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三茬韭菜:汉武帝的敛财之术

明明一分钱能办的事,他偏要花八分钱,等到需要钱了才开始四处敛财,所以弄得天下大乱,盗贼蜂起。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君主,一定会有秦皇汉武,汉武帝雄才大略,征匈奴、收南越,通西域,立下不世之功,极大扩充了中国的版图。

但俗话讲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支撑如此巨大的功业,一定要有非凡的敛财之术,什么都要钱,更何况做大事。

汉武帝上台后做了不少大事,有的是对的,比如驱逐匈奴,收复南越,有些是错的,比如追求长生不老,大兴土木,汉武帝先后兴建未央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还要扩建秦留下的上林苑,其中建章宫最为奢华,其大殿高20余丈,整个宫殿群面积数十里,无所不包。汉武帝还喜欢求神仙和巡游天下,他还封禅泰山,据说他每一次出巡比秦始皇还要奢侈。

对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来说,这些事情劳民伤财,东方朔在总结秦亡的原因时,就有一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以至二世而亡,东方朔曾以此规劝武帝,但武帝置之不理。

一、第一茬韭菜:盐铁专营,寓税于价

汉武帝要同时做这么多大事,很快钱就不够了。我们知道文景二帝奉行的是黄老之术,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一直奉行小政府低税收,不可能满足武帝的需求,武帝苦思冥想,想到了国有专营制度,当年管仲垄断盐铁暴利,让齐国成为诸国中最富裕的国家。

武帝决定效法管仲,启用桑弘羊实行盐铁专营,汉初盐铁由私人开采养活了不少巨商大贾,武帝上来后,立即禁止私人开采,改由国家统一管理。

为了吓住商人们,武帝制定了严苛的管制措施,规定凡是违反禁令私自卖盐卖铁的要没收器物,砍掉左脚趾,就这样武帝垄断了盐铁收益,每当武帝需要钱时,就抬高盐铁的价格,从而寓税于价,割百姓韭菜,由于没有竞争对手,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买下高价的盐铁。

汉武帝在全国44个地方设置铁官,32个地方设置了盐官,依靠盐铁专营,汉武帝有了钱财得以打赢了匈奴。

但很快钱又不够用了,因为武帝的野心可不只是打匈奴,他还要通西域,建宫殿,享受生活,汉武帝时期建了数个规模宏大的宫殿群,还重新扩建秦朝的上林苑,工程耗费巨大,盐铁专营的钱也不够用了。

二、第二茬韭菜,反复卖爵

汉武帝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办法,那就是卖爵。

汉武帝有天突然规定:诏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其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凡是买了爵位的人,就可以免除劳役和兵役,买了武功爵的人,还可以当官免罪。

此项政策一出,商人们纷纷出资购买,汉武帝短时间内就赚得盆满钵满。

卖爵虽然短时间赚得多,但不是长远之计,因为爵位只能卖一次,之后就收不到钱了,而且卖爵免除劳役兵役等于变相减少了国家的劳动力,长远看国家得不偿失。

果然,花钱无度的武帝钱又不够花了,汉武帝便动起了歪脑筋,他决定抬高免除劳役兵役的门槛,进行爵位贬值。

以前买了爵位就能免除劳役兵役,现在不行了,爵位必须到千夫和五大夫才能免除徭役,这些爵位之下的还要照常服役,此令一出,富商大贾们便继续出资买更高的爵位,汉武帝又大赚了一笔,而那些只能买起小爵位的中产之家,只能再次成为汉武帝的劳动力,乖乖的服役。

汉武帝又割了一茬韭菜。

国有专营干了,爵位也卖了,按理说钱应该够了,但汉武帝很快钱又不够花了,战胜匈奴后,武帝在西域打了几次仗,又在匈奴吃了几次瘪,还得用钱,武帝想了想,终于走出了最后一步,他打算坑全国的商人一把,将他们一网打尽。

三、第三茬韭菜,告缗令,搜刮天下资产

汉武帝先颁布了一个行政令算缗令,规定商人要向国家主动呈报财产,老实交代家里有多少铜钱、金银、土地和房产,国家将对这些财产征收6%的税,6%的税不算高,看起来很仁慈,于是商人们大体申报了。

但商人吗,总会贪点小便宜,家里有多少钱只会选择性上报,不会全告诉别人,因此上报的财产和实际财产总有一定差距。

汉武帝早就料到了这一点。

汉武帝接着就发了一道告缗令,说凡是有商人隐瞒不报的,其他人都可以像官府告发,告了以后,官府查抄商人的全部财产,告密者可以分到一半。

汉武帝此令一出,大汉的穷人争相出动调查商户的财产,积极向政府举报,汉武帝任用一批酷吏专门受理这些案件,一查果然藏了不少钱和之前上报的不符,无数商人就这样白白成了无产者。

告缗令实行结束,政府和穷人们皆大欢喜,据说不少穷人依靠告缗发了财。

可好景不长,汉武帝的钱又不够花了,他决定对告缗进行一定修改。

他突然下令全国百姓都得申报财产,并将告缗推广到所有人身上,此令一出,人人自危,人人都可能被告发财产充公,那些穷人刚刚获得了财产,很快又被别人剥夺了,汉武帝再次赚得盆满钵满。

穷人们以为割了富人的韭菜,却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也被割了韭菜。

四、汉武帝被迫改革,恢复轻徭薄赋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武帝通过告缗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计,田大县数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整个民间的财富,被汉武帝收了个干净,汉武帝时期西汉人口约为4000多万,而成为奴婢的人竟多达1000多万,可见有多少人沦为了赤贫被迫卖身。

终于汉武帝有钱满足了所有欲望,但这不是没有代价的,汉武帝万年,盗贼蜂起,流民遍地,不少地方的百姓揭竿而起,秦亡的景象再次浮现,元丰四年,光关东的流民就多达200万人,汉武帝发现再不改革真要重蹈秦朝的覆辙了。

于是,汉武帝发下轮台罪己诏,细数自己上任以来的罪行,并对天下人道歉,武帝晚期取消了之前的苛政,恢复了文景时期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同时罢兵休战,不再穷兵黩武,声势浩大的土木工程也完全停下,这样天下的形势才安稳下来。

武帝之后的昭帝和霍光,大致维持了武帝后期的政策,休养生息,甚至废除了部分盐铁专营,这才让大汉王朝恢复了元气。

五、谁来约束汉武帝花钱的欲望?

对于汉武帝的造钱和敛财,史学家吕思勉这样评价:原也是做得的事,本应花一个钱的事,他做起来总的花个十个八个,而且绝不考察事情的先后缓急,按照财政情形次第举办,无论什么事情,总是想着就办,到钱不够了,再想法子,所以弄得左支右绌。

吕思勉的评价非常中肯,汉武帝是典型的官二代不知当家难,对于理财一窍不通,很多事情,明明一点钱就可以做他却能花个八倍的钱,比如通水渠,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汉武帝往往不加规划一并乱建,盲目兴工,导致大量水渠最后因无用而废弃。

再比如征伐匈奴本是捍卫国土的正义之举,但他在匈奴衰弱后仍然不时北征,轻功冒进,几场失败劳民伤财。还有从匈奴抢回的牛马他也不知分配,导致这些宝贵的牲畜没有落到百姓手里。

武帝本人经常几个大事一起做,完全超出了西汉的国力,征匈奴,通西域,建水渠,建宫殿,收南越本来应该依次进行,结果他偏要同时进行,妄图用一代人的时间完成几代人的事,导致百姓不堪重负苦不堪言,以至于秦亡之像显现。

汉武帝的花钱无度,劳民伤财让大汉一度濒临灭亡,但根本的原因还不是汉武帝的个人问题,而是君主专制下君主缺乏约束,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没有一个精英阶层去约束他,碰到文景这样明智的,尚可以维持,碰到汉武帝隋炀帝的很容易把国家搞垮。

18世纪英国的财政之所以良好,很大程度在于光荣革命后,君主的权力被衰弱,由议会掌握财政,避免了之前英王胡乱花钱从而劳民伤财的弊端,与英国相比,更为专制的法国就难以解决财政问题,因为路易十四的好大喜功,荒淫无度不受约束,当路易十六想要解决问题时,已经来不及了。

君主敛财的手段往往也是短期的,比如汉武帝的告缗令和卖爵,长远看都是既不利于国家发展,会导致税基越来越小,而中国的商人也因为一次次的洗劫而无法发展为资产阶级,中国商人在皇帝面前一直没有什么地位,只是奶牛一般的存在。

这些弊端在汉代时不是大问题,但到了清代和之后,这一问题就真成了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