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PM-63的82式轻型冲锋枪为何不受部队欢迎 因为会打脸

在我国生产的轻型冲锋枪中,79式、85式存在感较高,尤其是79式还有诸多搭配战术改装套件的魔改款,至今仍在很多地方公安部门使用,而82式轻型冲锋枪存在感就很低了,这款枪解放军部队没装备,只在武警部队少量装备试用过,后又移交给公安,但公安部门使用也很少。

82式轻型冲锋枪

了解一些国产轻武器发展史的人都知道,82式轻型冲锋枪是我国以对越自卫还击战时缴获的波兰PM-63轻型冲锋枪为原型测绘仿制的,至于为什么这款冲锋枪在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部门中都不受欢迎,产量那么少,这还得从它的原型PM-63轻型冲锋枪说起。

82式轻型冲锋枪的原型——波兰PM-63轻型冲锋枪。

不叫PDW的PDW

PM-63轻型冲锋枪是波兰于20世纪50-60年代研制的一种小型自动武器。在当时发射步枪弹的突击步枪已经普及,步兵分队已不再需要专门装备冲锋枪,传统的全尺寸冲锋枪正在淘汰没落。与此同时,随着军队机械化、合成化水平越来越高,装甲战车乘员、汽车驾驶员、飞行员等技术兵器操作人员越来越多,甚至比步兵的数量还要多,这些人在战场上也需要自卫武器,而传统的步枪、冲锋枪尺寸都太大,手枪又难打火力又弱,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短小便携、火力猛烈的小型冲锋枪或冲锋手枪装备这些技术兵器操作人员,PM-63轻型冲锋枪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制的。

波兰人民军装甲兵,他们腰跨的自卫武器就是PM-63

到20世纪80年代末,北约提出了时髦的PDW,即单兵自卫武器概念,也出现了P90、MP7这样专门研制的PDW,但PDW只是一个人为提出的概念,并不是精确划分某一类武器的标准,比北约早了20多年的PM-63其实也是一种PDW,苏联的斯捷奇金APS冲锋手枪也是PDW,甚至二战时期美军装备的M1、M2卡宾枪究其设计目的也是PDW。

总之,PDW因信称义,如果一个枪作为PDW使用,又被认为是PDW的,那么它就是PDW。

PM-63的设计师叫彼得·威尔尼沃茨基(Peter Wilniewczyc),1887年1月31日出生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附近,并在今天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长大,曾在圣彼得堡和利沃夫读大学,专业是数学、物理和化学,后又在圣彼得堡炮兵学校学兵工。1918年波兰独立后,威尔尼沃茨基回到波兰,1928年起在波兰拉多姆国家兵工厂担任弹道技术主任,曾设计过波兰历史上著名的Vis wz.35“拉多姆”手枪。

PM-63的设计师彼得·威尔尼沃茨基(Peter Wilniewczyc)。

彼得·威尔尼沃茨基设计的Vis wz.35“拉多姆”手枪,二战前夕装备波兰军队。

1956年底到1957年初,威尔尼沃茨基应波兰军方的要求开始设计轻型冲锋枪,当时的原型枪代号叫“Rak”。据威尔尼沃茨基学生的说法,PM-63在待击时套筒位于后方位置,与常见的自动手枪相反,而鸭式布局飞机在波兰语中也有个专门名词叫“chodzić rakiem”,鸭式布局水平安定面在机翼前,与普通飞机相反,正好与PM-63冲锋枪“相反”的套筒位置贴切,因此借用了“Rak”作为缩写;而“Rak”还有个意思是癌症扩散,当时威尔尼沃茨基已经罹患癌症,一边抗癌治疗一边设计PM-63的原型枪,因此威尔尼沃茨基很可能是借用了鸭式布局这个单词和自己罹患癌症的状况,两者结合,给PM-63原型枪以“Rak”的代号。

威尔尼沃茨基最终于1960年12月23日病逝,在他死后,PM-63的研制工作由设计团队继续推进,在1963-1964年进行了原型枪测试,1964年做好了量产准备,于1965年正式量产装备部队,并根据其原型枪定型时间命名为Pistolet maszynowy wzór 1963,1963年式冲锋枪,这里的wzór意思与英语model近似,即“型”,所以该冲锋枪在波兰军队中的正式名称是wz.63,而PM-63这个名字主要用于出口。
不走寻常路的设计

PM-63冲锋枪采用当时冲锋枪流行的T字布局,弹匣插在握把里,全枪长583mm/333mm(枪托拉出/枪托收起),枪管长152mm,不带弹匣空重1.6kg,带一个25发空弹匣重1.8kg,口径9mm,发射9x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弹匣容量有15发、25发和40发三种。

PM-63的伸缩枪托非常紧凑,为双杆框架式,不用时向前推,两根枪托杆贴在套筒座两侧,托底板折迭在套筒座下方,外形平滑,拉出枪托后托底板翻转270°,用于抵肩,该枪托拉出后向下倾斜一定角度,以适应射手肩膀到眼睛的自然高度差,让视线正确地落在瞄准线上。为了连发射击时能更稳定地控制枪,PM-63还有一个折迭式前握把。
枪托缩起,前握把折迭的PM-63冲锋枪
待击状态,并打开前握把的PM-63
打开枪托和前握把的PM-63
由于是近距离使用的武器,PM-63的瞄准具很简单,在套筒顶部有准星和照门,准星是固定的,照门为L形翻转式,表尺射程分别为75m和150m。

PM-63的L形翻转照门
与PM-63搭配的携行具是一个挎包式帆布枪套和弹匣包,弹匣包一侧还有一附品仓,可装通条、刷头、油壶等随枪清洁工具。

PM-63的携行具
PM-63的设计非常有特点,很多地方不走寻常路,下面就其一些标志性的设计特征做一番介绍。
1、带套筒,开膛待击。

常见的冲锋枪都有独立的枪机,射击时机匣固定,只有枪机在机匣内前后运动,而PM-63冲锋枪为了缩小外形、降低质量,借鉴了自动手枪的套筒设计,枪机由跨在机匣顶部的套筒来承担,装上实弹匣待击的方式类似手枪上膛,即拉动套筒。但与自动手枪不同的是PM-63为开膛待击武器,因此拉套筒到位后套筒会被发射机构挂在后方,而不是像手枪那样复进到前方推弹上膛,只有扣下扳机,套筒才会推首发弹上膛,在推弹到位的瞬间击发,在射击时,PM-63的这个套筒也会像自动手枪套筒那样后坐。

扣扳机前,PM-63的套筒位于后方,与常规自动手枪相反。

扣扳机后推弹上膛击发的特写镜头

这个套筒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设计,其枪口下方有一段舌状延伸,能让枪口喷出的火药燃气朝上吹,起到一定的防跳作用,同时该舌状延伸还可抵在坚硬物体上向前推枪身,实现单手待击。

PM-63可用这种方式单手上膛
2、带减速器的自动机。

微型冲锋枪或冲锋手枪设计的难点之一就是连发时的理论射速,这些枪外形非常紧凑,自动机重量很轻,运动行程很短,完成一次射击循环需要的时间极短,如不人为控制,理论射速将超过1000发/分,枪口跳得无法控制,根本没法打。

没有任何减速装置的Glock18冲锋手枪,理论射速高达1300发/分,射出的子弹如天女散花,很难打出有效的点射。

要在自由枪机连发武器上控制理论射速,办法就是增加自动机质量、延长自动机运动行程,但这两个办法在微型冲锋枪或冲锋手枪上都行不通,于是就得用巧劲,使用减速器,所谓减速器其实是用惯性体的运动来虚拟地增加自动机质量和运动行程,以此达到降低连发理论射速的功能。
对PM-63冲锋枪来说,其减速器主要部件由减速阻铁、惯性体和减速器簧组成,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a.当冲锋枪的套筒推弹上膛击发后,火药燃气作用于弹底,推套筒后坐完成抽壳动作;
b.当套筒越过减速阻铁时,减速阻铁在弹簧作用下抬起,挂住套筒,此时套筒内的惯性体压缩减速器簧继续后坐;
c.当惯性体走完后坐行程,在减速器簧作用下复进到位时,又把减速阻铁压下;
d.由于减速阻铁被压下,套筒又继续复进,推第二发弹上膛击发。

PM-63微型冲锋枪减速器工作原理

这个减速器相当于延长了自动机后坐距离,把单纯的套筒后坐变为套筒后坐+减速器惯性体后坐,由此降低射速。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你是枪机,原来你是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来回跑,现在要你起点出发到终点时捡起一个球(惯性体)抛起放下,再折返,这样每次来回用的时间就增加了,理论射速就降下来了。在使用减速器后,PM-63的连发理论射速能控制在600发/分。

PM-63减速器惯性体材质有过变化,原型枪和早期产品用的是钨合金,后来波兰军方认为钨成本太高,于是改为钢制件,为弥补钢、钨两种金属的密度差距,钢制惯性体体积要比钨合金制惯性体大,由于钢的耐磨性不如钨,后又将钢制惯性体改为前后两段分体设计,磨损较快的头部可更换。

PM-63早期型(上)的惯性体为钨合金单件,后期型(下)改为钢制两件分体式,体积增大。
3、扳机行程控制单连发。

PM-63冲锋枪没有专门的快慢机,它是通过扳机行程来选择单连发的,射手轻扣扳机就是单发,一扣到底就是连发。具体来说,PM-63的发射机构是扳机控制一个较长的阻铁,阻铁后端搭在扳机上,前端勾住自动机,扣动扳机时扳机将阻铁后端抬起,阻铁前端下沉,与自动机底部的待发卡槽脱离,自动机在复进簧作用下前冲推弹上膛击发。
在单发射击时,由于射手扣压的扳机行程较短,阻铁尾部被扳机内一个小台阶稍稍抬起后便与小台阶滑脱,在阻铁簧作用下自动复位到初始位置,阻铁前端再次抬起;当自动机完成击发动作,在火药燃气作用下后坐时,底部待发卡槽被抬起的阻铁头重新挂住,只有再次扣扳机才能重新让阻铁转动释放自动机,这就实现了单发。在连发射击时,射手将扳机扣到底,此时不是扳机内的小台阶顶起阻铁后端,而是扳机整个将阻铁后端抬起,只要不松开扳机,阻铁始终保持在发射状态,前端始终与自动机脱离,自动机在火药燃气作用下来回运动连续击发,直至射手松开扳机或弹匣打光。

a为阻铁与自动机扣合状态;b为单发射击时阻铁被扳机内黄色台阶抬起后滑脱,在阻铁簧作用下复位,勾住复进的自动机,只能再扣扳机才能打第二发;c为连发射击时阻铁被箭头指出的部分充分抬起,始终与自动机脱离,自动机连续击发。
先天不足,不受欢迎
PM-63的全面生产是从1967年开始的,该枪首先装备波兰人民军特种侦察单位,后装备给装甲兵、炮兵、反坦克导弹操作手、参谋行政人员和地方警察,还出口到东德、朝鲜、越南等国。我国的82式轻型冲锋枪就是从越南军队手中缴获了PM-63后,由广西桂林的9726厂仿制的。

装备PM-63冲锋枪的波兰人民军
装备PM-63的东德罗斯托克市特种警察部队

但无论是原版的PM-63还是中国的82式轻型冲锋枪,得到的评价都不大好,且不说82式轻型冲锋枪在中国军警单位中存在感极低,产量很少,连原版的PM-63产量也较少,截止1977年停产,PM-63的总产量也就7-8万支,对轻武器来说这个产量一点都不算多。

PM-63不受欢迎,使用者评价低,根本原因还是设计上“先天不足”。我国试用82式轻型冲锋枪后对其缺点归纳如下:

1、枪身过分紧凑,为了使枪托收拢时贴合枪身长度,枪托变得很短,抵肩射击时动作非常局促;枪托抵肩板很小,抵肩很不舒适,射击时有压痛。
2、准星和照门都安装在套筒上,连发射击时套筒剧烈运动,瞄准具也在剧烈晃动,很难打出有精度的点射,只能概略射击。

PM-63的瞄具装在套筒上随套筒剧烈运动,连发很难瞄准。

3、由于射击时套筒会前后剧烈运动,加上枪托又很短,射手稍不注意脸凑得太靠前,后坐的套筒就会戳在脸上。

我就问你一句你敢打吗?
4、利用扳机行程控制单连发实际操作中很不好用,很容易误操作。5、9x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作为冲锋枪弹威力太小。
正因为这些缺点,我国最终没有大规模生产装备82式冲锋枪,这些缺点也是包括波兰在内的各国使用PM-63后得出的评价。

所以到1984年,波兰开始生产同为T字布局、9x18mm口径,但结构更传统的PM-84轻型冲锋枪,逐步替换先天不足的PM-63轻型冲锋枪。PM-84的机匣采用钢板冲压加工,摒弃了活动套筒,改为独立的枪机,为提高射击精度改为闭膛待击。

取代PM-63的PM-84轻型冲锋枪(枪托收起)。

取代PM-63的PM-84轻型冲锋枪(枪托展开)。

待苏东剧变,波兰加入北约后,又在PM-84基础上改为9x19mm帕弹口径,改进后的型号叫PM-98,PM-98的最新改进型叫PM-06,主要是增加了皮卡汀尼战术导轨。目前PM-98和PM-06服役于波兰军队,而波兰警察部队中还有部分9x18mm口径的PM-84。

最新型的PM-06轻型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