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1764年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和1667年的波立联邦没有多大变化——领土基本一样,国内政治依然是由什拉赫塔领土集团支配的议会主宰,而且议会继续推行坑爹的“自由否决权”——每一位议员都有对议案的一票否决权。这导致波兰政权根本无法作出任何靠谱的决定。由于什拉赫塔都有自己的土地、管理体制、财政,他们可以征募军队来支持国王或发动叛乱。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1764年的波兰-立陶宛联邦

然而世界形势与1667年已经大为不同。原来波兰的封臣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军事大国,曾经被波兰打趴在地上摩擦的俄罗斯经过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治理,成为欧洲第一陆军强国,奥地利仍然十分强大。同时各国经历了宗教改革、政治改革(主要是中央集权化,取消或弱化封建制度)、科学和军事革命,力量早已今非昔比。波兰-立陶宛联邦被挤压在三大国之间,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1764-1795 斯坦尼斯拉夫二世

斯坦尼斯拉夫二世是波兰人,克拉科夫法官之子,出身波尼亚托夫斯基家族,生于1732年。他早年到英国留学,学习了议会政体,后来随英国外交官威廉姆斯出使俄国。据说在俄国期间还和叶卡捷琳娜大公夫人(即未来的女皇)有一腿。1762年,俄国首相别斯图热夫驱逐了威廉姆斯使团,斯坦尼斯拉夫回到国内。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波兰-立陶宛联邦末代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二世·波尼亚托夫斯基

1764年,波兰国王扬三世去世,波兰举行王选。在此之前,议会召开频率已经明显上升,斯坦尼斯拉夫参加了历届议会,作为议员发言。1764年在俄国的公开支持下,斯坦尼斯拉夫被选为波兰国王。

斯坦尼斯拉夫二世开始着手推行棘手的改革。一是加强自己的权威,设置“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表面是纪念克拉科夫主教圣斯坦尼斯拉夫,实际是要将圣人与自己相联系,和彼得大帝建“圣彼得堡”差不多意思;二是改革军队,采取新式武器,用火枪步兵代替挥舞马刀的骑士;三是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允许新教、东正教拥有与天主教平等的权利;四是大力强化中央集权,削弱世袭格特曼(军事指挥官)和财政官员的权利,建立国王委员会作为政府,其中成员全由国王直接选任;成立外交部并向各国派遣常驻各国首都。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1764年斯坦尼斯拉夫二世当选波兰国王的场景(贝洛托绘)

上述改革基本成功。于是,斯坦尼斯拉夫二世决心向议会开刀。议会曾经是中世纪波兰贵族“黄金自由”的保障,如今却成了波兰维持国家统一和独立的最大障碍。1766年,国王在议会中提出了废除“自由否决权”的要求。

俄罗斯帝国唯恐波兰真的成为强国,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逼迫波兰取消改革。俄罗斯一方面暗中支持萨克森选帝侯手下的加布里埃尔·波多斯基竞选波兰国王,来威胁斯坦尼斯拉夫二世的王位,另一方面扶持波兰保守派贵族组织“拉多姆联盟”在议会内反对宗教宽容政策——同时又暗中支持新教组建自己的议会联盟。俄国驻波兰大使列普宁一手策划了这场波兰内讧,目的是保持波兰旧体制,阻止改革。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俄国驻波兰大使尼古拉·列普宁亲王。1767-1768年他一手策划所谓的“列普宁(波兰)议会”,体现了俄国对波兰的干涉。

俄国人为确保阴谋得逞,流放了启蒙人士基辅主教安德列·扎卢斯基和国王的重臣瓦茨拉夫·热武斯基,不让他们参加议会。这完全暴露了俄国占领波兰的野心。1768年2月,波兰议会在俄军压力下被迫通过了废除各项改革政策的《基本法》。有人认为这是波兰第一部宪法,但其内容极度保守,完全延续了中世纪封建制度:地方领主世袭并对农奴拥有除死刑外的一切主宰权利,政府官员世袭,议会自由否决权等。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约瑟夫·扎卢斯基(1702-1774),曾任基辅主教。他主张波兰独立和改革,1768年被俄国逐出波兰议会。他还是波兰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的创始人。

第一次瓜分波兰(1772)

面对俄国干涉和波兰灭亡的危机,波兰的一部分爱国者,以保守派的卡缅涅茨主教亚当·克拉辛斯基、维尔纽斯总督兼利沃夫省长卡罗尔·拉齐维尔、将领卡西米尔·普拉斯基、匈牙利人莫里斯·贝尼约夫斯基和桑多梅日省议员米哈尔·克拉辛斯基等人为首,组建了“巴尔联盟”(巴尔是地名,是盟约签署地,在今乌克兰境内)。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亚当·克拉辛斯基(1714-1800),“巴尔联盟”主要领袖之一。他支持贵族的“黄金自由”,但后来又为1791年宪法和科斯丘什科起义奔走。

法国积极支持巴尔联盟的活动,向它提供资金支持。当时法国是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对欧陆霸权有着巨大的兴趣。巴尔联盟还得到了大量贵族、民众的支持,许多民众、什拉赫塔军队和国王军队军人加入了巴尔联盟的军队。到后来,巴尔联盟无视国王,向各国派遣使节,俨然波兰的又一个政权。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卡西米尔·普拉斯基(1745-1779),巴尔联盟领袖之一,波兰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将领。巴尔联盟起义失败后他前往美国参加独立战争,曾拯救华盛顿的生命。后因战伤去世。

巴尔联盟以西乌克兰地区为基地,背靠奥地利,外结法兰西,与波兰国王对抗。波兰国王则与俄罗斯、普鲁士结盟镇压巴尔联盟。联盟一开始就遭到军事失败:先是王军攻克了联盟成立地巴尔,然后西乌克兰农民、农奴和哥萨克又爆发反对波兰统治者的起义。西乌克兰起义被俄军镇压,其领袖伊万·冈塔被交给波兰政府处决。而在小波兰省组织的联盟军围攻克拉科夫失败后,被王军击溃。这样,到1769年,王军基本控制了大部分国土。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1768-1769年西乌克兰起义起义领袖伊万·冈塔和扎利兹尼亚克的雕像(位于乌克兰乌曼)。分析历史的时候要看到:波兰固然反抗俄国入侵,但波兰曾压迫乌克兰人数百年;而乌克兰反波兰压迫的起义又屠杀了大量波兰和犹太平民。

此时,俄、普、奥各占领波兰王国一部分边境地区,王国分裂局面已经形成。之后,大波兰、立陶宛及波兰南部的联盟军相继被击败。联盟主要成员逃往匈牙利(当时是奥地利帝国领土)。

支持联盟的法、奥两国与土耳其帝国勾结,煽动土耳其发动对抗俄罗斯的战争(1768-1774年俄土战争)。战争分散了俄国注意力,给了联盟喘息之机。但在1770年俄国击败土耳其军队,再次开进波兰进行干涉。俄军指挥官是著名的苏沃洛夫元帅。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亚历山大·苏沃洛夫(1730-1800),俄国名将,曾三次入侵波兰。

1771年11月,联盟成员卡西米尔·普拉斯基等人企图绑架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二世,但遭到失败。此举导致其失去了奥地利帝国的支持,一些成员被从匈牙利驱逐出境。奥地利还以波兰处于“无政府状态”为由参与了对波兰的干涉。结果,巴尔联盟的许多据点遭到围攻。经过数百次零散的战斗,巴尔联盟于1772年完全失败,约5000名成员被俄国逮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巴尔联盟军向敌人冲锋。《切斯特佐瓦的普拉斯基》,约瑟夫·赫尔蒙斯基绘于1875年。

1772年俄、普、奥代表经过分别签署双边协议,于8月5日最终达成了关于瓜分波兰的协议。普鲁士占领了波兰西北海岸,切断了波兰出海口,并在日后向波兰征收极重的关税;俄国占领了现在白俄罗斯大部及俄罗斯西北一部;奥地利获得了波立联邦西南部的西里西亚及小波兰一带。波兰国土面积损失达21.1万平方公里,占当时国土的30%左右;人口约4-5百万,占三分之一。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1772年瓜分波兰示意图:北边蓝色为普鲁士占,东边粉色为俄国占,西南绿色为奥地利占。注意当时格但斯克(德语称但泽)仍为波兰所有,是一片飞地。

1773年,在俄国强压下,波兰召开“瓜分议会”,其唯一任务是批准瓜分条约。俄国威逼利诱,终于使出席议员总数达到半数。俄国扶持米哈尔·拉齐维尔和亚当·波宁斯基主持会议,为确保条约通过,“瓜分议会”废除了“自由否决权”,改为多数表决。经过一系列操作,议会于9月18日通过了俄普奥强加给波兰的条约。至此,波兰的第一次瓜分完成。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反映波兰“瓜分议会”的场景。中间穿红衣颐指气使的是俄国的傀儡、波兰贵族亚当·波宁斯基(1732-1798),右边裸露胸膛抗议的是塔德乌什·雷伊坦(1742-1780)。图名《波兰之秋》,扬·马泰科绘于1766年。

1791年宪法

1773年的瓜分对波兰-立陶宛联邦是一次重大打击,斯坦尼斯拉夫二世一度打算退位,但被国内部分贵族及俄女皇挽留。之后,国王尝试进一步进行改革,但由于俄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反对,以及议会自由否决权的保留,什么改革都没有通过。

例如,1776年国王请首相安德烈·扎莫伊斯基主持编纂新法典《扎莫伊斯基法典》,将旧有习惯法编纂成文,并进行改革,包括增加市民权利、削弱农奴制、加强王权和众议院权力、由国家监管教会等。这个法典符合当时欧洲国家的发展趋势。俄奥等国拉拢了波兰一些反对派反对法典,教廷为维护自身地位而阴谋反对法典中宗教部分内容,立陶宛一些贵族也不希望立陶宛原有的法律被波兰法律取代。尽管安德烈·扎莫伊斯基及其助手约瑟夫·威比基和约阿希姆·赫雷普托维奇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多数人支持,但由于坑爹的“自由否决权”存在,哪怕一个议员反对法典,法典便不能通过。法典最终还是在1780年被议会否决。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安德烈·扎莫伊斯基(1716-1792)

1787年,俄罗斯与奥地利结盟对抗土耳其帝国。波兰国王利用这个机会,加入奥俄联盟,通过替他们出钱出人为代价换取奥俄对波兰改革的默认。尽管俄女皇拒绝了波兰加入同盟,但默认了波兰改革。改革的最终成果是波兰1791年宪法。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伟大议会”现场

1788-1792年波兰召开了持续长达四年的议会,史称“伟大议会”。议会的重要成员是爱国党(又称改革党),主要领袖为斯坦尼斯拉夫·马瓦霍夫斯基、伊格纳奇·波托茨基和胡戈·科万塔伊。国王亲近这个党派,该党在1773年后早已通过出版杂志等方式在国内广泛传播了启蒙和改革思想。在他们领导下,起草了宪法,并最终于1791年5月3日颁布。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1791年5月3日,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二世在华沙圣约翰教堂颁布《宪法》

《1791年宪法》总体进步,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古老特权。它规定天主教为主导宗教,又规定对其他宗教(主要是新教和东正教)实行包容;它保留贵族头衔和特权,又允许市民花钱买贵族资格;它保护包括犹太人在内一切市民的权利,允许他们参加选举、拥有地产等,但没有废除农奴制,农村仍然处于落后保守状态;它建立了常设两院制国会,古老的传统议会(称为“塞姆”)改为两年召集一次,允许国会参议院推翻“塞姆”作出的决定,由此在保留“塞姆”的同时限制了其权力,事实上废除了自由否决权;成立了隶属国王的内阁作为政府,建立现代行政制度;建立独立司法制度,废除宗教法庭和贵族法庭;扩大常备军至10万人等等。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波兰1791年宪法小册子

《1791年宪法》在波兰建立了一个君主立宪制政权的框架,之后一些法律如《民法》和《刑法》等陆续颁布,把波兰带入了近代世界。然而,这样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时代很快就结束了。

第二次瓜分波兰

得知《宪法》颁布,波兰-立陶宛的保守派感到愤怒,而俄、普的君主更是感到威胁。俄国驻波兰大使亚历山大·贝兹博罗德科写信给女皇:“波兰几乎成为主权国家!”普鲁士担心复兴的波兰会索要普鲁士在第一次瓜分时得到的土地。而保守派贵族迅速行动起来,在圣彼得堡成立了“塔尔戈维察联盟”,向国王和国会发起挑战。“塔尔戈维察联盟”在圣彼得堡对着俄国统治者宣称:“受法国的腐蚀,波兰发生了革命!”对法国革命、特别是路易十六被处决感到极度恐慌的女皇立即派遣俄国军队入侵波兰,挑起了1792年俄波战争。

在此之前,波兰已于1790年同普鲁士结盟,企图借普打俄,阻止俄国干涉。虽然《宪法》顺利颁布,但落实其条款却是难上加难:波兰根本没有足够的钱来维持十万大军,在俄波战争时他们只征集到3.7万人,其中有很多新兵,给养物资也不够。

在现代波兰语中,“塔尔戈维察”是“叛徒、波奸”的同义词,因为他们在1792年替俄国充当带路党,带着俄军入侵祖国。这帮“波奸”的头目是斯坦尼斯拉夫·波托茨基。他被波兰法庭判处死刑,但因为本人在俄国保护下,所以波兰法庭绞死了他的肖像。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绞死叛徒的画像!(1794年)

1792年5月,战争首先在西乌克兰爆发。而后,俄军又从立陶宛方向进攻。战争初期,波兰将领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和塔德乌什·科斯丘什科数次击败俄军。但俄军兵多将广,又有波奸带路,逐渐占据上风。当俄军推进到华沙附近的维斯瓦河东岸时,8月,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二世向俄军投降,宣布加入“塔尔戈维察联盟”。

俄国本不打算继续瓜分波兰,它想保留一个完整的波兰作为自己的附属国,入侵波兰只为阻止改革。但是,波兰的“盟友”普鲁士却惧怕俄国势力过度扩张,所以主张趁火打劫,占领波兰一部分领土。1793年1月23日,俄普达成密约。普鲁士倒打一耙,从未参战却获得了大量的利益。结果,俄国获得了基辅省、沃伦省、维尔诺省、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省等地共25万平方公里土地,普鲁士获得了但泽、托伦、马佐维亚、克拉科夫等地共5.8万平方公里土地。波兰-立陶宛联邦领土仅剩21.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剩400万左右。7月22日,在格罗德诺召开的议会(“塞姆”)同意了瓜分条约。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1793年波兰第二次被瓜分,图中可见东部俄占区和西部波占区。

科斯丘什科起义和第三次瓜分波兰

1793年瓜分后,波兰-立陶宛联邦已经是危如累卵,亡国无日了。波兰公民终于意识到团结才是力量,内讧只会导致国家日益衰落。一方面,“塔尔戈维察联盟”成员和其他一些贵族似乎觉得让俄国来保护自己比维持独立更有利;另一方面,以曾经的抗俄名将科斯丘什科为首的爱国人士坚决主张富国强兵,对抗侵略,维护波兰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塔德乌什·科斯丘什科(1746-1817)

由于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二世在1792年8月的投降,他在国内的支持率极速下降,不得不依赖俄国进行统治。科斯丘什科认为,当时国家完全可以继续抵抗,国王投降表明他也是一个波奸,决心不再依靠国王进行爱国运动。1793年第二次瓜分后,他辞去自己的职务,前往德国莱比锡,与那里的波兰流亡者建立联系,密谋起义。

第二次瓜分后,俄军进入波兰腹地,逼迫波兰军队裁军。波军此时还有3.6万,俄国要求其裁减至1.5万,引起了军队的强烈不满。科斯丘什科趁机回到波兰,联络具有不满情绪的军官,准备发动起义。为了寻求更多的国际支持,1794年2月科斯丘什科又前往意大利。然而,俄国发现了一部分暴动阴谋,并在波兰国内四处搜捕起义者。3月15日,波兰第一骑兵旅旅长安东尼·马达林斯基拒绝裁军命令,率全旅1500人攻克克拉科夫,打响了波兰1794年起义的第一枪。3月24日,科斯丘什科赶到克拉科夫。在波兰军人的支持下,他宣布自己为波兰军队总司令,发动了反对第二次瓜分条约的起义。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战斗中的科斯丘什科(尤利乌什·哥萨克绘)

由于俄军准备不足,起义军击败了波兰境内的俄军,并反攻入第二次瓜分后划入俄国境内的国土。科斯丘什科下令全国总动员,18-28岁男子都要参军,每5户要向军队提供给养。由于武器不足,甚至征用农民的镰刀作为武器,称“镰刀兵”。4月,起义军里应外合攻克华沙,赶跑了俄国将领伊格尔斯特罗姆。雅库布·雅辛斯基发动维尔诺起义,解放了这座城市。一时间,波兰全国爆发大起义,俄军几乎被赶出波境。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被起义动员起来的农民,穿着农民衣服和军装外套参加战斗

1794年5月7日,科斯丘什科在华沙颁布《波拉涅茨宣言》。《波拉涅茨宣言》完成了《宪法》未竟的改革事业:它废除了农奴制,宣布农民与市民、贵族为平等的公民。这一《宣言》和《宪法》一起把波兰变成了仅次于法国的第二自由民主国家,可惜这一地位只保持了几个月。由于战争和政权控制力的低下,在波兰-立陶宛联邦最后的岁月里,大概只有几千户农民被解放。但《宪法》和《宣言》代表的启蒙、进步精神一直激励着波兰人。

《宣言》颁布三天后,普鲁士加入战团,出兵进入波兰北部,与俄国共同镇压波兰起义。7月13日至9月6日,俄普联军围困华沙近两个月,在华沙军民的抵抗和大波兰起义的打击下被迫撤退。但在波兰其他地方,国土不断沦丧。维尔诺于8月12日沦陷。10月10日,科斯丘什科亲率六千多人在马采约维齐迎战俄军,被伊万·费尔森(普军)和亚历山大·苏沃洛夫(俄军)联合击败,科斯丘什科被俘,后被押送到圣彼得堡。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马采约维齐战役中科斯丘什科负伤被俘的场景

科斯丘什科被俘后,波兰议会在胡戈·科万塔伊坚持下,推举托马什·瓦弗热夫茨基继任起义军领袖。但他缺乏威信和资历,无法让其他将领服从,约瑟夫·扎扬切克接管了指挥权,指挥华沙保卫战。11月4日,苏沃洛夫率俄军攻入华沙右岸的布拉格(不是捷克首都),扎扬切克未能组织起有效防御,战线逐渐瓦解。苏沃洛夫下令哥萨克部队焚毁华沙城。11月16日,瓦弗热夫茨基投降,华沙陷落。波兰-立陶宛联邦实际上已经灭亡。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托马什·瓦弗热夫斯基(1753-1816)。起义失败后,曾在俄占波兰任职。

科斯丘什科起义失败后,理论上仍是波兰国王的斯坦尼斯拉夫二世试图恢复统治,但被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逼迫离开华沙,前往俄国。1795年10月24日,俄、普、奥三国签署文件,正式宣布波兰-立陶宛联邦停止存在。之后,三大国经过讨价还价,于1797年正式瓜分波兰。与前两次瓜分不同,第三次瓜分的条约没有波兰代表的签字。这样,存在了两百多年波兰-立陶宛联邦不复存在。

亡国后的波兰

波兰灭亡后,斯坦尼斯拉夫二世被软禁在圣彼得堡,于1798年去世。三大国按各自国内法治理波兰土地。拿破仑战争席卷欧洲时,曾一度于1807年建立华沙大公国,当时许多波兰人,包括东布罗夫斯基将军(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波兰国歌)都为法兰西帝国主导的欧洲秩序效力。但拿破仑失败后,华沙大公国也不复存在。

1815年,俄、英、普、奥等反法同盟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维也纳会议,规定战后欧洲秩序。其中要求波兰独立,建立波兰王国,又称“会议波兰”。波兰王国国王为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即当年灭亡波兰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孙。1831年,波兰爆发民族起义后,新俄皇(兼波兰国王)尼古拉一世废除了会议波兰,将波兰划为帝国直辖领土。

亡国灭种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四)

1830-1831年波兰民族起义

以后波兰还多次发动反抗俄罗斯帝国的起义,均未成功。直到一战后,因俄国退出战争,波兰一度被德国占领,后来德国战败,波兰才再度独立。二战时,波兰曾被德国侵占5年之久,后由苏联红军解放。苏联将波兰变成了自己的卫星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一员。苏联解体前,波兰发生剧变,摆脱了苏联的控制,转型为西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