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网络电影分账新规解读:让收益生死与“绝对流量”脱钩

近日,优酷对网络电影分账规则的再次升级,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作为收益与平台联系最紧密的一种影视产品,每一次平台的动作,都对网络电影未来的发行动向影响颇大。

就拿优酷来说,在经历了去年以“有效VV”和“播后定级”为重点的分账规则改革后,吸引了超过300部的网络电影合作,其中不乏如《大蛇》《齐天大圣·万妖之城》这样的票房利器。

优酷网络电影分账新规解读:让收益生死与“绝对流量”脱钩

在票房趋热、网络电影即将“出圈”的大环境下,优酷改革传统的指标基数,推出新的算法规则,必然有在内容引导上的深思熟虑。

在新的规则生效(2019年1月1日)之前,影视Mirror通过多方了解与系统拟算,对这一分账模式的升级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新规则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与其他平台分账模式的区分在何?在最新分账规则下,一部作品发行到不同平台,收益会否有本质差异?

定级从映后到播前,口碑作品可能收益翻倍

与去年的分账规则相比,今年最明显的变化,是播前定级规则的出台。在此之前,优酷对网络电影一直采用播后定级的分账模式,即按照“有效VV(播放次数)”来确定等级,从而决定作品单价。

而播前定级的形式,将不再统计“有效VV”,取而代之的是大数据勘定和人工评估。这种变化,不仅让过去所谓的“黄金六分钟”毫无意义,也意味着网络电影“唯流量论”在优酷的彻底失效。

优酷网络电影分账新规解读:让收益生死与“绝对流量”脱钩

去年优酷分账模式详细

众所周知,网络电影的分账收益一般取决于两部分——会员有效观看总时长和定级单价,这两者也正是优酷此次网络电影改革的重点。

根据优酷公布的最新分账公式,片方分账收益=内容定级单价×(有效会员观看总时长/许可作品正片总时长)+付费期3个月内累计会员拉新奖励(如有)

优酷网络电影分账新规解读:让收益生死与“绝对流量”脱钩

这个公式,关键词有三个:“定级单价”“有效时长”“累计拉新”

先说定级单价。优酷的内容定级分为两部分,一是依托大数据,对IP、流量、主创、演员、人群覆盖率等方面做出预判;二是引入人工评估,在内容、题材以及价值观上进行评定。依据这两方面的评判,作品会在上线之前,被定级为S-A-B-C四个级别,分别对应不同的单价。

优酷网络电影分账新规解读:让收益生死与“绝对流量”脱钩

再说有效时长。有效时长的定义是作品在“付费周期内会员用户累计观看影片的时长”,优酷的付费分账期为三个月,也就是说作品上线三个月后,产生再多的观看时长也不能算作有效

至于累计拉新,则是优酷去年拉新规则的简单调整。将之前“每个自然月付费在线的网络电影”改为“每自然月统计本月已付费完结独家项目”,新增了“付费完结”和“独家项目”两点。这也标志着优酷的拉新奖励,从过去计算的每月拉新变成新版的累计拉新。

优酷网络电影分账新规解读:让收益生死与“绝对流量”脱钩

此外,优酷还首次明确了各级网络电影对应的站内推广资源。播前定级为S/A/B级别的网络电影,将得到相应的基础推广资源。影片上线后,优酷还会依据其在播放量、口碑、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依托站内推荐算法适时增加曝光。

说了这么多变化,这次分账模式改革究竟对怎样的网络电影最有益呢?

我们不妨以流着“北电”血统的学院派作品《一纸婚约》为例,计算它在规则改编前后收益会发生的变化。

优酷网络电影分账新规解读:让收益生死与“绝对流量”脱钩

从优酷9月份发布的网络院线当月分账榜可知,上线92天《一纸婚约》取得240万的分账票房。

按照旧的分账模式来算,播放量1038万的《一纸婚约》,其有效VV评级大致在E/F档,定级单价为2/1元,计算出其有效时长为120W~240W之间。

倘若代入新的计算公式,集结了关晓彤、杨紫、张一山的《一纸婚约》,其人工评估将在A/S档之间定级,即内容单价4/6元,加之正片长度1.5时,收益公式为4/6×(120W/240W÷1.5),可得出片方收益在320W~960W之间浮动。

由此可见,新版规则倾向于制作专业、品相优良的口碑向作品。而它的施行大抵是一个三赢的结果。

对于平台方来说,可以有效杜绝刷量的可能促进更多类型多元化、题材创新化的精品内容出现

对于制作方来说,过去所谓“叫好不叫座”的作品,能在人工评估中取得不错的定级,获得与质量对等的经济收益

顺延下来,类型多、品质好的作品一旦成了主流,观众被前六分钟“骗”来观影的现象便会逐渐减少,观影体验将得到大幅改善

货比三家,其他平台网大如何分账?

说完了优酷,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平台对网络电影的分账规则。

爱奇艺的网络电影合作分成模式,分为内容分成、营销分成、广告分成三类,其中占据大头的自然是内容分成

内容分成由影片有效付费点播量和内容分成单价决定,前者依据主要依据6个月里的有效付费点播量(每付费用户播放单一付费授权作品长超过6 分钟,计为一次有效付费点播),后者则根据内容评估定级为准,将作品分为A~E五档。

优酷网络电影分账新规解读:让收益生死与“绝对流量”脱钩

营销分成则是针对爱奇艺独播的A、B类影片的营销推广分成。在内容定级中定档A/B档作品,可与平台申请营销合作,获得相应的营销收益。

广告分成是影片付费期结束转成免费播放后,制作方可以通过广告分成的合作模式继续在爱奇艺获取收益。

所以爱奇艺的片方分账收益公式为,片方分账收益=有效付费点播量×内容分成单价+广告分成+营销分成(如有)

和改版前的优酷相同,爱奇艺也是以有效VV来计数统计;不过它的分账模式更加简单,除了A/B档资源特有的营销分成之外;内容单价播前由人工评估来决定,有效VV的数量越多,片方所获得的收益便越大

优酷网络电影分账新规解读:让收益生死与“绝对流量”脱钩

今年10月1日,腾讯视频也启用最新的网络电影分账模式。新的分账规则下,原有的“有效付费点播量”被“标准付费播放量”(付费用户的每一次点击都记为一次标准付费播放)取代,并增加了会员拉新激励收益。

鉴于合作模式上,腾讯视频推出成片合作类和项目合作类两类分账模式,在这里,我们只谈前者。

成片合作类影片的分账公式非常简单,即(标准付费播放总收益+会员拉新激励收益)×分成比例,其中标准付费播放总收益=标准付费播放量×定级单价×(1-相关成本)。

优酷网络电影分账新规解读:让收益生死与“绝对流量”脱钩

汇总来说,成片合作类影片分账总收益=【标准付费播放量×定级单价×(1-相关成本)+会员拉新激励收益】×分成比例。

在腾讯视频给出的相关资料中可以了解,对于成片合作类影片,合作方的分成比例最高可达100%,平台不再设置分账比例,最终受益只与影片的播出效果有关。

不过,在腾讯视频新版规则中,也有几点不明确的地方。一是S~C级别的作品具体内容单价不详,二是相关成本具体是什么,又是如何计算的,仍然未曾曝光。

新规拟算,收益“生死”和会员基数“脱钩”

说完各家的分账规则, 我们不妨以规则较为清晰的两个平台——优酷和爱奇艺——为例,拟算一下,同样一部时90分钟的头部作品,在优酷、爱奇艺获得的分账收益分别是多少呢?(纯分账收益,不算拉新奖励与营销分成)

由于每个平台的计算基数不同,影视Mirror选取了今年上线比较火爆的十余部影片,总结得出以下换算规律:爱奇艺的播放总量和有效付费点播量之比约为8.5:1,优酷播放总量和有效观看时长数比为9:1

另外,由于平台特性和起步时间不同,相同的作品登陆不同的平台,相对应产生的播放量也不同,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两家头部作品的流量比进行了换算

对于优酷而言,一部头部作品播放总量约5500~7000万,其内容定级为S档,内容单价6元,则其片方收益为:

6×(611~778万÷1.5)≈2444~3112万

对于爱奇艺,一部头部作品的播放总量在8500万~1亿,爱奇艺定级A档,内容单价为2.5元,其片方收益为:

2.5×1000~1176万≈2500~2940万

可见,综合考量竞争环境,在新分账模式下,只要是符合网大创作规律的优质内容,在爱奇艺和优酷两家平台所获收益相差并不大。也就是说,只要定级合理,平台之间用户基数的差异,并不影响作品的分账规模

当然,这只是个理想化的假设。

因为,每个平台的用户都有着不同的内容消费倾向,仅从题材上来说就存在很大区分:爱奇艺的用户可能更喜欢悬疑、奇幻、动作,而优酷的受众则偏爱冒险、动作、爱情,至于腾讯视频的观众,则更倾向于剧情、喜剧、古装。网络电影的发行,自然要将这种用户集群效应考虑在内。

不过,从这次优酷的分账规则调整中,我们还是能读出平台的主流引导趋势:为了在网络电影“出圈”前夜积攒留得下、传得开的样板作品,去眼球化、流量化已经成为所有平台的共识。

网络电影也是电影,只有向着这一目标的创作,才能在新环境下长久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