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麦德森冲锋枪 “两片壳”结构的冲锋枪

所谓“两片壳”,指的是一些廉价仿真枪发射器外壳是左右两片塑料壳拼合的,仅有对真枪外观的粗糙仿真,但无仿真内部结构,属于仿真枪领域的低档产品。对真枪而言,一般极少使用这种“两片壳”结构,但也有例外,比如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丹麦麦德森冲锋枪——这枪的机匣是左右对称的两个铁壳拼合的,能像一本书一样打开。

麦德森M50冲锋枪,枪托展开状态

麦德森M50冲锋枪,枪托折迭状态

麦德森M50的机匣是左右两片壳,以握把后方的铰链为轴,可像书本一样打开。

麦德森冲锋枪的研发

说到丹麦的冲锋枪,居然也要从“索米”冲锋枪说起,原来在二战爆发前,丹麦军队就少量采购过M/31“索米”冲锋枪。1940年丹麦沦陷,但一度纳粹德国对丹麦的控制不严厉,还允许丹麦作为“被保护国”以维持治安名义保留最低限度的武装力量,所以丹麦麦德森公司和霍弗尔公司开始仿制“索米”冲锋枪,仿制产品叫M/41冲锋枪。与芬兰的M/31“索米”冲锋枪相比,丹麦M/41冲锋枪的木枪托握持部分更弯曲,更贴合手型,准星增加了护翼,这些特征后来被芬兰蒂卡科斯基公司学了回去,用在改进型“索米”,即M/42冲锋枪上。

丹麦M/41冲锋枪

1943年10月,纳粹德国占领军彻底解除丹麦军队武装,这些少量生产的M/41冲锋枪被德国占领军缴获,之后就没了下文。
二战结束后,丹麦军队选择的制式冲锋枪是霍弗尔M/49冲锋枪,这是瑞典M/45古斯塔夫冲锋枪的丹麦版本,由霍弗尔公司生产,1949年正式列装丹麦军队。该枪枪管套筒形制与瑞典M/45略有不同,弹匣插口式样类似早期型M/45,没有弹匣井,使用50发四排弹匣供弹。

霍弗尔M/49冲锋枪,其实是丹麦版M/45古斯塔夫,弹匣插口为早期式样。

1962年丹麦陆军演习的照片,迫击炮手背的就是霍弗尔M/49冲锋枪。

但丹麦并没有放弃自研冲锋枪的尝试,早在1945年麦德森公司就推出过一种麦德森M/45冲锋枪,作为一支战后出现的冲锋枪,它的设计过于老旧,还在使用全木固定枪托,又大又重,所以很快销声匿迹。

麦德森M/45冲锋枪

麦德森公司没有放弃对新型冲锋枪的研发,他们摒弃了M/45的过时设计,彻底走向铁皮化、冲压化,在1946年拿出了一种新产品——麦德森M/46冲锋枪,随后又拿出了它的改进型麦德森M/50、M/53和M/53 Mk.2冲锋枪。

麦德森M/46冲锋枪,与后来更常见的麦德森M/50相比,它的机匣侧面是光的,没有加强筋,拉机柄是一个扁平的滑块,而不是后来的圆柱。

麦德森M/53冲锋枪,弹匣改为弧形弹匣。

麦德森M/53 Mk.2,比M/53多了枪管护筒,枪管护筒上有刺刀座。

尽管这一系列冲锋枪未能装备丹麦军队,但因为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广销亚非拉国家,成为上世纪50-60年代世界各地武装冲突中相当常见的一款武器,连对岸伪政权蒋匪军在逃台后也不知道从哪里买了不少,20世纪50-60年代在其特务武装对大陆沿海窜犯的行动中,蒋匪军装备的麦德森M/50冲锋枪就曾被我军民缴获。在上海公安博物馆里,就展示了一支缴获的麦德森M/50冲锋枪。

南美洲的巴西还对麦德森M/50冲锋枪进行仿制,但将口径改为11.43mm,发射.45ACP手枪弹,拉机柄也由机匣顶部改为机匣右侧。

 

巴西仿制的.45ACP口径麦德森冲锋枪,拉机柄改到机匣右侧。

巴西出版的麦德森冲锋枪使用说明书封面

麦德森冲锋枪结构探究

下面我们就以该系列中最典型的麦德森M/50为例,介绍这种冲锋枪的基本结构特征:

麦德森M/50冲锋枪枪托打开全长780mm,枪托折迭全长530mm,不含弹匣空枪重3.15kg,装一个实弹匣重3.74kg。该枪是自由枪机原理、开膛待击、前冲击发的自动武器,9mm口径,发射9x19mm派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匣容量32发,只能连发射击,理论射速550发/分,初速390m/s,表尺射程100m。

麦德森M/50冲锋枪理论射速550发/分,在冲锋枪中属于较低的射速。

自由枪机原理,开膛待击,前冲击发的慢动作。

麦德森M/50冲锋枪是一支高度冲压化的冲锋枪,除枪管、枪管螺套、枪机等极少数几个零件外,几乎全是钢板冲压成型,成本非常低廉。该枪最有特点的就是它的机匣:其机匣截面大致为方形,为左右两块钢板冲压的壳体合拢构成,握把也是机匣壳体的一部分,也是左右两半合拢,表面没有握把片,直接在钢板上冲出几道防滑纹。两个壳体的铰链位于机匣尾部和握把底部,同时这两个铰链也是折迭枪托的铰链。这两瓣机匣只有右半边容纳枪管、自动机、复进簧等组件,左半边是一个空壳,所以可把右半边当做机匣,左半边当做“机匣盖”。

麦德森M/50只有右半机匣是真机匣,自动机也位于右侧,左半边是个空的机匣盖。

左右两半的铰链位于机匣尾部和握把底部,同时也是折迭枪托的铰链。

麦德森M/50的枪管为单独零件,枪管尾部有一圈定位环,两瓣机匣合拢后,左右机匣前端两个半圆形定位槽合拢,构成一个定位环槽,正好夹住枪管尾部定位环;而枪管定位环上又有一个缺口,由左半机匣的抛壳挺凸起向前延伸部分卡入,防止枪管旋转,由此枪管前后、左右、轴向三轴定位;最后在合拢的机匣前端套上一个锥形枪管螺套,左右两瓣机匣就算固定住了,结构倒真的很简单,犹如玩具枪。

麦德森M/50的枪管尾部有一圈定位环,就像这样埋在机匣前枪管固定座的环槽里,左右两半机匣合拢就固定了。

左右两半机匣合拢后,前端有一段螺纹。

套上一个锥形枪管螺套,两半机匣就彻底合拢固定了。这张图中还能看到麦德森M/50的片状准星。

麦德森M/50的枪机截面为方形,前端有固定击针,右侧有抽壳钩,左侧有抛壳挺让位槽,顶部有随动的拉机柄,射击时拉机柄在机匣顶部的拉机柄槽中前后移动。复进簧位于枪机后方,有复进簧导杆,复进簧尾座顶在右半机匣的尾部。

麦德森M/50冲锋枪的枪机

打开的机匣,右半边展示了自动机、复进簧结构。

左半边机匣前端的固定抛壳挺,合拢后卡入枪机抛壳挺让位槽。

麦德森M/50冲锋枪采用32发直弹匣供弹,有些不足的是它选用类似英国“斯登”冲锋枪、德国MP-40冲锋枪的双排单进弹匣,后果就是给弹匣压弹很费力,为此麦德森M/50很“贴心”地随枪配发一个压弹器。

麦德森M/50的32发双排单进弹匣和压弹器

压弹器是这么用的

问题是,麦德森M/50的这个压弹器平时收纳在握把里,而这个握把没有开口,于是如果要用压弹器,射手就必须分解机匣——选下枪管螺套,分开左右两半机匣,再从分成两半的握把里取出压弹器,非常不便。为此很多人宁愿选择将压弹器另行携带。

麦德森M/50的压弹器收纳在握把里,取用不便。有人曾误以为握把里这个弹簧是枪机减速器,其实不是。

麦德森M/50的弹匣井也是机匣一部分,也是左右两半合拢,弹匣卡榫释放杆位于弹匣井后方,使用时用大拇指向后顶即可释放弹匣。在弹匣卡榫释放杆的后面还有一个杠杆,这是麦德森M/50别具特色的握把保险,射手只有握紧这个握把保险才能击发,否则枪机无法前冲到位,不会击发,也防止枪跌落偶发走火的发生。

弹匣井特写,前方是弹匣卡榫释放钮,后方是握把保险。

大拇指顶起卡榫释放钮就能抽出弹匣

除了这个握把保险,麦德森M/50冲锋枪还有一个手动保险,位于机匣左侧扳机护圈上方,是一个前后拨动的圆形按钮,往前推到F是发射,往后拉到S是保险,保险关闭时扳机无法扣动,阻铁无法下降释放枪机,如果枪机处于前方位置则因为阻铁无法下降,枪机无法向后拉动到位推弹上膛。

麦德森M/50的手动保险

麦德森M/50冲锋枪机匣和握把后端的铰链兼做机匣铰链和折迭托铰链,该枪的折迭托特别简单,甚至能用简陋来形容:就是一根钢管折成方框形,后面一条边压扁当抵肩板,为了舒适些包上一圈皮革,钢管两头夹扁,用铆钉固定在弹簧铰链上。用钢管直接弯折成枪托在瑞典M/45古斯塔夫冲锋枪上也看得到,但之所以说麦德森M/50的枪托过分简陋,是因为它丫的连锁定机构都没有,抵肩时枪托会左右摇摆,对射击精度很是不利。

麦德森M/50简陋的枪托

这个枪托没有锁定机构,会左右摇摆。

至于瞄准机构嘛~冲锋枪就是近距离使用的手枪弹头喷筒,满足最低限度的瞄准功能就够了,还要啥自行车?所以麦德森M/50大大咧咧地设计了固定准星、固定照门:准星固定在机匣前端上方,照门就是一片铁片钻个洞当觇孔,焊在机匣尾部,连L形翻转表尺都没有,固定觇孔归零距离100m。

麦德森M/50简陋的固定觇孔照门

麦德森冲锋枪优劣

麦德森冲锋枪也属于“想开了”的产物——一近距离使用的子弹喷筒干嘛搞那么复杂?能装弹匣,能扣扳机,能响,弹头能飞出去,精度满足100-200m打中人不就行了,怎么简单怎么来。在这一目标下,麦德森公司别出心裁地用了“两片壳”结构,左右两半机匣连同弹匣井和握把直接冲压成型,把枪管和自动机夹在中间,再焊上准星照门,尾部装上枪托就完事儿了,极大简化了生产,重量也比M/45古斯塔夫冲锋枪更轻。而麦德森冲锋枪的自动机又吸取了二战时一票冲锋枪的经验,适当拉长行程,降低射速,用低射速达到便于控枪的目标,基本上也实现了。

麦德森冲锋枪射速较低,枪口上跳不严重,控枪比较容易。

然而麦德森冲锋枪简化得有些简陋了,一些细节搞得不好,比如打开后没有锁定机构的枪托,抵肩射击时摇来晃去;原因不明地用了双排单进弹匣,造成压弹费力,配套的压弹器又被放在握把内,要用就得分解武器,太不方便;瞄准具过分简陋,连一个L形翻转照门都懒得用,直接一块铁皮上打个洞,固定照门,而且这个固定照门太小,不利于快速捕捉目标……简直犹如“末日武器”。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丹麦军队没有看上麦德森冲锋枪,该枪主要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扩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