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在柏林巷战的经验 被车臣战争的俄军遗忘

苏军在反攻德军的过程中在许多城市中都打过巷战,不过对付柏林这个欧洲大型城市并非易事,希特勒坐镇柏林,德军似乎打算战斗到底,苏军是如何根据巷战特点制定战术和编组部队的呢?

广义的柏林战役是从1945年4月16日开始,苏军攻入市区的日期是4月27日。此时的纳粹宣传机关仍在为守军打气,比如:“美国总统罗斯福死了(罗斯福4月12日去世)!”“德军很快要收复维也纳了!”(春醒行动此时已经失败)“欧洲永远不可能属于苏联!”

纵深110千米的柏林地区确实是摆在苏军面前的新问题,柏林及其附近地区的特点是人口密度高,水网纵横,外围树木茂盛,市区建筑物众多且交通发达,德军必将依托地形节节抵抗。因此,苏军的作战按照“从容谨慎,有条不紊”的原则进行组织。

苏军对柏林进行了5-8次全面的空中侦查,制作了大比例尺地图,向军、师、旅级下发了沙盘模型,地图一直发到排一级。
作战部队则紧急进行了巷战训练,特别是夜间训练和协同训练,作战部队和侦察兵组成了联合侦查小组。坦克、自行火炮和其它军用车辆都进行了保养和检修。

在街道上进攻的苏军步兵

最初的部署
至于炮兵准备方面,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与德军沿着20-25米宽的尼斯河相隔,因此布置炮兵阵地时注意交叉布置,以防德军发动反突击。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突破地段每千米部署了270-300门大炮和迫击炮,保证在火力方面的优势。另外,炮兵在部署时考虑了柏林和建筑和树木阻挡射界的问题,所以有时要将大炮部署在高处。

战役发起后,苏联战术航空兵对地面部队进行了大规模支援,战役第一天出动了6000多架次。在重点突破地段,苏军的伊尔-2等强击机以100-110架的规模攻击,以10-12架一波次,攻击一次就拉起,最近的支援距离仅有300米。

伊尔-2

德军利用柏林的每个街区、每栋房屋和每层楼进行抵抗,并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快速机动。他们的主力通常隐蔽在柏林的西部和西北部,伺机而动。

苏军很快发展出对付德军的战术:工兵清除反坦克障碍和瓦砾,扫雷,然后在建筑直接为苏军攻击部队打开通道,在河流和湖泊临时架设桥梁,建设临时渡口,炸掉个别建筑物,坦克和大炮,爆破关键地区的地铁和下水道以阻断德军的调动。工兵在许多行动中释放烟雾以掩护作战部队的机动,尤其是在十字路口的争夺战中。

关于工兵的爆破,在柏林战役中甚至传开了一句话“大楼及其守军的命运是220千克炸药决定的”,可见苏军也直接用“土飞机”的方法解决依托高楼抵抗的敌人。

黑豹坦克炮塔为基础的防御工事

工兵爆破的重要性也许可以从下面两场战斗中可以体现:
柏林中央火车站地区激战3天,苏军无法将德军击退,5月1日晚,苏军工兵在在泰尔托运河下的大桥的栈桥上安放了约1800千克炸药,爆炸之后,河水涌来,德军纷纷撤退,在进攻兰德韦尔运河大桥的过程中,工兵首先释放了烟幕掩护攻击部队,又用60千克的炸药在路障中炸出了一条约7米宽的通道,随后坦克和步兵迅速冲击,完好无损地抢占了桥梁。

在巷战中,苏军也动用了大量喷火坦克和背负式火焰喷射器,喷火坦克要时刻提防铁拳和反坦克杀手,火焰喷射器小组和步兵的燃烧瓶反而灵活一些。每当遇到在地下室顽强抵抗的德军,苏军就使用火攻武器,这些部队烧毁了103座建筑物。

协同作战
战役中,每个巷战支队配8-10辆坦克、2-3门炮、工兵和火焰喷射器作为第一梯队去进攻1-2条街道,而第二梯队编有1-2个步兵连,负责肃清大型建筑,尤其地下室。

巷战中的坦克编队

也有一些攻城突击组的编组是这样的:3-4辆坦克、1-2辆自行火炮、1个机枪小组(2-3挺)、1个冲锋枪班、1个战斗工兵班、2门迫击炮和2门76.2毫米加农炮。

无论哪一种编组,都是强调重火力来压制守军。但是,在其它战斗中惯用的支援武器,比如76.2毫米牵引式火炮和SU-76自行火炮的效果在前线部队看起来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苏军调动了122毫米、152毫米甚至203毫米的牵引式或者自行火炮。

斯大林-2配合步兵作战

B-4式203毫米榴弹炮长年以来被津津乐道,其实它的产量并不大,只有871门,但是有些老兵回忆说,也许它的威力太大了,有时候它的炮弹并不是像战士预期的那样,命中德军盘踞的建筑物然后引起猛烈的爆炸,而是直接击穿的建筑物,然后在其后方的房屋发生爆炸。
因此,也许应该首先使用122或者152毫米的火炮。

B-4式203毫米榴弹炮
而一般的火力压制手段是使用各种机枪,包括坦克的车载机枪进行射击,防空武器的仰角更大,所以更方便一些。不过苏军还使用了一种因陋就简的方式:用拆开的木制框架发射火箭弹。
在二战中,苏军有着著名的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火箭炮车可以有条不紊地发射,直到彻底摧毁目标,不过它搭载在卡车上,数量有限。
所以,苏军用简易的木制框架直接发射火箭弹,它的部署和运输更方便,4个战士就可以带着这种武器到需要的战线去,射击距离一般只有300-400米,甚至更短。
300毫米的M-31火箭弹是1942年5月开始研制的,是BM-13使用的M-13火箭弹的后继型号。而且,它的外号实际上已经不是喀秋莎,叫安德烈斯。

木框发射的火箭炮
这种火箭弹从设计时就考虑直接从木质框架上发射,所以成为这种临时措施的首选。M-31甚至可以架设在建筑物里,朝着其它建筑物的任意位置开火。
它们的使用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当目标击中目标时,会产生大爆炸,被命中的建筑物都会倒塌和燃烧,甚至发射位置也烟火缭绕。”

在巷战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通讯的保障,各个部队都在不停地推进,对无线电通讯的依赖很大,通讯部队的稳定保障是胜利的保证。苏军第7坦克军司令部的6辆通讯车随司令部机动9200千米,“没有与哪怕一个部队失去无线电通信”。

SU-76在巷战
上述的努力,使得苏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柏林,有些观念比如简易火箭炮,在冷战中的局部冲突也大量使用。有些战术比如防空武器压制高层建筑一度被遗忘,这也是俄军在车臣伤亡巨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