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Google+ 与 Inbox 被埋葬了

在清明节到来前几天,Google 宣布正式关停 Google+ 及 Inbox 这两项服务,Google 这一举动引起了国外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清明,Google+ 与 Inbox 被埋葬了

虽然 Google 很早就退出了中国,他们关停的这两项服务在国内都是不能使用的,因而关停并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但 Google 关停这两项服务的动作却还是在中国互联网上掀起了一些波澜。

Google+ 是 Google 在 2011 年推出的社交产品,其推出的目的是和推特与 Facebook 这两个国外的社交巨头抗争,这是 Google 历史上第四次尝试建立社交网络。

清明,Google+ 与 Inbox 被埋葬了

在 Google+ 上线后,它得到了 Google 向其倾斜的大量资源,Google 曾经想大力发展它,让它能够向覆盖 Google 大部分产品的方向发展。然而 Google+ 笨重的用户界面和脱节的用户体验使其并不被用户所看好,很多用户在简单尝试了一下 Google+ 之后就因为对这款产品充满不满而重新回到了 Twitter、Facebook 等社交平台。

Google+ 引起用户不满的一大原因是在这上面用户不能起昵称,它强制要求你输入姓名等真实信息才能使用。这种严格的实名政策在 Google+ 的起步阶段就将大量的用户拦在了门外,进而严重影响到了 Google+ 的用户增长,直到 2014 年(Google+ 上线三年后),Google 才取消了这项困扰用户已久的实名政策,遗憾的是在那个时候,Google+ 的黄金增长期早已过去,而且之前的 Google+ 已经给很多用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2013 年,Google 开始尝试将社交网络和自己旗下的其他产品进行整合,例如 Gmail 和 Youtube。如果你是一位 Youtube 的老用户,那么你可能用经历过那段 Google 正在尝试整合服务的时光。

当时的 Google 为了给 Google+ 转化更多的用户在 Youtube 上设置了一条非常让人不解的限制 —— 所有想在 Youtube 下留下评论的用户都必须要拥有一个 Google+ 帐户,这种暴力的产品捆绑立刻引起了 Youtube 用户和在 Youtube 上活跃的视频制作者的不满。

在当时 Google+ 仍然是保持实名的,这意味着 Google 在进行这样的产品捆绑后,Youtube 伤的评论就成为实名了的,显然没有人希望 Youtube 的评论区变成这样。Google 在产品整合上的决策错误使得 Google+ 被用户进一步边缘化,即使是在 Google 自己的产品体系内,Google+ 也开始变得尴尬起来。

清明,Google+ 与 Inbox 被埋葬了

实际上 Google 后续对 Google+ 做过不少的改良,笔者接触 Google+ 印象里是 2015 年之后的事情了(2015 年 Google 对 Google+ 做了大面积的改版以提升用户体验),笔者个人认为 Google+ 在用户体验上虽然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它不至于那么不堪。

Google+ 的群组功能笔者个人认为还是非常好用的,此前国内有不少深度网民和技术组都会在 Google+ 的一些私密群租中活跃,在 Google+ 关停后,这些群组转移的转移,解散的解散,大家都不再集中于一个地方了,对于国内的不少深度网民来说,Google+ 的关停还是一件挺遗憾的事情。

真正让 Google+ 走向死亡的实际上是 Google+ 的两起隐私泄露事件,去年,Google 承认 Google+ 存在漏洞,有多达 5200 万名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可被第三方开发商访问。去年年底,Google 正式宣布了 Google+ 将要关停的消息,这款曾经最高拥有三亿日活的社交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因被边缘化而走向了死亡。

和 Google+ 一同关停的 Inbox 本身并不是 Google 想要大力打造的产品,它只是一款喜爱 Gmail 后 Google 推出的一款邮箱领域的实验性产品,和 Gmail 无缝连接。

清明,Google+ 与 Inbox 被埋葬了

Inbox 和 Gmail 有很大的区别,它虽然本质上是一款邮箱应用,但实质上它却更像是一款待办事项列表应用。

Inbox 最受欢迎的功能点是它能够依据机器学习对邮件进行语义分析,将其自动分类,这么一来邮箱的用户就不再需要手动对邮件进行分类,也不再需要手动设置各种各样的过滤器去查看自己想看的邮件。

正是因为 Inbox 的分类功能相当便利,Inbox 意外地收获了一批忠实用户,这个便捷的功能使它在日常使用 Gmail 的用户中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这是 Google 在推出 Inbox 之初并没有想到的。

在 Inbox 中,你可以快速地基于邮件创建待办事项提醒,相较于切到其他应用通过复制粘贴创建待办事项,这明显是更加高效的。Inbox 还支持用户添加和邮件内容毫无关系的、完全是用户自定义的待办事项,你完全可以将 Inbox 作为一个待办事项 App 使用。

配合 Inbox 独特的 Snooze 和 Pin 功能,你可以更好地打理你的邮件,安排你的工作日程。

清明,Google+ 与 Inbox 被埋葬了

Inbox 着重强调的设计理念是「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一封邮件中可能含有很多杂乱的不必要的信息,Inbox 会自动对邮件进行识别和处理,对于有附件的邮件,Inbox 会在列表中优先展示附件;对于餐厅发来的预订确认邮件,Inbox 会自动展示相关信息并附上有餐厅位置的地图;对于商家发送的包裹信息,Inbox 会自动获取包裹的配送信息并展示在列表中;对于一些特定公司如航司发来的邮件,Inbox 也会以特别的卡片来展示它。

便利与高度的智能化让 Inbox 越来越受欢迎,可很遗憾的是,虽然它收获了很多的忠实用户,在用户群中也获得了很良好的口碑,但它仍然只是 Google 的一个实验性项目,最终 Inbox 关闭了。

这一次的关闭引起了很多 Inbox 用户的不满,不过好在 Inbox 的关闭并不意味着它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Inbox 的团队已经合并至 Gmail,Google 将会逐步在 Gmail 中整合 Inbox 的功能,届时 Gmail 将变得更加强大。


历史上 Google 停掉的软硬件产品加起来已经达到了足足 158 款之多,有开发者甚至是专门通过 GitHub 建立了一个名为「Killed by Google」的网站来纪念这些最终被砍掉、关停的产品。

清明,Google+ 与 Inbox 被埋葬了

Google+ 和 Inbox 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罢了,这两款产品都从很早开始就注定要被 Google 淘汰了,而且他们要被关停的消息 Google 也提早了很多放出,所以现在这两个产品的用户大多数都已经找好了替代品,并完成了相关数据的迁移。

不过找 Google+ 的替代品还是挺让人头疼的,很多群组都转移到了不同的地方,使得用户必须要对群组做一定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