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底层的生活》:有些“穷忙”无法靠自己摆脱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讲的是在美国,一位50多岁具有博士学历背景的专栏作家,出于社会实践的目的,乔装成一个大学肄业没有工作经验的的失婚妇女重新进入职场的故事。

为了深入体验底层的生活,她尝试了餐厅服务生、家庭清洁员、沃尔玛理货员这三个工种,目标是靠底层劳工的薪水做到收支平衡,但最终失败。她把“卧底”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纪录下来,并引用数据资料形成总结。

《我在底层的生活》:有些“穷忙”无法靠自己摆脱

有公众号把本书和《稀缺 ——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的一起推荐,认为讲的都是如何避免成为“穷忙”一族。《稀缺》我没有完整看过,根据朋友给的总结,我理解避免穷忙的要义是释放自己精力的“带宽”,通过提高效率和合理安排空出时间的“余闲”。

以这个结论为基础,我完全不同意两本书的相通性,因为《我在底层的生活》探讨的是生存问题,而《稀缺》讲的是发展。《稀缺》中提供的解决方法在底层生活中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就像“解决贫困的方法是有钱”一样正确,但是废话。

《我在底层的生活》写作背景是上个世纪末美国福利制度改革,很多人被迫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从事低端工作,通常是按时薪计算、按周支付。

收支平衡的现实困难、低薪工作的特点、低薪工作者的身心状况这些因素解释了单靠个人的力量,穷忙为何摆脱不了。而二十多年过去,状况依然没有太多改变,去年推荐过的电影《佛罗里达乐园》就是一个生动的展示。

收支平衡最主要的阻碍是低收入和高租金之间的矛盾。低薪工作者通常只能租住单价更高的汽车旅馆或者拖车公园,因为这些场所可以按日或按周结算房费,而要租下一间公寓至少需要押一付一。这笔钱以低薪工作者的收入来说,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能够覆盖,而且他们显然没有积蓄可以动用。

《我在底层的生活》:有些“穷忙”无法靠自己摆脱

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因为市场经济价高者得,富人永远可以用高价购买土地来建豪宅、娱乐设施,从而侵占穷人的生活空间。但从事零售业或服务业的穷人又必须在富人周围工作,于是只能在遥远的通勤里程(更高的通勤费用)和高租金之间纠结。

既然收入低导致租不起房子,为什么不跳槽呢?因为跳槽需要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低薪工作者要跳槽不会有猎头来打电话,也不会投简历,而是要一条条找招聘广告,打电话确认,甚至直接面试。完成这些步骤需要辞职或者请假,这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但现金流断了可能下周的食物都买不起。

在工作中完成也不现实,这就涉及到低薪工作本身的特点。我们通常理解的工作应该是有一定的程序或者量化要求,但像服务生这种工作是没有的,顾客的要求必须都在第一时间满足。

而餐厅经理的存在目的就是确保服务生不能休息,一旦被看到闲下来就会被要求做很多无用功,比如反复的打扫。因此会忙到无法区分重要要和不重要,紧急和不紧急,也没有这样的自主权。所以包括《稀缺》在内很多效率类书籍讲到的重要和紧急四象限划分法在低薪工作中并不适用。

如果不能跳槽,为什么不在现有的工作中反抗低薪和经理的专制呢?这就有关低薪工作者的身心状况。因为时薪太低,为了维持生计,低薪工作者需要长时间工作,能分配给家庭、社交的时间非常有限,于是工作场所成为一个可以满足情感需求的地方,因此管理层作为权威通常有很强的的拉拢力量。

《我在底层的生活》:有些“穷忙”无法靠自己摆脱

通过“我们是一个团队,一家人,未来公司会给你们涨薪分红”这种画饼式的利诱,配合入职前的药物检测、工作中禁止交谈等降低尊严式的威逼,营造工作机会是雇主的恩赐的氛围,使低薪工作者进入了这个市场的同时就放弃了民主和自由。

然后管理层通过职场专制进一步降低劳动者对自己的价值认同,从而接受低薪的现实,完成心理上的改造,让低薪工作者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就是应该的,甚至进一步自暴自弃,变得更加自私、狭隘、刻薄。

低薪工作者进入劳动力市场是为了不被社会放逐,但实际上这种工作本身就是放逐。话语权的缺失让穷人能看到富人,但富人看不到穷人。而现在整个社会也有贩卖这种焦虑的趋势,穷人在主流文化中消失了,原因是他们不努力,我们能看到的是富有带来的各种美好,为了这些美好还要更拼。

其实中产阶层的本质和低薪工作者也没什么不同,都是卖时间,只不过单价卖的高一点,并且按月或者按年结算,更有很多人跻身中产的原因不过是碰巧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买了房子。

当真正面临医疗、教育、养老的困境时也会感叹所谓中产的不堪一击。当然无论中产还是低薪,生活成本全部让企业负担显然不现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公共服务。

《我在底层的生活》:有些“穷忙”无法靠自己摆脱

很多人可能会说低薪工作者落入这样的境地是因为不好好读书,好吃懒做,就是“你穷你活该”,这和“何不食肉糜”如出一辙。奋斗不是万能的,每个人的起点都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和智商念大学,或者灵机一动创个业就实现财务自由,有人能作程序员,有人只能作服务员。

更何况社会需要分工,分工是为了让大家过得更好,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没有服务员、快递员、送餐员,人们能享受便捷生活吗。程序员因为不可替代性更高,可以比服务员赚的更多,但服务员应该不用拼命才能住得起房、看得起病。

一直觉得《人权宣言》之所以在第一条就讲:“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社会差别只能建立在公益基础之上。”,是因为从自然属性来讲,人确实是不一样的,性别、智力、体力、外貌都有差别,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消弭这些不一样带来的极端后果,比如歧视甚至压迫。至于更高级的享乐,比如头等舱、VIP服务,当然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追求,而对于知足者,可以安心的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