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爷的《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追捧的人少了?

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在艺术质量上仍然可圈可点,讲述了一个在影视圈的无名小卒,经过个人奋斗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和曾经的《喜剧之王》在故事内核上有相似的地方,但又做了相当大的改动:主人公变成了一心想要当明星的女演员如梦,最后她获得了确定无疑的主流意义上的成功,成了领奖台上万众瞩目的影后。

星爷的《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追捧的人少了?

这部片子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述如梦在奋斗过程中的艰难。作为影视圈最底层的打工者,她当的是群众演员,干的是跑龙套的活,甚至连死尸和雕像都肯去演,然而获得的薪水却相当低微。她每天起早贪黑,拿到的钱不过百把元,因为生活艰难,不得不和闺蜜小米一起挤在狭窄的地下室居住。她没钱买房,也没钱结婚,连打扮自己一下的钱都没有。为了生活,为了供养男友,为了未来的婚姻,她在做完演员又兼职做起了快递员,风里来雨里去,过得非常辛苦。

星爷的《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追捧的人少了?

和物质生活的艰难比起来,更难以忍受的是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她满怀热情地去表现自己,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羞辱。导演随意叱骂她,主角们羞辱她,连送盒饭的都敢肆意地欺负她。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她坚持把自己的简历送到导演那里,对方开始是礼貌性的敷衍,到了最后就是当众咆哮性的侮辱她,数落她这辈子都不可能当明星,“直到宇宙灭亡”!长期无法出头,她得不到父母好脸色,在亲戚朋友面前也抬不起头,每次回到家得到的无不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

星爷的《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追捧的人少了?

作为在资本市场社会生活的一分子,如梦周围的人际关系也受到资本-金钱逻辑的严重侵蚀,达到了相当异化的程度。

首先是小米和如梦的关系:小米本来和如梦是闺中密友,也是室友,两人挤在一个狭窄的地下室艰难度日。然而小米由于偶然的原因,被导演选中当了主角,从此就翻脸不理如梦了。她去剧组投简历,被导演几次羞辱、呵斥,此时已经是主角说话很有分量的小米,不但不帮她说好话,反而公然说跟她不熟,甚至跟导演一起把她轰出来。非常滑稽的是,同样是这个小米在最后得知如梦成为影后的时候,一下子又对如梦表现的异常热情。这种变色龙一样前倨后恭的态度,背后就是冷冰冰的物质利益算计——你一文不名的时候对于人家没有利益可言,对方就冷若冰霜;如今你功成名就,对方为了在你这里捞好处就谄媚阿谀。

星爷的《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追捧的人少了?

男友对待如梦的态度更是这种逻辑的典型体现。开始男友扮演了一个很温情的角色,在谁都羞辱如梦的时候,唯独他支持她,鼓励她,说她一定能行。很多观众开始都被这个男友骗了,觉得他就是那个跟如梦一起奋斗的暖男。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如梦发现了这个男友居然为了钱在同其他女人交往。辩解不过,男友恼羞成怒地承认了,自己之所以鼓励如梦,就是为了能让她供养,自己只是为了钱才这么做的!

星爷的《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追捧的人少了?

男友在雨中恶狠狠地对她发作的那一刻,如梦的心彻底崩溃了,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理想破灭而悲伤,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男友的一切温情仅仅是为了从她这里得到金钱。本应该是市场社会中温暖的避风港的情侣关系,如今居然成了资本逻辑演绎的新战场!跟外界的欺辱比起来,这种内部的背叛更是致命,几乎彻底摧毁了如梦的信心,让她暂时放弃了艺术梦,跟着父亲开起了餐馆。

星爷的《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追捧的人少了?

影片的结局非常主流,或者说非常符合主流成功学的逻辑。曾经已经过气的明星马可,因为被如梦吓尿的视频被传到网上而重新火了起来。马可激励如梦,应该重新拾起梦想,不应该向命运投降。她心中的梦想被重新唤起,再次去应征选角色,终于因为生活经验丰富表演真挚被选上,最后成了万众瞩目的影后。我们说这个成功的结局,是高度主流意义上的成功,也就是说如梦最后名利双收,不但获得了大量金钱,还获得了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也拥有了令人崇拜的名声。

星爷的《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追捧的人少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这部影片充满了市场社会的意识形态,跟这个社会流行的其他成功学、励志学和心灵鸡汤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说它是意识形态的,不是说它像思政课程那样去宣传自己的主张,而是说它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包裹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商业故事里来表达自身:谁都知道,资本市场社会就是一个少数精英和多数无产构成的社会结构。然而这类故事却向大多数人发出一种欺骗性的询唤: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能成为这成功的少数,从而忘却多数人不可能都变成那个少数的基本事实。这就跟彩票设计者向大众做出的暗示一样:出钱买一张,你也可能就是那个中大奖的下一个!

星爷的《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追捧的人少了?

分析到这里,周星驰电影的优点和局限也就完全呈现出来了。周星驰出身非常贫寒,是从底层跑龙套的角色中崛起成为大明星的,因此他的影片在表现底层小人物的艰难,表现他们受过的屈辱时,总是特别真挚,特别动人,特别符合生活逻辑,非常接地气。然而周星驰又是从主流商业影片中出来的,导演的作品也是非常主流的,主流社会的成功学、励志学、心灵鸡汤又是他作品的普遍内核,他很少能超脱出去过。

星爷的《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追捧的人少了?

跟周氏成功学曾经受到的追捧有些不同,这部影片虽然艺术质量仍然算不错,可是并未受到那么大的欢呼,根本原因还是时代变了:过去周氏成功学能够大行其道,跟当时阶层流动较为容易因而各种成功学盛行的社会氛围比较契合。如今随着阶层固化的日渐加剧,成功学的市场越来越小,周氏电影的追捧者也就少了。不管周星驰个人如何努力,都拗不过这个大环境的变化。

星爷的《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追捧的人少了?

二十年过去了,星爷也从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变成了满头白发的中老年亿万富翁,只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很难再复制他的成功轨迹了,不是吗?既然进入不了少数了,何不从星爷成功学里醒来,设想一个更为平等的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