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花下酒》连载5:愿一见钟情,便一生定情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诗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细细读来,诗人与一位美丽的姑娘在阳春三月桃花开的季节相遇,在那春光烂漫的好时节,和风拂柳,姑娘的脸颊因羞涩而泛起红晕,与枝头摇曳的粉色桃花交相辉映,令人心醉神迷。美好的爱情,似乎就在这时发生了。可还来不及述说恋爱的种种,已是来年春回时,诗人再次回到当初相遇的地方,却没有寻见心中的姑娘,眼前的春季依然是那么美,可诗人心中却满是惆怅。

若是单单读诗句的字面意思,不免认为诗人是在爱情破灭之后,回忆起曾经温存,感慨失去的美好。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所写,正是如此这般的愁情。唐朝有元宵灯会的习俗,青年男女可以趁着盛会谈情说爱。诗中写道,在去年的元宵之夜,花灯点亮了夜空,街市热闹非凡。恋爱中的男女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之时,一种人月两团圆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欢愉竟是如此短暂。时间流转,很快到了今年的元宵夜,街市还是那样繁华,花灯也还是那么美丽,只是再也寻不见去年相约的那个人。曾经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如今冷冷清清顾影自怜,物是人非更令人悲愁涌动,诗人心中的疼痛全都化作泪水流下,打湿了衣衫。读来哀婉动人。

两首诗都是通过时间转换,对比同一场景下的不同心境,形成情感的变化起伏。但《题都城南庄》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本事诗•情感》中有详细记载。

说的是这首诗的作者崔护相貌英俊,文采出众,是个才貌双全的好男儿,只是性格比较孤僻清高。他进京考取进士,却名落孙山。在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在城南郊外春游,偶遇一处庄园,房屋占地有一亩大小,四周花木丛生,仿若寂静无人之境。崔护敲门很久,才有一个女子从门缝中观望,问道:“是谁?”崔护赶紧报上姓名,说:“我独自出游踏春,口渴了,想讨杯水喝。”女子便进去倒了杯水,打开门,摆出一张小板凳让他坐下。她独自倚靠着桃树站立,神情含而不露,身姿妩媚,美丽动人。崔护忍不住以言语挑逗,她却缄默不语,两人对视良久。崔护起身告辞,她将他送到外门,似乎带着不尽的情意回到院中。崔护也三步一回头地离去,此后没有再来。

只是这么匆匆一面,也并未言语,两人却似乎有了相通的心意。很快到了第二年的清明时节,崔护忽然思念起这个女子,情难自禁,便直奔城南郊外的偶遇处寻找她。庄园的一切还是与去年一样,只是院门落了锁。崔护回忆起去年的场景,怅然若失,于是题诗一首在左侧那扇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几天之后,他偶然又到了城南郊外,于是再次去寻找那位女子。他走到门外,却听见里面有哭声,于是敲门询问。一位老父亲走出来问:“莫非你就是崔护?”答:“是的。”老父亲哭着说:“你杀了我的女儿。”崔护惊呆了,不知道该作何回答。

老父亲说:“我的女儿已成年,知书达理,尚未许配。去年清明以来,她常常怅然若失,精神恍惚。近日与她外出,回来的时候看见左侧那扇门有字,她读完那首诗,进门就病倒了,几天下来不吃不喝,绝食而死。我已经老了,之所以还没让女儿嫁人,是想给她找个可以依靠的君子,哪知她今日这么不幸身亡。难道不是你杀的吗?”说完号啕大哭起来。

崔护听完老父亲所述,内心也十分悲痛,请求他让自己进屋为女子哭悼。此时,女子躺在床上,看起来面容安然。崔护抬起她的头放在自己腿上,忍不住哭着喊道:“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哭喊了一会儿,女子竟然睁开眼睛,重新活了过来。老父亲惊喜不已,便将女儿许配给了崔护。

诗中的“人面桃花”成为了典故,用以表达男子追忆心中爱慕之人,却无法再见面的惆怅心境。崔护是否真的经历了这样一段离奇又动人的爱情,我们无法考证,但这个一见钟情的故事,在经历波折之后,有着大团圆的美好结局,满足了我们内心对于爱情的期待。

清代诗人朱彝尊有首词《高阳台·桥影流虹》,讲述的背后故事与崔护诗中的内容类似,但结局却是悲伤的。在碧波山色之中,春意浓浓,有位妙龄女子在闺阁看见少年经过流虹桥,心生爱慕,竟思念成疾,命丧黄泉。又逢少年再过家门,母亲将女儿临终遗言告知,少年大哭,女子才得以瞑目。词中满是少女的眷恋和苦闷的愁思,待到相思断肠,离恨归天。

年少的时候,常常为赋新词强说愁,等到年龄越来越大,才发现生活之中的忧伤那么多,为了笑对生活已经花光所有力气,我再也不想看到更多的不完满。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过去很多年,我都像知心姐姐一样倾听所有的朋友吐露心声,为之开导,如今,却下意识远离那些负能量爆棚的人。我越来越喜欢看喜剧片和充满温情的电影,好像笑着笑着,生活也变得轻松容易起来,在银幕透露出来的虚妄温暖里,似乎连自己的生活也变得美好许多。

一见钟情,然后相伴一生的爱情,在身边的亲朋好友中并不多见,但我记得有一部改编自小说的美国电影《恋恋笔记本》,讲述了一对恋人在二战之后历劫重逢的爱情故事,让我感动至今。

故事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夏季,女主角艾丽·哈米顿与家人一同到海边小镇水溪镇度假避暑,当时正值十几岁的美好年华。她性格活泼可爱,对世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华灯初上时,她与好友在游乐场玩得不亦乐乎,放声大笑,这笑声里蕴藏的快乐因子吸引了当地男孩诺亚·卡豪的注意。他们在一次狂欢派对上相遇后,立刻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诺亚深爱着这个美丽大方的女孩,整整一个夏季,两人在海边小镇享受着恋爱带来的欢愉,徜徉在爱河之中。

可是,艾丽是出生高贵的富家千金,诺亚却只是当地的一名普通工人,门第悬殊,艾丽的父母绝不可能将女儿下嫁给这样的家庭,便计划让艾丽去纽约上大学,离开了这座小镇。艾丽走后,诺亚忍不住思念之情,每天给她写信,一年写了365封。可是,所有的信都被艾丽的母亲藏了起来,并没有到她手中。

诺亚等不到艾丽的回信,一年后,决定外出谋生。恰逢二战爆发,他便去了军队。只是不知,艾丽也在这时成为了军队的护士。在分开的7年时间里,艾丽并没有收到诺亚的任何消息,她也曾回到两人最初相爱的水溪镇找他,但他已经离开。心上人长时间失去音讯,艾丽面对哈蒙德军官的殷勤追求,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但她内心深处,却浮现出诺亚的脸庞。

诺亚从战场回到故乡,为了兑现当初的承诺,他买下两人幽会的地方,想要打造成艾丽的“温莎种植园”。他心里怀着一种期望,在这里就能等到艾丽回来。可是,他却在某天意外看见艾丽和哈蒙德军官在街上接吻。诺亚的内心被爱和愤怒撕咬着。他将房子装修成了梦想中的样子,却只剩孤单一人在此喝酒。想到艾丽,他心里疼痛地想一把火烧了房子,但内心万分不舍,于是决定卖掉。因为房子太美了,许多人慕名前来,诺亚和房子的合照还被登报,但他终究不舍得卖。艾丽从报纸上看到诺亚时,悲喜交加。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还是来到水溪镇与诺亚相见。

回到影片开头的画面,在疗养院里,一位年迈的男人在给一个垂垂老去的女人读一本褪色的日记本,虽然她已经遗忘了整个世界,却唯独不忘与他相恋的时光。几十年过去,他依然守护在她身旁,陪伴着她,宠爱着她。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爱情呢?

诗人崔护与城南郊外邂逅的女子一眼定情,兜兜转转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而艾丽和诺亚一见钟情,在漫长的分离之后,再次相遇,并携手走过一生。这些美好的爱情故事,总能在凉薄的现实世界里给予人们希望。

茫茫人海之中,遇见你的灵魂伴侣只有二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切莫等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