一栋栋耸立起来,就如雨后的春笋。周边也建起了超市、医院、学校等等。它们簇拥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的生活区,我们的生活也更加便利起来。

在离小区不远的地方,还建起了一个建材城,许多外地人来到这儿,经营起建材生意。他们的涌入,让原本生活在这里的人真切地感受到,这儿不再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镇,而是向着城市化在一步步迈进。

我们村里的人被分到了小区的各处,联系也不像之前那么紧密。串门谈天这种事极少发生,邻居也只是在见到的时候打个招呼,并不会有过多的交集。

人们的关系,仿佛是因为有了钢筋混凝土的阻隔而变得疏远起来。那紧闭的一扇扇门,那隔着的厚厚的墙,把人们距离也隔得好远好远。

我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城市那样,而更像一个城乡的结合体。

它没有像城市那样的繁华,但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又趋于城市。人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也不再和土地有着联系。他们只能在附近的工厂打工,以此来维持生活。

土地的高价卖出让他们有了物质的提升,但是他们再也感受不到土地所带给他们的美好。

我不得不说, 我儿时的小村庄彻底在这个世界消失了,我再也回不去了。那条穿村而过的火车铁道虽然还留着,只是更加破旧,再也没有人在上面行走。火车道两旁的人家早已没有踪迹,拆得失了原本的模样。

更令我难以接受的是,那片我熟悉的田野也不见了。

拆迁大潮下的小村庄

再也没有了金灿灿的油菜花,没有了金黄的稻穗,没有了青青的麦苗。留下的只有一片扬着沙尘的空地,等待着新一轮的建设与开发。

儿时经常见到农民在田地里辛勤地耕作,他们带着草帽的背影,他们牵着牛的背影都再熟悉不过,而现在回去竟一次也没见到。那片土地因为长期的荒置不用,再也不像之前那样黒黝透亮,而是愈发地不成样子。

也许村里的长者和我一样,也曾悄悄地回去看过那片土地,但留下只是无尽的叹惋。

05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那种以种地为生的传统方式是不得不被打破的。人们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普遍下降,对土地的感情也越来越淡。

但是作为一个城乡变迁的亲历者来说,我深深感受到,房屋的拆迁和土地的征收不仅改变的是地区的外部状貌,更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村变迁史只是中国广大农村实现城镇化的一个缩影,许多农村正是因为房屋拆迁和土地征收的政策而发生着改变。

这种改变既有土地闲置、开发过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消极的方面,当然也有带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积极方面。

在不可逆的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趋利避害将成为困扰我们这一代所有人的难题。

土地是我们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土地的热爱是几千年来融进人们血液和骨髓中的一种情感。

新一代的我们可能不再是辛勤的农民,也回不到那段插秧收麦的日子。但是我们要牢记这份情感,把它化作对故乡的热爱,化作一份美好的希冀,激励我们更好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