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绣皇后王素花 为艺术“牺牲”家庭的女强人

刺绣,是我中华大地上一项历史悠久的璀璨艺术珍宝。看过不久前口碑大好的清宫剧《延禧攻略》的话,就会知道刺绣是清宫中遴选宫女的一大重要考量。而其实早在北宋时期,皇宫中就设有专门负责刺绣的“文绣院”。

明代屠隆在《考槃馀事·宋绣画》称:“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迥不可及。”

这眉目毕具而绒彩夺目的绣品,就是宋绣。而宋时都城在开封,当时称汴京,所以开封城中数百年来流传着一门由宋绣衍生出来的刺绣技艺,称为汴绣。

宋时有三百多绣娘于开封皇城留下的大批精彩绝伦的绣品,然而后来都城迁移,三百多绣娘随之而去,汴绣这门珍贵的刺绣技艺一时在开封城失了传承。

汴绣皇后王素花 为艺术“牺牲”家庭的女强人

宋绣白鹰 台北故宫藏

在一千年后的开封地区,有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子将汴绣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她遍寻宋时绣女留下的织锦布片,凭着自身不高的文化水平一针一眼地解读出这门古老技艺,又结合新创的针法将《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千里江山图》等古画搬上了精锻。

她的作品被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贺礼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河南厅中几十年,从建国伊始几乎每一届领导人都接见过这位“汴绣皇后”,然而她至今与家人住在汴绣作坊下塞满了针线材料而几乎无处落脚的小屋子中。

从单位退休后她借钱创业办起现在市值上千万的汴绣厂,经历过穷苦生活的她主动找来各种贫困及残疾人士,免费提供吃住再培训她们学习汴绣,年复一年地帮助更多人走出贫困。然而这一辈子中为了汴绣,她每每将儿子们留给丈夫及老人看管,二儿子甚至因为她的疏忽落下了终身的残疾,晚年说起此事,她眼中泛起情绪复杂的泪水。

她叫王素花,是人称“汴绣皇后”的汴绣技艺传承人。她的一生中,巨大的成就及无数的善举背后,还有着对家人无尽的愧疚。

汴绣皇后王素花 为艺术“牺牲”家庭的女强人

“汴绣皇后”王素花

王素花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普通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人人自危。那个时候,刺绣是大家闺秀才能做的活,寻常人家根本买不起针线布料教小孩子绣。

喜欢绣,没人教,她就到有钱的伙伴家看。看同龄的姑娘一针一线绣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只能看,不能摸更不能绣。幸而母亲及祖母都是靠织绣营生的绣娘,她偷偷趁着母亲走开的几分钟,在母亲未完成的绣品上绣了个疙瘩。

挨了好一顿骂,又幸而她有一个好母亲。用一颗鸡蛋换来的一捆绿、一捆红线让她高兴得跳起来,给自己绣了人生中的第一双棉鞋。过年了,她穿出去“秀”,全村人都知道这个小姑娘喜欢绣了。

村里的乡亲们淳朴又好心,就送来针线,请她帮自己做点枕套、鞋面、被套。她的技艺日渐成熟,还收获了包子、薄饼、鸡蛋等织绣的小报酬。从那个人人营养不良的年代走出来,她活到现在八十多岁仍神采奕奕,乡亲们的好心功不可没。

汴绣皇后王素花 为艺术“牺牲”家庭的女强人

王素花作品 《飘香》

有个好母亲,有喜爱她的好乡亲,她却没有一个称职的好父亲。12岁那年,父亲赌博输光了钱,用十斗麦子的价格将她卖出去。富人家来领人时她死活不肯走,僵持间开封城里一个好心的过路人看不下去,掏出全身的钱银赎回她的自由。

4年后,十六岁的她嫁到了这个好心人家中,比她大两岁的丈夫“不瞎不瘸,不憨不傻,还是个高中生”,这是王素花做梦也不敢想的幸福。应该说更多她没想到的幸福还在往后的生活中,她一生追逐汴绣艺术,一直是这个我查遍资料只知道他姓曹的男人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她,做了她一辈子的坚实后盾。

汴绣皇后王素花 为艺术“牺牲”家庭的女强人

在卧室织绣的王素花老人

嫁到了开封城中,王素花对织绣的兴趣只增不减。看着琳琅满目的各种工厂招工信息,她放着一个月十块钱的活不做,就到开封刺绣合作社当了一名月工资只有四块钱的职业绣工。

1958年底,合作社收到一个光荣的任务:将《清明上河图》搬上绣缎,作为河南省给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贺礼。只正式学了两年不到汴绣的她第一个举手将任务揽了下来,然而《清明上河图》的图稿一发下来,她脑子里轰的一声,呆住了。

以前只绣过被面枕套的她们哪见过将这么复杂的古画搬上绣缎的,为了这事,她一晚上没睡觉。第二天一早,王素花是带着生活用品到厂里的,她组织起十多名经验最丰富的老绣工,立下军令状——不完成任务不回家。

接下来的四个月里,她与绣工们遍寻汴绣古品,复原及发明了滚针绣、反戗绣、拉链绣、蒙针绣、平针绣等14种新针法。终于在1959年国庆前夕,汴绣《清明上河图》横空出世摆到了人民大会堂,而她也受邀赴京得到了当时一众领导人的接见。

汴绣皇后王素花 为艺术“牺牲”家庭的女强人

汴绣《清明上河图》

这三个多月里,她只有四岁的儿子没见过自己的母亲一面,白天由家里的老人照料,而她的丈夫就在下班回到家后又当爹又当妈地照顾起孩子。而这也导致了王素花的儿子们从小就与父亲更亲近,家里的合照甚至都不见母亲的身影。

为了汴绣事业,王素花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与儿子们的疏远。年轻时为了到苏州学习绣花的技法,丈夫又照顾不过来,她只好带着生病的二儿子出差。由于她的照顾不周,二儿子落下了终身的残疾。

多年以后说起来,儿子并没有恨她的意思,他们都明白母亲的难处。而王素花也十分愧疚于自己对儿子的亏欠,这可能是这位“汴绣皇后”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了。

汴绣皇后王素花 为艺术“牺牲”家庭的女强人

汴绣

王素花一家上过节目《我家好家风》,她被称为家中的“总司令”,俨然一副女强人姿态。她将刺绣的各种工艺流程分别教给三个儿子,又让儿媳妇都学习汴绣,连孙子、孙媳妇们都会跟她学几手刺绣功夫。

在王素花老人的生命中,汴绣应该说是高于一切的存在。在采访她的过程中,细心的记者发现一个细节:她与老伴的小卧室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绣品及丝线,她的东西都在床上桌上,而老伴的东西都让她给塞到床底下去了。

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汴绣皇后,现在依然经营着一个两层的织绣厂。将无数古画搬上绣缎的同时,她还帮助了一大批残疾人走上刺绣的岗位,同时与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展各种项目让汴绣更好地传承下去。

汴绣皇后王素花 为艺术“牺牲”家庭的女强人

王素花作品 《五色荷花图》

积极行善的王素花无疑是工艺美术大师中的行为典范,在艺术上她也无疑是极其成功的一位匠人。然而追求艺术背后所要承担的相应代价有时显得有些大,譬如将全身心集中于一处时对家人不可避免的忽视,难以修缮的一些感情裂痕。

很多时候对于媒体来说一个人物的介绍我们总是只能展现某一方面的解读,而深入其背后的内心探讨,是更为困难又有意义的事情。

应该说艺术总是需要付出的,该庆幸的是王素花拥有一个十分支持她的丈夫及家庭,当她无所顾忌地在汴绣的艺术道路上潜心探索时,有人在日常的柴米油盐生活中替她负重前行了多年,这也是不该被我们忽视的贡献。

资料来源:

纪录片《“汴绣皇后”王素花的返璞归真》

《十指春风,素手锦花》

《国家汴绣非遗传承人王素花作品在京展出》

《我家好家风》讲述王素花的家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