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体育产业规模下,为什么有的体育综艺只能自嗨?

体育+综艺这两大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的结合,一直备受期待,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大提升国民的体育意识,2014年国务院发布46号文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得体育成为朝阳产业。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万众瞩目的现象级全民体育综艺却始终没有出现。

以时间节点为契机创作,体育综艺这十年经历了什么?

相较其他综艺内容,体育综艺并没有明显的类型迭代,而是以时间节点为主要分界线,不同阶段会相对集中的上线某种类型。

2008年前后“冲关类”。借2008北京奥运会的契机,卫视、地方频道集中上线多档冲关类综艺,其中湖南卫视《智勇大冲关》、浙江卫视《冲关我最棒》、安徽卫视《男生女生向前冲》表现较为突出,尤其是《男生女生向前冲》今年已经制作到第十季,成为户外冲关综艺常青树。

2万亿体育产业规模下,为什么有的体育综艺只能自嗨?

2013年“跳水类”。国际的跳水综艺热度传进国内,江苏卫视引进德国模式制作了《星跳水立方》,浙江卫视则引进荷兰模式制作了《中国星跳跃》。两档节目同题竞争、隔天播出,将跳水类综艺迅速推向大众市场,但节目效果不佳,难免一轮游。

2万亿体育产业规模下,为什么有的体育综艺只能自嗨?

2016年“综合类”和“冰雪类”。2016年时值巴西奥运会、欧洲杯、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契机,涌现出一大批体育综艺,被称为是体育综艺的“元年”,浙江卫视《来吧冠军》邀请冠军运动员与明星嘉宾展开体育对抗;《极速前进》总制片人易骅从深圳卫视出走后制作了《非凡搭档》,打造紧扣奥运主题的环球竞技真人秀;天津卫视《冰雪奇迹》、黑龙江卫视《冰雪星动力》以及北京卫视于2017年初推出的《跨界冰雪王》则探索“冰雪类”综艺的可能性。

2万亿体育产业规模下,为什么有的体育综艺只能自嗨?

2018年“篮球类”。虽然2018年时值俄罗斯世界杯,但足球节目多演播室评论类型,反倒是之前经过多次摸索的篮球综艺大放异彩,浙江卫视、优酷联播的《这!就是灌篮》邀请周杰伦、李易峰、林书豪、郭艾伦担任四大领队组织篮球对战,腾讯视频《超级企鹅联盟Super3》邀请NBA、CBA球员和吴亦凡、白敬亭等偶像们下场参与篮球比赛,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影响较大。

2万亿体育产业规模下,为什么有的体育综艺只能自嗨?

同样都是热血正能量,为什么有的体育综艺只能自嗨?

2016年,体育综艺确实曾为中国综艺市场注入一股新力量,让综艺创作者看到了体育题材的潜力和可塑性。但之后的两年泡沫期,难掩体育综艺粉丝少、难出彩、不赚钱的现实。

究其原因,体育既是大众题材,同时又因专业性具有一定的观赏门槛,想要做好一档体育综艺,首先要克服以下三个难点:

1、题材选择:门槛过高,观众参与度低

多档投入颇大的跳水、冰雪节目最终都没能掀起多少波澜,主要原因就在于门槛过高、与观众的关联度弱,导致节目表现力不佳。同理还有,拳击题材的《勇敢的心》、台球题材的《星球大战》、青少年足球养成类《绿茵继承者》《下一个球星》。

反观口碑较好的节目,如《来吧冠军》涵盖了足球、篮球、游泳等大众运动,《报告!教练》选择了羽毛球、篮球、游泳和足球这四项体育项目,都是观众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接触的,在观看节目时才会有所触动。

2万亿体育产业规模下,为什么有的体育综艺只能自嗨?

2、内容制作:平衡男女观众审美需求

从受众需求层面来看,体育与综艺的主要受众是不兼容的,体育的男性受众希望节目专业严谨,而综艺的主要受众女性群体的诉求则是观赏娱乐,但只有将两个群体一起吸引到节目中,才有机会实现节目的大众影响力,这是大多数纯粹体育综艺都很难实现的。

两类观众择其一,如《极速前进》《非凡搭档》主打竞技真人秀,弱化了体育的专业需求,但颇受综艺女性观众的喜欢;想要两类观众兼收,如《这!就是灌篮》既有颇具综艺感的专业球员,也有流量明星加盟,通过极具对抗感的专业竞技形式,也可以平衡男女观众审美需求。

2万亿体育产业规模下,为什么有的体育综艺只能自嗨?

3、内涵传播:关键在于能否感染观众

纵观《来吧冠军》《这!就是灌篮》这些影响力较大的综艺可以发现,节目能够收获口碑和流量的双重肯定,靠的不仅是体育与娱乐的跨界互融,更是竞技体育本真释放出的热血、向上的能量。

《来吧冠军》虽然是一场明星与运动员的“不公平”对抗,但无论是中国女排、李娜、孙杨、苏炳添等中国体育代表人物的现身,还是非专业与专业运动员的同台,都能够激发观众的热血情绪和期待感,《这!就是灌篮》中的普通篮球爱好者更是球场上常见的普通人,代入感自然比小众题材、远离生活的内容更能感染观众。

2万亿体育产业规模下,为什么有的体育综艺只能自嗨?

体育市场前景广阔,体育综艺仍是值得探索的热点

体育综艺经历过跳水、冰雪等题材的同题竞争,也经历过足球、篮球等内容的零星试水,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2万亿的体育产业规模下,只有《来吧,冠军》《这!就是灌篮》等少数综艺能够获得口碑与流量双重认可,这让体育题材成为大多数创作者、播出平台眼馋却不敢下手的领域。

不过《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3万亿,竞赛表演业、体育传媒业等将成为发展的重点行业,所以体育综艺仍然有非常广阔的拓展空间。

目前中国整体的综艺市场冰火两重天,强资源高投入的头部综艺做得风生水起,腰尾部综艺则争资源、争市场。在这样背景下,综艺要做的是行业的深度挖掘,在某个细分的领域或行业里,把资源和价值做到最大化,所以体育综艺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热点。

而且就制作而言,一方面,相较于真人秀的“剧本”,竞技体育自带戏剧性的内容,在一定范围的限制中,强弱不代表绝对的输赢,比如《这!就是灌篮》中就多次出现反转情节,这些不确定也意味着过程与胜利同样看点十足;另一方面,纯明星真人秀受限,素人表现力弱的综艺市场上,如果可以开发具有国民知名度,又有综艺感的体育明星,不仅能够为自己创造话题点,同样可以推动体育综艺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