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文艺青年的爱情 只适合用来欣赏

白富美爱摇滚小子,乖乖女总会被小混混吸引,人们常自虐版地靠近危险。只怪炽热的爱情太让人着迷,够戏剧、满足本能,而且极具观赏性。

电影《芳芳》的名字虽散发着一股土气,情节却异常大胆,片中男主角亚历做的事情,在现实中恐怕不仅要受到道德审判,还得接受法律的制裁。不过也正是因为剧情中亚历的大胆出格,加上苏菲玛索饰演芳芳的坦荡,才让《芳芳》在诸多法国爱情中脱颖而出,至少是苏菲玛索作品中的前三名。

1、爱情的戏码,真的很适合欣赏。

在有能力认真地思考爱情是什么,以及什么是良性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看了许多关于爱情的小说和电影,这些作品大多将爱情解读为疯狂与自我牺牲,男女在情海里沉浮,形成一出出都市传奇。

王家卫的作品是其中的典型,《重庆森林》,阿菲暗恋协警,于是潜入他家里;《阿飞正传》,无脚鸟阿飞不知疲倦地流连于年轻少女;《春光乍泄》,何宝荣总是全情投入却又很快厌倦……

《芳芳》的主线故事是亚历和芳芳的情感历程,他们相逢于一场雨夜,初次见面就同睡一床,虽然当晚什么都没有发生,但这个不平凡的开头绝不是为一段平淡的感情准备的。

这部电影如此认真地探讨关于爱情厌倦的命题,亚历有一个交往五年、正在筹备婚礼的女友,他们努力增添新鲜感,但依然无法掩盖疲倦的底色。

亚历可以忍住不与芳芳发生实质的关系,但他忍不住和她一起创造有趣的经历。

他们闯入一个富豪的房子,在别人的家里堂而皇之进行烛光晚餐,紧接着,又来到了“1813年的维也纳”。

这足以是一场令人终身难忘的体验,亚历把芳芳的眼睛蒙住,带她换上白色长裙,当蒙住眼睛的布被拿开,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

导演用第一视角拍摄这段情节,让观众代入芳芳的视角,经历黑暗中的期待、睁开眼睛后的惊喜,光亮起来的那一刻,镜头快速旋转,制造了落入情网后头晕目眩的体验。

这一刻,他们爱上了彼此。

没有人不爱做梦,梦中梦、白日梦、虚幻的梦、绚烂的梦……即便知道终会醒来,但感性依然让人自愿沉沦。

童年的时候,小孩喜欢披着床单扮演侠客或公主,虽然长大之后都步入了成人社会,但每个人都有那么一部分永远停留在了孩童时期,有的人因一部分的天真更显魅力,有人却成长为一个格格不入的巨婴。

2、爱情终会走向无聊,这就是现实。

亚历不愿意如期踏入婚姻,他将未婚妻亲笔写的一沓请柬冲入下水道,水流浸透白色的纸张,形成一副略带凄凉又具美感的场景。

保罗对芳芳来说是更安全的选择,但她即便对亚历只撩不挑明的行为极其愤怒,也仅仅是将他作为气亚历的工具人。

他们无法舍弃相处时的情感刺激。

《泰坦尼克号》富家女和穷小子的一见钟情成为经典,这段佳话之所以能成立,并不是他们在人海中对望的那一眼,而是杰克命丧大海,让他们的爱情停留在了最美好的那一刻。

多年以后,一部《革命之路》讲述了杰克和露丝可能的婚后生活,这部电影同样由小李子和凯特饰演,热恋过后,工作和生活的琐碎,慢慢消磨曾经的激情与浪漫。

这就是所有的童话故事都停留在“王子和公主从此之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芳芳》的结尾停留在亚历和芳芳在房间里相拥的原因。

但现实的时间不会停滞,当芳芳对亚历说“我每天早晨都会消失,你要用一天的时间把我找回来”,她不会想到有些游戏玩一次很刺激,玩多了只会疲惫。

3、只有炽热,才能对抗炽热。

婚恋节目《爱情保卫战》某期来的嘉宾是一对差距颇大的情侣,女生从艺术院校毕业,男生则是做理发行业的。

他们之间的对话充满怨气,女生说起自己曾骑了100多公里摩托车看男生,在他没有收入时主动承担开支,还鼓励和帮助他开理发店,然而男生不仅没有动容,连他的父母也不尊重她,在她做客时只做了一盘土豆丝。

而男生却有着另一版本的故事,他抱怨女生总是控制自己,试图改变他的穿衣风格和想法,而且每次都不顾他的感受,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就是文艺青年遇到世俗的悲剧,理想主义可以被解读为倒贴,感性会造成负担,热情不一定反馈热情,也会遭到冷遇。

这是一个文艺青年受到伤害的故事,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才是造成伤害的那一个。

这类的故事要普遍得多,不靠谱的浪子四处留情,多情的女人伤透爱慕者的心,他们希望爱情永保新鲜感,于是不断更换爱的对象。

不对等的爱总会造成伤害,唯有炽热才能对抗炽热,两个人都觉得好玩的游戏,才是可以安全结束的游戏。

想象如果芳芳不是少女怀春,亚历偷窥的行为足以让他牢底坐穿,如果亚历没有浪漫情怀,他的婚姻生活都将难以避免芳芳带来的阴影。

苦恋看着虽过瘾,亲身体会却伤害值高,人人都需要新鲜感,只是有得必有失,文艺青年的爱情,还是欣赏欣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