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医生的2020年度图书:“它带我走出生活的庸常”

“书米”们早,今天是2020年12月31日,这意味着,2020终于要“滚蛋”了。
这一年,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很多动荡的大事,尤其是疫情,让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乃至命运,都发生了摇摆甚至受到重创:居家数月、学业被迫中断、被迫失业、异地恋、失去亲人……这一年,没有人是容易的。所以书单君想跟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你说一句:“辛苦了!你很棒,挺过了这么艰难的2020。”而幸运的是,我们还有一个一直不曾离开的伙伴:书籍。趁着年末之际,书单君也想带大家回顾这充满不安与焦虑的一年,书籍如何帮助人们构建了一座精神上的避难所。有意思的一点是,今年阅读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人们不再仅限于“看”书,更多的是“听”书。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喜马拉雅日均播放量比去年增长56%。或许,比起书籍本身,有声音的陪伴更能抚慰人们遭遇灾难时孤独和脆弱的心灵。

一、那些有书籍陪伴的日日夜夜

1.击倒无聊,缓解焦虑

今年6月,高质量悬疑网剧《隐秘的角落》火出圈了,改编自网络作者紫金陈的书《坏小孩》。无聊了大半年的全国人民终于抓住一个可以娱乐身心的“救命稻草”,一夜之间,爬山梗传遍全网。

因为疫情,寒假时长被拉长到4个月,在家快憋坏的 @Yoyo就是疯狂追剧的一份子。但作为原著粉的她,看完剧后觉得意犹未尽,意外发现喜马拉雅App上出了有声书。她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每天从早听到晚。因为演绎得很生动,而且更还原原著,她把有声书听了不下10遍,“老妈还以为我在刻苦努力地听英文,也不骂我了哈哈哈。”据喜马拉雅数据显示,《坏小孩》《长夜难明》等有声书在影视剧热播后涨了一千多万播放量。

更重要的是,耳朵有声音陪伴,情绪跟着剧情起伏,原本难以消磨的日子,又变得鲜活起来。
书单君一直觉得,书籍是一种易得又持久的快乐制造机,不管是看书还是听书,无聊了随时都可以进入一本有趣的书,收获一段美好的时光。而疫情让我们重新反思:我们平常是不是太不珍惜这唾手可得的快乐了?

2.身体被禁锢,灵魂在书中徜徉

对于这一年,很多人最先回忆起来的,应该是足不能出户的日子了。但也因此多出了空闲的时间,今年豆瓣书影音的总结,不少人都表示比往年多看了不少书。网友@陈千千说,4、5月份失业在家的时候,每天只做三件事:看书、吃饭、睡觉。有时一天的看书时间长达8小时,两个月看了30多本书。“一头埋进书的世界里,我可以暂时把失业啊疫情啊都抛在脑后,进入一种心流状态,每天都觉得充实和满足。”

但是,我知道更多人在这种时刻,反而是看不进书的。在武汉隔离的@西尘楼就因为焦虑,没办法静下心来看书,他每天盯着手机,看着不断上涨的确诊人数、家里逐渐减少的冰箱囤货,很害怕某一天就捱不下去了……后来,他发现了另一个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听书。做家务的时候听、做饭的时候听、在客厅里来回踱步数地板砖儿的时候听、嗑瓜子的时候听……不知不觉,他居然听完了不少公认难读的经典文学名著!

《红楼梦》、《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这些以往拿起来就犯困的书,反而通过听这种门槛更低的形式,全都吸收了一遍。虽然被困在武汉,但通过听书,西尘楼感觉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平和,我想,这正是越来越多人爱上听书的原因,声音加上书籍,可以给心灵双倍的慰藉。和西尘楼一样爱上听书的,还有在河南周口服装厂工作的@言言。厂里恢复上班后,她又开心又苦恼,开心是因为厂子没倒,苦恼是工作太枯燥了——每天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7点,要一直埋头坐在缝纫机前。

在小姐妹的推荐下,言言开始听起了有声书,她大部分时候听的都是网络小说,自己会代入剧情,遇到渣男主就很生气,遇到甜甜的剧情又跟着笑。有一次同事问她怎么哭了,她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听书听哭了,怕被笑话。

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加上超长的工作时间,生活里几乎没有任何娱乐,言言快被这乏善可陈的日子挤压得透不过气来。但她那颗热爱生活的心,还总是想折腾一下:比如,灵光一闪在缝纫机的“头顶”别一枝玫瑰。

而现在,有声书就像是这朵玫瑰,让她的生活更有滋有味起来。身虽不能至,但通过耳朵,她可以去徜徉更大的世界。

 

3.从书中获得劈开现实困境的力量

比尔盖茨在总结今年的阅读情况时表示,在困难时期(2020年毫无疑问可以称得上是“困难时期”),喜欢阅读的人会求助于各种不同的书籍,他自己就是如此。疫情期间意外走红、圈粉无数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在2月份“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活动上,也建议大家多阅读和疫情相关的书籍,比如加缪经典小说《鼠疫》、约翰·M·巴里《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等。张文宏说:“当你清楚历史上这些疫情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时候,就会知道,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了解就没有恐惧,如果不了解就都是恐惧。”

书单君也时常感慨,幸好有书为谋,让我们得以从历史照见当下,获得劈开残酷现实困境的力量。就像书单那句slogan一样:“我们困惑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04 在困顿和苦难中重新收获坚定和平静 今年,还有两本特别的书进入了全民视线:《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和《目光》。2月份,一位小哥在方舱医院捧着一本书在读的照片走红网络,当时他正在读的就是这本《政治秩序的起源》。被确诊新冠肺炎后,仍然能镇定自若、心无旁骛地阅读,这种别样的从容令人惊讶,也给人鼓舞——书籍真的可以给人超越现实的平静力量。

第二本书《目光》,是来自另一个轰动全网的新闻主人公,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恶性伤医事件受害者陶勇。他写作的这本文学随笔《目光》,被很多人评为“2020年度最佳好书”,网友@又佳-说,看完哭了一个晚上没停下来,想象不到世界上会有这么温柔的人。书里有陶医生和患者的故事,也有他对善恶、理想、生死、从医选择的思考。无妄之灾没有把陶勇打垮,反而让他有了更坚定的信念,而这种坚定又通过书传递给成千上万个读者。他说:“我不是神,但我愿意继续发出微光。”

医生陶勇

在辽宁疾控中心工作的@小猫,就是其中一位跟随微光的人。她平常下班,坐班车回家的时候,会在喜马拉雅上听小说,主播多变的声音让她很容易代入其中,获取力量。小猫最爱听的一本是蝴蝶蓝的电竞小说《全职高手》,主角叶修受到打击,被赶出了俱乐部,但他不轻易屈服于困难,而是从一个小小的网管一步步向上爬,重新登上游戏届的巅峰。尽管故事很套路,但仍然鼓舞了小猫:既然他都可以绝处逢生,我为何不拼搏一下呢?这种热血也延续到了今年特殊的工作中:“当我穿上整套防护服上街消毒的时候,觉得自己比小说里的男主角还要强大。”在困顿和磨难面前,我们需要的正是坚定,书籍可以给我们带来这种力量。

 

二、阅读的世界,比你想象的更丰富

作为一个推荐书的公众号,书单始终相信书籍的力量,也提倡大家多阅读。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的含义正在变得更丰富:以往捧着一本纸质书读才叫读书,但现在,有了电子书、有声书、视频读书等等……在书单君看来,阅读重要的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你从阅读中获得了什么。在今年这种特殊的时刻,越来越多人选择了陪伴感、代入感更强、阅读门槛更低的“听书”形式。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和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继续较快增长,有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30.3%,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34.7% 。而且,听书的群体和内容也超出了我们以往的想象:公园遛弯儿的老大爷每天外放武侠小说、退休的老奶奶沉迷于听言情小说、长途司机爱听郭德纲于谦讲段子、小孩喜欢听《三国演义》广播剧……

就在昨天,12月30日,喜马拉雅年终特别策划正式上线。以“陪你听·见更大的世界”为主题,2020年度收听报告、年度巅峰榜、百大主播榜依次揭晓,共同记录这一年声音世界的关键词与难忘瞬间。

我们发现,不仅是我们喜欢听书,很多我们熟悉的演员、作家、社会名人也是听书的忠实爱好者,喜马拉雅的年终特别策划邀请了蔡骏、范晔、李光洁、陶勇、王明军、吴晓波、熊三木、咏梅、叶倾城、赵声良、朱珠分享他们“2020在听的书”。

如果你不知道听什么,不妨看看他们推荐的: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推荐的是《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樊锦诗先生自北大毕业后在敦煌研究所工作了40多年,被誉为‘敦煌女儿’,如今聆听田洪涛老师演播的有声书,情真意切,声入人心”。眼科医生陶勇在工作之余,则经常听《三体》广播剧,重温书中浩瀚广袤的世界,“激发我对科学、哲学和医学的思考,带我走出生活的庸常”。

悬疑作家蔡骏2020年在听的书是《我的名字叫红》,“优秀的小说能给人以灵感。几乎每一句作者的精妙之语,都能给我打开一扇隐秘的灵感之门”。

演员朱珠则最爱《傅雷家书》,“一位博学多识,有宝贵人生感悟的人,对儿子发自肺腑、毫无保留的分享和教诲,我们应该多读几遍,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