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虽老心未老 草根逆袭终登顶

秦二世即位后,因实行暴虐统治,各地民众苦不堪言。就在这个时候,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喊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口号的陈胜,带领着900多名农民发动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起义之初,因为没有像样的武器,就把木头削一削作为矛,砍了竹子当做旗杆。这也是后来“揭竿起义”的由来。随着起义的进行,起义军慢慢发展成了拥有战车、战马以及数万士兵的军队。

在陈胜吴广的影响下,各地也陆续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便有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项羽出自楚国望族,祖父是战国时期燕国名将项燕。他既有名正言顺的身世背景,同时又有众多的追随响应者,但最终却是出身于微末的刘邦摘得了最终的胜果。

身虽老心未老 草根逆袭终登顶

在如此众多的起义军中,为什么只有刘邦笑到了最后?

刘邦即位后,有一次问自己的臣子:“为什么我赢得了天下,而项羽却失败了呢?”座下臣子们纷纷夸赞,说刘邦仁义、宽容、礼贤下士,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而项羽则傲慢、狂妄、嫉妒心重。

刘邦听了之后说:“你们所说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如果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论处理国家政事,我不如萧何。论领兵打仗、克敌制胜,我不如韩信。但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让将帅能臣各司其职。而项羽手下只有一个范增可用,却又无法对其百分之百信任。”从这段对话中,刘邦的性格可见一斑。

刘邦的一生跨越了战国、秦朝和汉朝三个朝代。他的性格和思想的形成也不同程度地受这三个朝代影响。

刘邦在战国晚期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光。他出生于沛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家里排行第三,小名又叫刘季。按照伯仲叔季的排行,他也可以被称为刘三。

刘邦家境小康,也认真读过书,按理说能找到一个养家糊口的工作。但是他最后却做了一个小混混,放在当时叫做游侠。

战国时期兴任侠之风,这股风气也影响了刘邦。他崇拜信陵君,甚至后来,投入了信陵君曾经的门客张耳门下。任侠即”附带意气,以侠义自任“,重承诺、轻生死、讲义气、行仗义也成为了游侠的特点。

而游侠的潇洒任平生的不羁和恩怨分明的肆意,也留在了刘邦的性格当中。

身虽老心未老 草根逆袭终登顶

公元前224年,沛县被秦国占领。秦国崇尚以法治国,并不认可任侠之风。于是,刘邦的混混生涯被迫中止,选择在他的家乡做了一个小亭长。

这个职务放在现在,也就相当于是县城的邮政局局长兼派出所所长。这个时候的刘邦已经30多岁了,却仍未娶妻。

后来避祸到此地的吕公十分欣赏刘邦,认为他不是池中之物,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了他。

刘邦和吕雉这对老夫少妻过了十几年下乡劳作的生活,但是刘邦的雄心壮志却始终未曾磨灭。他曾经在看过秦始皇巡游后感叹道:“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大丈夫应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此时的刘邦已经40多岁,但只要壮志未平、豪情未消,终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因为心中有壮志,当机会来临时,便会奋力去抓住。

秦二世登基后不久,刘邦负责押送劳役的囚徒前往骊山。在押送的过程中,不断有囚徒逃跑。刘邦害怕自己因此受到惩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举杆起义。

这个时候,刘邦已经47岁了。

刘邦起义的队伍,最开始是他所押解的囚徒。后来他返回沛县,沛县的父老乡亲也纷纷响应追随,其中便有萧何、曹参、夏侯婴以及樊哙等人。这些人构成了刘邦最早的起义队伍,他们中的许多人立下了汉朝开国的不世之功。

身虽老心未老 草根逆袭终登顶

萧何曾经和刘邦共事过,他当时担任的职务相当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在工作中为刘邦解决过不少的麻烦。

在起义之初,他帮助刘邦攻下了沛县,并在后期的战争中助其安定后方。曹参也是刘邦的同事,当时的职务相当于县司法局局长。他一直追随刘邦奋战在战争的第一线。

夏侯婴是刘邦的好友,为人忠厚,救护过刘邦的妻儿,也曾经救过韩信一命。樊哙是刘邦的妹夫,勇猛善战,曾在鸿门宴上救过刘邦的性命。

起义是一个稍有不慎便会掉脑袋的事情,这些人却义无反顾地跟随着刘邦,可见他们对刘邦的信任。

反观项羽,多次无视范增除掉刘邦的建议,最终让范增失望,最后饮恨将大好江山拱手相让。

刘邦手下名垂千史的能臣勇将众多,其中不乏勇武、智谋在刘邦之上者。而却能始终追随于他,也可见刘邦的知人善用。

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称帝。登上帝位后,他先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定都长安,一个是论功行赏。

因长安地理位置优越,依靠函谷关和黄河,易守难攻。在听取了娄敬和张良的建议后,刘邦决定迁都长安。定都后,萧何开始着手修建长安宫城,其中的主殿是未央宫。

未央宫从汉朝始到唐末战乱损毁,存世千余年,是历经朝代最多的宫殿。既见证了数不清的历史事件,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众多文学素材。

身虽老心未老 草根逆袭终登顶

接下来,刘邦开始封赏追随自己建国的功臣,向有功之臣分封爵位和领地。但随后没有几年,他便适应了帝王的角色,更多地考虑自己江山的千秋万代。于是,曾经立下汗马功高的诸侯王被诛杀,统治的权利逐渐集中于中央。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讨伐淮南王英布的过程中受伤,伤势一直不见痊愈,最终垂危。和秦始皇不同的是,刘邦认为生死皆由天定,安然接受了伤重身死的既定命运。

刘邦在他离世前,向吕后做了他死后的政事安排。

定下萧何之后曹参接任丞相,曹参之后王陵继任。刘邦了解他手下的臣子,知道什么人适合什么位置。而因为他的妥当安排,即使之后的惠帝不问政事,吕后手握大权,汉朝也一直没有出现大的动乱。

直至文帝即位,汉朝迎来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时代。

作为汉朝的开国之君,汉高祖刘邦具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只比秦始皇小三岁,登上帝位也比秦始皇晚了三十多年。但是他却大器晚成,在位期间,吸取秦朝经验,安稳民生,为400多年的汉朝传承奠定了基础。

秦汉作为最早的国家,社会制度是立国的根本。从秦朝的郡县制到汉朝的郡国制,究竟是如何步步发展的呢?答案就在明日的分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