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官私亦兴学 谈玄说理究人生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路势力彼此混战,各家政权走马灯似地登上政治舞台,两晋南北朝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救药的乱世;而学术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那么在这个持续324年的大乱世中,教育停滞了吗?学术上是不是没什么亮点呢?我们来看看吕思勉先生对历史的洞察。

乱世官私亦兴学 谈玄说理究人生

晋朝初年的太学,从曹魏延续而来。公元273年,全国太学生有七千多人。而两晋南北朝几乎历朝都立国子学,委任有学问的学者为学生们授课。乱世薪火也相传,是这一段历史中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当时官府重视教育,民间也涌现出许多热心传承文化的读书人。

《晋书·列女传》记载了一个姓宋的女子在乱世历尽艰辛传承家学的故事。宋氏家族世代学习、传承《周官》这本书。

《周官》相传是周公所作,这本书描述了理想的政治制度。宋氏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亲自抚养她。到她长大时,父亲把《周官》传授给她,并交代她说:“我没有儿子可以传授,把它传给你,你一定不能让它失传了啊!”

当时天下大乱,但宋氏一直坚持诵读这本书。后来她被迫离开家乡迁徙到山东,在逃难的途中,宋氏和丈夫推着鹿拉的小车,硬是把父亲所传授的书安全运到冀州。

在冀州,宋氏白天砍柴做苦工,晚上就教自己的儿子韦逞读书。后来韦逞学成出名,做了前秦皇帝苻坚的大常官。这时有知情者在苻坚面前盛赞韦逞母亲宋氏的学问。

于是苻坚下令在宋氏家里设立讲堂,招收了120个学生,由宋氏隔着深红色的纱帐为学生授课,那时她已经八十高龄了。

乱世官私亦兴学 谈玄说理究人生

朝廷赐予宋氏宣文君的称号,《周官》的学问再次在世上得到传播,宋氏讲学的事一时传为美谈。

宋氏以一个弱女子的坚韧,在乱世中守护家学,不但使自己和儿子实现了华丽逆袭,而且使濒临断绝的学问得以发扬光大,成就了乱世中的文化传奇。

乱世官私亦兴学 谈玄说理究人生

有了对教育的重视,才有真正的文化发展,才有了文人精神的张扬。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实在是坎坷不平、患难不已。政局的大动荡、思想的大转型,使读书人经历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沧桑。

正因为有了这种情感的大颠簸,他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才有了大彻大悟。两晋南北朝的名士们凭借杰出、天才的思辨力,共同创造了一个哲学上的黄金时代,这种哲学就是玄学。

玄学以深奥的《周易》、《老子》和《庄子》三本书为研究、崇尚的对象。它是魏晋名士一种安身立命的信仰,是支配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与以儒学为主导的传统思想和社会秩序进行抗争的精神支柱。

玄学涉及的命题很多,主要有有无本末、言意之辨,才性、养生、声有无哀乐等问题。玄学主要是通过聚会聚谈、讨论而传播的,书面著述只是辅助形式。因此,清谈、清言往往成了玄学的代名词。清谈之清,指的是谈论者清高绝俗的身份和风雅的言谈举止。清谈是在交游中迅速展示才华的手段,更是名士们超尘脱俗、追求潇洒风度和精神自由的标志。

据《晋书·卫玠传》记载,卫玠酷爱清谈玄理,因为通宵达旦的清谈,身体吃不消,他母亲常常禁止他清谈。偶尔有机会,亲友请他说两句,听的人则钦佩不已。

琅琊有个叫王澄的,也是个热衷清谈的名士,他一直是卫玠的忠实粉丝,每次听到卫玠清谈,都思潮翻滚。后来因为时局动荡,卫玠搬到南方,名士谢鲲与他一见如故,每日清谈,废寝忘食。

乱世官私亦兴学 谈玄说理究人生

卫玠后来因相貌出众被人围观,劳累而病死,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人们说他是被“看杀”的,其实他的英年早逝与他之前不分日夜的清谈所造成的劳累也有关系,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美男子卫玠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清谈。

在当时,不但名士热衷于清谈,皇帝、贵戚、大臣、武夫、儒等都有热爱清谈的。清谈就是一种社会风尚,连不出闺门的女子,也有可能是清谈高手。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就是《世说新语》中吟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那位女子,她是公认的一代才女。

据《晋书·列女传》记载,她也是一个清谈家。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有一次跟客人清谈,眼看理屈词穷,要输了,这时谢道韫让一个婢女传话给王献之说:“我来帮小叔子解围吧。”于是谢道韫隔着布帘子,重申王献之的看法,客人辩不赢她,大有巾帼压倒须眉之势。

清谈之风,从曹魏正始年间一直延续到陈后主祯明末年,历时350年,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观。

乱世官私亦兴学 谈玄说理究人生

如果你认为两晋南北朝的知识分子只会清谈,不会创造实在的价值,你就错了。其实,在自然科学方面,两晋南北朝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时代。

这一时期,继承了前代的许多成就,在数学、农学、地理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冶炼技术、医学等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这里我们只讲讲医学方面达到的高度。

据《晋书·魏咏之传》记载:魏咏之出生时就是兔唇,到十八岁时,听说荆州刺史殷仲堪手下有个名医会治这种毛病,于是慕名来到荆州。那个名医看了魏咏之的兔唇以后说:“这个可以补好,只是一百天之内只能喝粥,还不能笑,不能说话。”

乱世官私亦兴学 谈玄说理究人生

魏咏之欣然说:“就是半辈子不说话,还有剩下的半辈子呢。就是要我半辈子不说话,我都要治,何况只需要一百天不说话呢。”

手术做了以后,魏咏之遵从医生的嘱咐,闭口不说话,只喝稀饭。最终兔唇补好了。给成年人修补唇腭裂,到今天都是比较复杂的手术吧,而晋朝的外科手术居然达到这个水平,令人惊异。

《魏书·长孙道生传》还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长孙道生的曾孙长孙子彦,年轻时曾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手臂,手肘上骨头凸起一寸多。子彦让医生割开肉把凸起的骨头锯掉,血都流了几升,而子彦在手术过程中面不改色,谈笑风生。

当时人都称赞他比接受刮骨疗毒的关羽意志还要坚强,而这个医生的医术,也可以与华佗一争高下了。

这是最坏的时代,又是最好的时代。时局在动荡中,人们在离乱中,而教育在前进,学术在发展,文化在薪火相传中走向繁荣,这个乱世同时又是一个文化学术大繁荣的盛世。由于官学和私学都得到大力发展,学术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坚忍的人们在乱世中守护着民族文化的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