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而崇祯却无法消灭李自成

太平天国运动与李自成起义有着很多相通之处,两者都是在中央政权衰落之后迸发的农民起义,洪秀全是一个落魄的文人,李自成则是一个下岗公务员,他们带领的,都是在当时处于弱势的群体,洪秀全利用宗教团结了受欺压的客家人,李自成则聚集了西北挨饿的农民。他们两个也都长于征战,短于建设,洪秀全在占据南京后迅速腐化并热衷于内斗,李自成无力约束手下,占领北京不久就不堪一击。

为什么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而崇祯却无法消灭李自成

为什么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而崇祯却无法消灭李自成

太平天国运动和李自成起义有很多相似点

总的来说,这两个农民领袖都远逊于朱元璋这样的顶级选手,充其量和黄巢一个级别,缺乏长远目光。但是两次起义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太平天国成功被清朝镇压,而李自成最终却攻破了北京,建立了大顺,之后又被满清迅速打垮。

平心而论,太平天国时期的清朝情况一点也不比明朝好,清朝面对的是已经工业革命,远远领先于自己的西方,其实力差距远比明朝和满清的差距大,而内部,清朝是异族统治,合法性上远弱于明朝。但最终清朝却续命了60年,而明朝则迅速覆亡。这其中唯一的变量就是两方统治者的不同,咸丰和慈禧太后的政治水平,要高于刚愎自用的崇祯,其对汉族地主私自募兵的允许成功为大清续了命。

清末的处境比明末更差

清末和明末的中央政府都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中央的衰微和财政的紧张。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王朝周期律下,到了后期,官员必然会越来越腐化,效率越来越低,但更重要的,则是外敌的消耗。明朝开始急剧衰落的起点就是萨尔浒战役,为了应对努尔哈赤的后金,明朝被迫投入巨额的财政支出,到1620年,明朝的军费已经涨到了2000多万两,约占收入的2/3,到了崇祯年间,军费更是飙升到了国库无法应对的高度,明朝与满清关键性的松锦之战,明军之所以迅速失败就在于崇祯已经穷到连一周的粮秣军饷都付不起了。李自成之所以起义,也恰是财政紧张之下明朝对公务员的裁剪以及对西北加派“辽饷”。明朝时期,官绅阶层因为有优免权而不用交税,因此负担都落在了穷苦农民上,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而崇祯却无法消灭李自成

清末也是如此,和洋人的两场战争不仅一败涂地,而且赔款甚多,最重要的是,这两场战争的失败对于清政府的威望损害太大。明朝和满清打,好歹首都没有丢,而清朝的咸丰直接抛弃北京逃窜,这是何等的耻辱。清朝本就是异族统治,这种战败会导致汉人对其合法性产生巨大的质疑。洋人的军事和经济入侵使得清朝实力大损,由于关税和经贸丧失了自主权,清政府的财政受到很大削弱。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兴起,来源于广西地区客家人与本地人的械斗,而之所以频繁械斗全在于广西地方政府已经穷到无力维持秩序,这才导致洪秀全做大。

为什么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而崇祯却无法消灭李自成

清军在洋人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平心而论,清末的局势比明末差的多,明朝和满清差距不大,如果明朝有时间喘息,满清几乎没有机会,每次大战,明军固然战败,但清军也损失不小,而满清对洋人,则是毫无胜利可能,清朝最仰赖的八旗子弟、蒙古马队和绿营,都在洋人面前一败涂地,仅造成了两位数的伤亡。这使得清朝几乎完全是任人宰割,如果不是清朝统治者圆滑狡诈,恐怕清朝连20年都撑不了。

咸丰允许地主私自募兵,崇祯严厉打击“土寇”

在这种财政崩溃,中央无力约束地方的情况下,咸丰顺水推舟,允许地主招募团练以自保,同时任命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总管各地团练,私自募兵,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即都是起源于此。当时朝廷内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导致汉族地主和地方势力做大,但是肃顺却力排众议,主张以汉制汉,大力放权于曾国藩等汉臣,事实证明,在八旗和绿营等中央军队不堪用的情况下,这的确是个妙计。咸丰和肃顺敏锐的察觉到汉族地主和太平天国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每过一处都烧毁孔庙,焚烧儒家经典,此外,他们还热衷于杀害各地地主,将其土地赏给太平天国的功臣,这等于从信仰和利益两个层面上触及官绅阶层的底线。因此官绅阶层对于太平天国可谓恨之入骨,不用朝廷下令,他们就会自动募集团练清剿太平军,正因为有着官绅地主的巨大支持,曾国藩才能如此顺利的消灭太平军。

为什么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而崇祯却无法消灭李自成

咸丰的政策催生出了一大批拥有强军的汉族地主

明末也是如此,很多人只知道明末有李自成这样的流寇,却不知还有地主组建武装的土寇,明末时期,由于中央衰微,各地地主争相募集团练,纷纷成为称霸一方的坐地虎,朝廷令官员去清剿,但由于缺粮少弹,无人能胜任。因此到了后期,凡是任命到土寇猖獗地区的知县纷纷弃官逃走。

当时的土寇其实是既抗官也抗击流寇,他们作为坐地虎,并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而只想保住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自治权,因此,他们既反对朝廷派来管束他们的官员,但更反对李自成这样的流寇,因为流寇会抢掠他们的土地,摧毁他们的根基,当明朝政府衰弱到已经完全无力管束地方时,这些土寇居然代替了明军,成为了抗击李自成最主要的力量。如果崇祯不执拗于貌似正确的维护中央权威的原则,不但不征剿土寇,反而命令其私募团练,抗击李自成,那么明朝军队的压力无疑会小很多,进而避免两线作战,但是崇祯没有。

为什么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而崇祯却无法消灭李自成

由于崇祯死活不放权,有能力大幅抵抗李自成的只有越来越少的官军

很多人认为咸丰决策错误,崇祯反而正确,因为这会导致地方做大,这明显是愚蠢至极的书生之见。在中央强盛时,约束地方固然正确,可当中央衰弱到根本无力约束地方时,你强行去征剿地方势力,屡战屡败,除了空耗国家资源,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利用地主与流寇间的矛盾,中央渔翁得利。在衰微之时还强力约束地方,连当下都过不去,还谈什么未来?

清朝与列强妥协,铁血大明两线作战

清朝另一个成功之处(或者说无耻之处)就是不惜任何代价和列强修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终于认清了形势,与列强签订了极为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瑗珲条约》,通过开放港口、战争赔款、出卖主权以及割让大片领土等方式满足了列强的利益,与之相反,洪秀全不仅拒绝了列强的提议,反而按照其“教义”要求列强效忠于他这个天父二儿子,这种反差使得英法美俄列强在清朝与太平军的冲突中一边倒站在清朝一边,这不仅使得清朝得以全力征剿太平军,还能借助洋人的力量加强武备。(向西方购置装备,并雇佣洋枪队)

为什么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而崇祯却无法消灭李自成

清朝借助洋人的力量大幅加强了武备

清朝这种用出卖主权的方式来换取政权延续的确十分可耻,但是清政府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什么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或华夏的荣誉,其只是想维护其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政权,华夷之辨和气节等儒家观念对他的约束力实在不大,为了保住政权,他什么都可以做。

明朝则不同,崇祯也曾听取杨嗣昌建议,命令陈新甲去和满清议和,但消息暴露后,遭到了明朝士大夫阶层的集体抨击,崇祯本人由于太在乎自身的颜面以及本身受儒家熏陶较深因此放弃了议和,宁肯两线作战身死国灭也不愿再提议和之事,这也导致了悲惨的结局。这种做法固然保住了颜面,但是最后身死国灭,所有人都成了外族的臣民,这难道不是更大的屈辱吗?汉朝前期向屈服于匈奴,并不妨碍之后的一雪前耻,但明朝的道德观念显然已经很僵化了。

为什么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而崇祯却无法消灭李自成

清朝在内忧外患之下利用其政治操作又续命了60年,不可谓不成功,但最终其依然无法抵过民族主义和工业化的浪潮,并最终于1911年寿终正寝。正所谓,再高超的政治手腕也无法扭过历史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