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锯斧刨凿,跨界成文化大V

流星,带着璀璨绮丽的炫光,划破黑寂的夜空,陨落在湘潭城南群山环抱的一个地方。

此处,漫山尽是硬铮的白石,故名白石铺。

那个陨石落成的水潭,叫星斗塘。

1864年元旦,没有电闪雷鸣的天气异象,星斗塘边的茅草屋里,一户齐姓贫苦人家的长子阿芝,呱呱落地。

手持锯斧刨凿,跨界成文化大V

清贫的家境,赋予人简单勤劳、不追名逐利的秉性。

在兄弟姊妹九人中排行老大的阿芝,读了不到一年的书,就辍学帮人放牛割草,分担起了家务的重担。

家人见15岁的阿芝身体孱弱,干不得繁重的农活,便让他跟本家叔祖,学一门叫做“大器作”的木匠手艺。

手持锯斧刨凿,跨界成文化大V

阿芝对这份父亲央求来的学徒活,十分珍惜,信心满满地从“一料、二线、三打孔”,磨刃、伐锯、刨板子的基本功认真学来。

大器作,实际就是修房盖屋时做檩条、门窗的苦力活。时间一长,师傅见阿芝身单力薄,便心生了嫌弃。

有天收工后,师傅对阿芝说:“细伢子,莫要吃饭了,趁着月色赶快回家吧,明天就莫要来了。看看人家身强体壮的健崽,你呀,真不是当木匠的料!”

有时候,现实会把满满的信心,掌掴成一地鸡毛。

回家途中,阿芝对着惨白的月光嘶吼了一声,像是要把被辞退的憋屈与不甘,翩翩少年的心中志愿,喊给山中隐现的白石听见——“我一定要做个好木匠!”

执着不等同于执拗,正视自身的不足后,阿芝又拜周之美为师,学习雕花木工“小器作”的技艺。

同样是锯斧刨凿,雕花木艺和大器作相比,算个细发活。若非聪明伶俐之人,一辈子也不一定学会。

看着师傅雕刻出的器物,惟妙惟肖,阿芝心里特别喜欢。

内心真切笃爱,必定向外绽放异彩。三年学徒期满,刻苦学艺的阿芝,在方圆百里之内,已小有名气。

手持锯斧刨凿,跨界成文化大V

好的名声,是锦上添花;真的喜欢,如虎添翼。

20岁那年,雇主家里的一本绘画入门书——《芥子园画谱》,阿芝偶然见到后,顿时眼前一亮!

他把这本“宝贝”书借到后,爱不释手。耗费了半年的心血,在松油灯下用竹纸一幅幅勾摹,把整书勾影完成,钉了厚厚的16大本。

从此,阿芝一有空儿,就临摹画谱,做雕花木活时,以画谱为蓝本,画活结合,相得益彰。渐渐地,阿芝绘画的名声,也日渐远播。

人生没有悲催,只有未曾努力来的幸运。有道是梧桐花开凤自来,惠心纨质的阿芝,为自己引来了一位慷慨旷达的贵人——被人尊称为寿三爷的胡自倬。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阿芝正在离家40里的赖家垅做活,雇主家的人忽然对他说:“阿芝师傅,寿三爷来了,想要见你!”

久闻寿三爷大名的阿芝,不由得一阵惊喜。

手持锯斧刨凿,跨界成文化大V

和擅长诗词书画的寿三爷短暂面谈后,阿芝赢得了对方的认同:“等你活儿做完了,来我家再谈谈”。

做好了活,阿芝禀明父母后,直奔寿三爷府上。

这天,正巧是寿三爷在自家书房“藕花吟馆”诗会的日子。

寿三爷见阿芝来了,很是高兴,特意领他和湘潭名士陈少蕃相见,“你若愿意,就拜陈老夫子和我为师吧!”

阿芝为难道:“读书学画,我极是愿意。可我一个拉锯抡斧的木匠,怕是握不好笔墨纸砚,再说我岁数也大了,家里又穷,怕是读学不起……”

尽管倾心钟爱,但跨界难免让他心生畏忌。

手持锯斧刨凿,跨界成文化大V

遭遇过生活的锤击,鼓励显得弥足珍贵。

寿三爷对阿芝说:“《三字经》里的‘苏老泉’——苏东坡的父亲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苦读,大器终得晚成,千古留名。你今年正好也是27岁,何不学学这苏老泉?”

在一旁的著名书画大家陈少蕃,也慧眼识珠,他爱才若渴地对阿芝表示,“你若愿学,学费我分文不取!”

能拜两位大家为老师,“乡巴佬”阿芝当然是求之不得,大喜过望。

他收起斧锯刨凿,告别木匠行当,拿起笔墨纸砚,朝着文人画师的方向,华丽转身,毅然而行。

迫切求知者,不会在舒怡中留连。

拜师后的阿芝,就住在胡老师家里。忽然而至的优越生活,没有磨砺掉鸿鹄之志,他深知自己年龄、文化水平、绘画技巧上的短板,因而愈发只争朝夕地学习。

手持锯斧刨凿,跨界成文化大V

多年后阿芝赋诗道:“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

他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把《唐诗三百首》学得倒背如流。接着,攻读唐宋八家古文、《孟子》……

作为步入文化殿堂的农家弟子,纯朴的意识,乡土的气息和浪漫的诗意,赋予了阿芝艺术生命。

精细入微的观察,“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的认真,给予了阿芝色彩明快,对比强烈,造型浑朴的艺术风格。

两位老师见阿芝不负师命,书画技艺突飞猛进,希翼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便借用阿芝家乡的地名,给他取了个艺名——齐白石。

手持锯斧刨凿,跨界成文化大V

梦想决定不了结果,成就源自于志向。

斗转星移,执着的齐白石,从乡村木匠,成了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无所不新的艺术大师。

他对艺术追求的痴迷、为人处世的恭谦和骨子里的傲气,皆令人敬佩。

有一次,齐白石向一位所谓篆刻名家求刻名印,两次被傲慢退还章料后,他毅然决定自己学刻篆印。

当晚,齐白石就参用雕花的木匠手艺,刻成了一枚方印。从此,他苦练篆刻技法,时常把屋子里弄得满地石浆。

正是这种让疏懒无处下脚的勤奋,使后来他的篆刻印风,豪放雄奇,造诣极高,成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的代表人物。

齐白石的画作纯朴与雅致相融,更是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的高峰。在他画的小动物身上,既能看到未泯的童心,又能见到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

《墨虾》用娴熟独创的濡墨蘸水技法,让人们在了解虾的结构、动态和质感的同时,感受到畅游在清贫中的怡然之情;《不倒翁》暗喻了官场的腐败,《螃蟹》则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悍横行。

齐白石的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为现代中国的绘画史,开辟出清爽质朴的新境界,成为引领一代艺术风气、20世纪世界十大画家之一。

他一生勤奋,砚耕不辍,为世人留下了自述及文稿手迹多卷、诗词三千余首、画作三万余幅等艺术瑰宝,造就了木匠到艺术大师的神话。

懈怠的跳槽,逃不掉庸碌的一生;勤勉的跨界,命运会赐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