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茸茸的少年时代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毛茸茸的少年时代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 —— 北岛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的处女作,在当年经典电影横出的1995年拿下多项大奖。电影改编自王朔的《动物凶猛》,姜文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创作,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加上了重重的一笔。

这部带有时代记忆的影片,聚焦在北京军大院里的几个无人看管的男孩身上。

毛茸茸的少年时代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整个影片都是毛茸茸的暖色调,粗粝的质感和多处过曝的光线都配合着那个青春里涌动的荷尔蒙,肆意撒野的时代和突如其来的人物成长。整个影片没有成年后回忆青春的悲伤,更多的是他们青春里的喧嚣和躁动。

幻想

整个影片都在亦真亦假当中,我们太沉浸在马小军的故事里,以至于我们自己也受了干扰。

人会擅自改变过去记忆的某个节点来完成一个回忆。松动的暗锁,就是马小军改变的第一个节点。那张米兰穿着泳衣的照片和烧荒草的味道,让我们迷惑也让我们触到了地面的实感。同时也变成连接马小军一系列幻想的节点。

毛茸茸的少年时代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马小军打开了一把暗锁,屋内昏黄的阳光猛地打在他的身上。从窗户里投射下来的一束束光线,安静的沉浮在半空中,整个房间都弥漫着干燥、温暖、柔和的气息。马小军隔着蚊帐看到在墙上挂着的米兰照片之后,马小军一脚踏进了虚无之境中。马小军的回忆带着自相矛盾,他在回忆里得到满足,又在回忆里留下蛛丝马迹。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也是导演加重昏黄光晕的原因之一,他要让我们彻底的被迷惑。

马小军带着米兰回到农场的时候说那年夏天总是若有若无的有股烧荒草的味道,之后又否定大夏天的哪来烧荒草的味道。

毛茸茸的少年时代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们可以说烧荒草代表的是米兰的味道,也是那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荷尔蒙的爆发,同时“大夏天哪来的烧荒草味道“,象征着虚幻,关于与米兰一起的日子不过都是马小军对爱情渴求的欲望而产生的幻想。

但是谁的青春不会幻想呢?

黄金时代

王小波曾经说过,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一个高抛书包的转场动作结束了马小军的童年时代,迎来了他的少年时代。

毛茸茸的少年时代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那一年的夏天阳光灿烂,马小军有他的英雄梦想也有他冲动的欲望。那里有他的奢望和他的黄金时代。

电影里有许多的符号都在反映着那个特殊的70年代,在此不必赘述。

借助胶片的质感和暖色的暧昧,放大了马小军少年时代的肆意妄为。缺失父母看管的少年和膨胀的英雄主义都被塞进了暴力语境当中,他们操着脏话集结人马去打群架。一个砖头拍下的流血事件变成他们津津乐道的英雄事迹。少年时代的阳光里,与此对照的是那场夏天里唯一的雨,他摔倒了,他哭泣着,他大喊着,却抵消不了内心的怯懦和欲望。

毛茸茸的少年时代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影片中有许多仰拍的镜头来显示天空的辽远加深人物的孤独。一如在《乡村骑士》的背景音乐中,马小军一步步走上跳水的高台。栏杆,阶梯,将马晓军束缚在私人空间当中,头顶发亮的天空衬的马小军愈发的孤独。马小军的身影在水面浮动,暗示着它因朋友疏远内心孤独而起伏的内心。

远处米兰和刘忆苦他们之间形成的圆形代表着的是和谐包容,他们把马小军排除在外,同时也意味着马小军被他的少年时代排除在外。他将面对他自己的成长,水中的沉浮,岸上人的践踏以及窒息般的孤立无援。

毛茸茸的少年时代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成年世界的黑白好像才是褪了色的记忆。大家客客气气的按着规则去做被安排好的成功人士,成年世界里的多么难过,影片没有描述,但前后高反差的色调倒是让我们唏嘘不已,一声傻逼令我们捧腹也在我们心底留下意味不明的哀伤。

结尾

向上是迷茫,向下是世界的空荡,我们注定要一头扎进世界的虚无之中,那些冲动与热血都被留在金灿灿的过去,晃得人刺眼。

许多人探讨这部片的时代反思,挖掘他那段特殊岁月的价值。我在此的寥寥几句,只是浅浅的抓住了电影的表面和细枝末节。我有多羡慕马小军的黄金时代,充满着浪漫主义般的自由与幻想。我的少年时代,少了如此的撒野。

毛茸茸的少年时代在《阳光灿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