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预知未来战争样貌 探索AI人工智能自主性影响

战争是人类史的一环,战争的特性在历史上不断改变,导致变迁的关键经常是应用新科技,引进新的军事科技就有机会压制既有战术。举例来说,在美国南北战争亮相的新科技包括春田式步枪和大量火炮。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机械枪进步,壕沟战因应而生,壕沟战造成的是西线将近四年人员动弹不得,战死者不计其数,终于在终战前的1917年间问世的坦克车和战机让战争推进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高科技军武竞争,彻底扭转了现代战争的本质,从雷达、喷射机到迈向外太空。各国军方要设法应用新科技才能领先群伦,人工智能的浮现成为引领局势的关键。

机器能否思考?魔鬼终结者会不会问世?

AI人工智能为资讯科学次领域,目标是研发出模拟人类认知的机器,这些机器学习并解决问题,目前的人工智能就是深度学习与模式匹配的演算法。

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英国数学家、资讯科学家兼理论生物学家,在二战中研发电脑解密技术,后又提出图灵机的概念,图灵在经典论文电机与智慧中论述,电脑若能以智性回复人类,就理应视为具备智慧;艾伦图灵死后两年,达特茅斯会议于 1956 年举行,人工智能由约翰麦卡锡首度定名,让图灵的遗泽得以延续至今。

《未来战事》剧照

提到人工智能,有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科幻电影《终结者》或是2001 太空漫步的海尔,事实上,当今尖端科技还只是弱人工智能能力相当有限,仅止于演算法涵盖的少数功能。最可能发展应用人工智能的领域就是军中所谓麻烦危险的任务,如:上战场护送伤兵离开,人工智能让许多仰赖人力的事务委派或是转移给机器人。

人工智能与自主性对未来战事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讨论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是:自主性,依定义而言,复杂度稍逊于人工智能,严格论述,并不能将两者合并混用;自主性较具哲学意涵,意指无需引导控制就能独立作业,系统装载人工智能,就具备自主性的潜能,自主武器历史悠久,越战所使用的地雷就是早期范例,地雷在埋进土里后完全脱离制造者掌握仍可持续运作,满足了若干参数,如:人员踩上,武器于是引爆产生致命效果;自主性需要大量的辨识系统,这类系统在研发时就曾引起极大的争议。

伊隆马斯克担忧配备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会压制人类智能,他指出,若有一小群少数人在未来研发出通用人工智能,就能统治整个世界;自主武器系统如何做出决策恐怕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