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国桢:犹忆少时拾柴禾,童年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今晚朋友邀我去剧院观看传统戏曲《春秋配》,看到“捡柴”一场,一曲“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唱腔,一咏三叹,九曲回肠,唱得人如痴如醉,回味无穷。让我禁不住又回到了小时候捡柴的那些往事里。

我童年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乡下穷,家家户户烧柴奇缺。那时候生产队里每年产的麦秸、豆秸等庄稼秸穰,除去几十头牲口的饲料外所剩无几。那些年煤炭短缺,乡下人更没有听说过液化气为何物,烧火做饭都得靠捡拾野地里的柴禾。春天里,家里分的麦秸烧玩啦,玉米杆烧完啦,甚至连储存的棉花杆、芝麻杆、黄豆杆也烧完啦,于是就陷入了无法做饭的尴尬境地。所以那时候,拾柴禾便成了乡下孩子一年四季的“主要任务”,因此几乎每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一肚子拾柴禾的故事。

拾柴禾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村边的荒地、树林,几乎每一个村庄外都有一片或者几片这样的小树林,树木参天,遮天蔽日,落叶遍地,有杨树也有桐树,有柿树也有枣树,还有楝树、槐树、榆树等,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那些积满落叶的树下经常会生长出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生长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拾柴禾之余,我们有时能碰见一只灰色的小松鼠闪电一样从眼前窜过,碰见一只浑身长满白色针刺的小刺猬躲在树叶里一动也不动,还有小野兔之类的会在某个土洞里潜伏,一大坨野蜂挂在树枝上晃晃悠悠,也会碰见形状奇特的几朵野蘑菇、几棵野药材之类的。如果说小树林是一片绿色海洋的话,孩子们无疑就是这片海洋里自由自在的鱼儿,那里有我们的一片童心,那里有我们无限的乐趣。也许,就是那片小树林开启了我的人生第一课,让我认识了乡村的树木,乡村的飞禽,乡村的形状,乡村的颜色。

拾柴禾最好的时候是夜里刮过一场大风之后,树上那些干枯已久的树枝被风折断掉落地上,谁先来得早一步,谁就能有幸拾到那些掉在地上的枯树枝。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这么幸运,很长时间里老天就是不刮风,一直是晴天丽日温温柔柔的,几段干枯的树枝在树上晃悠着诱惑着我们,仿佛在说:“有本事你上来啊,折断我看看啊!”

这个时候,望穿欲眼的我们就干脆像猴子一样爬上了树身,伸手去折断那些正晃悠着的枯树枝。出门时家里的大人们反复叮嘱,不允许我们上树折树枝,说那样做太危险了,这些叮嘱孩子们常常左耳朵听进去,右耳朵就扔掉了。我们总觉得这是大人们在小题大做,声色俱厉吓唬胆小的人。然而有一天悲剧真的发生了,同去的小伙伴中有一个不小心从大树上摔到了地上,当场人事不省,后来送进医院治了半年回来了,却已是见人只会憨憨的笑——他的脑子摔出毛病了,终身成了个废人。

折树枝的悲剧远不止这一起。有一棵大树上挂了一坨野马蜂窝,树身上枯树枝很多但大家都不敢上去折。小伙伴里有一个叫二蛋的不信这个邪,决意上去试一试。谁知道枯树枝折断掉在地上惹怒了那群野马蜂,见人就追,见人就蛰。小伙伴们一看大事不妙,一个个抱起头来仓皇而逃,可怜留在树上下不来的二蛋,浑身上下被马蜂蛰得就像发开的面团一样,被送进医院住了很长时间才回来。

那些捡来的干树枝不仅仅能让家里烧火做饭,还时常被我们当作刀枪,模仿着电影上的镜头,玩抓特务、斗土匪的游戏,既生动又有趣。那时候乡下文化娱乐活动少,能看的电影、戏曲、小人书里不断演绎着敌特分子乘机潜入我方,捣乱破坏生产被群众及时识破束手就擒的故事,那些勇敢斗争的英姿成为我们梦里都羡慕的对象,因此那时候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把或者几把木头做成的手枪、红缨枪。

有时我们也模仿电影上的做法,学着把干树枝做成弹弓之类的玩具,口袋里揣满从楝树上采来的楝籽儿,在树林里见飞禽打飞禽见走兽打走兽,时间一长,几乎人人都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练成“神枪手”的好处是游戏中总能获得胜利,有一种自豪和骄傲感洋溢在心头。坏处是不断闯祸,隔三差五就要被家长教训一顿。

捡来的干树枝还被我们做成弦子之类的乐器,我们从电影上看到“板车剧团”上山下乡服务群众自制乐器的场景,心发痒手也发痒起来,没想到做成的弦子竟然拉出了悦耳动听的声音,把一群小伙伴们激动得欢呼雀跃。时至今日,我仍然固执地觉得,在我所有能够欣赏到的音乐里,那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了。

长长的炎热的夏天过去之后,秋风一天比一天凉爽,白杨树上的叶子开始由油绿变成金黄,在秋风里一片片飘落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常常拿几根细细的麻绳,绳子的一头连在一支又细又尖的竹针上,来到树下把落叶从地上扎起来再串到绳子上,穿满了长长的一串再穿另一串,看上去就像一串串美丽的花环。拖着几串这样美丽的花环回家,母亲会非常高兴,赏我们一个熟鸡蛋什么的。对于那些年幼的心灵来说,这比得到什么样的奖赏都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

当然,这样的快乐并不是永远的。那一年,当凉爽的秋风又一次吹过村头的这片小树林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背起书包走进了村头的小学校,我们就这样结束了无拘无束的顽童时代。放学后偶尔来到那片熟悉的小树林,总感觉到这里曾遗落了我们很珍贵很珍贵的东西……

作者简介:葛国桢,许昌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燕子飞来》《我的乡土我的村》《舞动的乡村》等,曾获全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全国微型文学大奖赛优秀作品奖、中国乡土文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