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调整内部架构,什么情况?

今天在科技圈头条基本上被这么一条新闻占满了 —— 腾讯 6 年来首次调整架构,七大事业群变成六个。这是腾讯历史上第三次内部组织架构的重大调整。

根据媒体的消息,腾讯保留了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又突出聚焦融合效应,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腾讯调整内部架构,什么情况?

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了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当下(2018 年)腾讯技术建设是否处于落后同体量公司的状态?」这一热门问题,在该问题下有不少答主,特别是鹅厂员工或者曾经为鹅厂员工的答主表示,腾讯的技术架构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结合之前腾讯股票被大量抛售,股价大跌,腾讯出手回购股票等种种事件来看,腾讯这一次是真的感觉到了压力,且姗姗来迟地做出了一些战略上的调整。

战略

腾讯的这一次内部架构调整主要是面向腾讯后二十年的发展,在调整中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腾讯期望把云计算、AI 以及各类大流量平台产品作为了后二十年的新增长点,其中重点是在前者上。

然而现在已经是 2018 年,腾讯现在才做出这些战略调整在我们这些外人看起来是有些「后知后觉」。要知道阿里巴巴在 2009 年就开始建立自己的云计算平台,有前瞻性地看到了云计算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增长。直到现在,阿里云在全球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中名列前茅。可以说 BAT 三家中,只有马云前瞻性的看到了云计算的价值,这与马云当年做淘宝如出一辙。

腾讯云则是在 2013 年才全面对外开放,从时间上腾讯云的发展就晚了阿里数年,而且现在看来腾讯云虽然是建起来了,但不论是服务的广度、深度还是质量、数量都没有提上去,和阿里云比是相差甚远。

腾讯调整内部架构,什么情况?

人工智能方面腾讯也稍显落后,从腾讯的 AI 开放平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腾讯提供的 AI 服务基本上是其他各家都有的基础服务,而阿里方面由于有阿里云做强力的计算力后盾,同时阿里每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并不低,使得阿里能够提供像「阿里云 ET」这样的大型、成套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而不是腾讯这种单独的散件。

可以说这几年腾讯的战略都过多地放在了「互娱」上,游戏成为了腾讯最大的收入来源。而在腾讯的老本行「社交」上面,腾讯在微信之后就没推出过什么更新鲜的产品(微信还是腾讯用「赛马」机制做出来的产品)。

就腾讯目前的社交类产品而言,微信在往一个综合性的、高质量的平台发展,有独立的团队,而 QQ 则是彻底沦为了一个流量平台(广告、推广满天飞),成为了对接腾讯其他各种服务的巨大流量入口。

腾讯调整内部架构,什么情况?

在做流量平台这一块,腾讯也是属于「后知后觉」的。腾讯早在 2013 年 9 月就有了「腾讯微视」这一款产品,但这款产品在这么几年间不为用户所熟知,QQ 等产品基本没有为这款短视频产品导流。直到隔壁字节跳动的抖音火爆全国,腾讯这才动身对微视做全面升级,和抖音对抗。

在流量平台这一块,腾讯切实地感受到了字节跳动带来的压力,字节跳动旗下的每款产品都有着极大的用户数以及相当高的日活,抖音的用户量已经直逼微信用户量的一半。要知道腾讯之所以目前在社交这一领域国内仍然没有其他企业能够撼动,是因为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着腾讯这么巨大的流量入口,有着腾讯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而目前字节跳动却轻而易举地吸揽了微信一半的用户量,这不得不引起腾讯的警惕。

然而面对这样的产品,腾讯的反击都显得比较薄弱,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不论是微视,还是天天日报,还是已经倒下的腾讯微博做得都不如同类其他厂商推出的产品。

腾讯调整内部架构,什么情况?

虽然腾讯仍然在采用「赛马」机制推出新产品(内部产出两个甚至多个内容一致、业务相似的产品,取业绩更好的一者) —— 不论是游戏还是其他地方,但在微信之后腾讯基本上没有出过什么「爆款 App」,腾讯在这么多年里也就是在游戏方面腾讯出了一个《王者荣耀》。

或许对于腾讯来说,「赛马」机制正在逐渐失效,且腾讯内部开发新产品的效率以及创造力都已大不如前。或许这与腾讯的技术状态有关,也或许和腾讯对待自己业务的态度有关。

技术建设

知乎上很多答主都提到了腾讯在技术建设上的不少问题,事实证明腾讯在重心向娱乐、投资等方向倾斜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轻视自己在技术方面的东西。

腾讯的技术建设不单单有不少的历史遗留问题,包括严格的权限控制,仍然以 SVN 为主、看不到 Git,Linux 系统不能入域等等。

腾讯调整内部架构,什么情况?

除此之外,很多业务的基础件、中间件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么开发文档缺失,要么只是内部象征性地开了个源甚至没有开源,要么出了问题找不到能问的人。且腾讯内部很多业务的后台比较上古,导致程序员开发的时候容易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腾讯是一个以 C++为主的公司,但是非常纳闷的是这个公司开发中还不能用 C11 标准,原因是很多古老的服务后台不支持。

因而我们看到,当微信想要尝试把订阅号改成信息流,发现效果不好又改回来的时候,微信采用的方法是现在内测版里推新版本,然后在 iOS 正式版推新版本,最终在内测版的新版本里还原修改,用还原修改的正式版覆盖原有的 iOS 正式版,最后同步到 Android。

这个流程非常的繁琐及冗长,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微信每次要上线重大功能都会有这个问题。这是因为腾讯在技术上连快速迭代、A/B 测试都做不到,甚至不能给产品加上功能开关分发给不同渠道的不同用户,以至于微信只能通过内测、通过版本更新来测试一些新功能。

反观字节跳动,字节跳动在内部的技术建设上就要好不少,一方面字节跳动相较于腾讯年龄更小,历史遗留问题更少,另一方面字节跳动在跟进业内新技术明显要更积极,更加先进的生产流程使得其团队可以更快速地构架新产品,而腾讯这边基本上很多团队会因为基础框架太难用而重复造轮子,使得开发效率低下。

这一次腾讯内部架构调整中我们并有看到腾讯把内部的技术部门摆在一个很关键很突出的位置,虽然他们有独立的技术工程事业群,但基本上各个事业群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技术团队,这一次的架构调整实际上难以解决腾讯现在在技术建设上的一些问题。

腾讯调整内部架构,什么情况?

对于现在的腾讯来说,to C 一侧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字节跳动给腾讯带来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且腾讯巨大的流量给腾讯带来的红利只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地消耗掉。

正是出于这样的现况,腾讯需要在 to B 中寻求更多的增长。但结合腾讯云之前的数据丢失一事,腾讯想要做好 to B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说 BAT 三家之中,腾讯是 to B 业务最薄弱的一家,因为他们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基本都只在和个人用户打交道。

这一次腾讯的架构调整基本上明示了,腾讯将针对字节跳动火力全开,同时大力发展 to B 业务。不知道之后的腾讯是否会拿出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