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最新装具拿最旧的枪 越战美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

越战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深度参与其中。在这场战争中,海军陆战队坦克兵采用了不少当时最新的装具,不过他们的武器,恐怕是参战美军里最旧的。

防弹衣

对于越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坦克兵乃至全体参战美军来说,尼龙防弹衣是个参战的新装具。头戴蒙有迷彩盔罩的M1钢盔,身穿“马甲”,胸挂L形手电,端着M14或M16突击步枪成为越战美国大兵的经典形象。

美国海军陆战队坦克部队在越战时期装备的防弹衣有3种:M-1951、M-1955和M-1969。M-1951式防弹衣实际上在20世纪50年代末已经在某些热点冲突地区前线配发给美国陆军步兵部队。

试穿M1951

为拉链无袖夹克式样,重量7.75磅(3.5千克),材料为防水尼龙,胸部上半部分和肩膀是尼龙的柔性垫,而胸部下半部分、背部和腹部是可完全的多伦(玻璃钢)板。
这种防弹衣外侧有两个衣袋,配腰带,腰带主要是为了挂手枪套已经类似的单兵装具。
根据美国陆军的统计,这种防弹衣能偏转了大约65%的各类弹药,75%的炸弹破片和25%的轻武器射击。将躯干伤口减少了60%至70%,伤痛减少了25%至35%。
但是它有个很大的缺点——闷热,这个缺点在另外两种防弹衣上也是很明显的。

M-1955防弹衣是在M-1951式防弹衣上升级而来,防弹衣有23个5 1/4平方英寸(33.8平方厘米),1/8英寸(0.31厘米)厚的多伦(玻璃钢)板。这些防弹材料为13层尼龙。重量为10磅3盎司(4.56千克),成本为47美元。M-1955在右肩上加了一条挂绳,方便在行军时携带突击步枪。在20世纪60年代末,许多M-1955背心上增加了两个大的前口袋。

M-1955防弹衣

M-1969式防弹衣在式样上最大的改动是增加了衣领,另外还加上了手雷扣,甚至在加上笔袋来容纳圆珠笔。而防弹材料改为12层尼龙,重量有所下降,为8.5磅(3.85千克),成本为每件35美元。

海军陆战队穿M69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战时使用防弹衣的一大特色是在背后用醒目的巨型字体印上自己的名字。当然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穿的是别人的防弹衣,也只会草草在上方补上自己的名字,对原来的名字不做涂抹或改动。

当然坦克兵一般在坦克车内,自然是无需穿防弹衣的,只有车长会频繁露出上半身观察态势,所以通常会穿。

坦克头盔

越战时期,美军坦克部队终于换掉了二战时代的M1938“大狗叔叔”坦克头盔,戴上了T56-6坦克头盔。

这种头盔的盔体几乎是一个球形,材质为玻璃钢,重量较轻。将送话器和耳机都整合在头盔里,有MK-525/G和MK-1036/G两种通信耳麦系统。

T56-6坦克头盔

网上有说法称美国明星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在参军的时候戴过T56-6头盔,但是从他1960年主演的电影《大兵的烦恼》中可以看出,他佩戴的依然是M1938头盔。

猫王的坦克头盔

不过,解放军倒是引进过T56-6头盔,目的是与从西方进口的坦克电台所搭配。有些中文资料写作CVC T56-6或者CVC头盔,其实CVC是战斗车辆车组成员(Combat Vehicle Crew)的缩写,不是型号。

解放军的T56-6

美军的作战部队对T56-6头盔的指责较多,比如头盔的壳体较大,防护性能不够好,在越南这种热带雨林气候中显得闷热难受。所以,美军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寻求替代方案。1973年,美军开始用DH-132头盔替换T-56-6式。不过暂时没有发现越战前线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坦克部队大规模换发DH-132的照片。
顺便,DH-132头盔沿用至今,其改进型到现在依然是美军M1系列坦克,M2步兵战车等车组的制式头盔。

DH-132头盔

军服军靴

越战时代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坦克兵和二战时代类似,除了坦克兵特有的少数装具和徽章之外,军服大体和步兵类似,他们也穿M62式军服。

M62军服是灰绿色棉质平纹布质地,受时代科技限制,既不透气,也不吸汗,也不是阻燃材料,上衣内侧有地图口袋,单扣固定。随着战争的进行,大致有三种样式变化:
第一种:扣子为塑料材质,明扣,斜角口袋。有肩袢,袖子有可调节的袖口,可以卷起来。每个口袋的底部都有排水孔。
第二种:改为暗扣,带腰袢。
第三种:平纹布质地或者尼龙,取消肩袢,腰袢。

M48坦克车组

顺便,这种军服虽然是单色,非迷彩样式,不过在越战美军中并不独特。现代人去看越战时期的照片,反映越战的影视剧,也会发现这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量的美军穿着单色军服作战。
作为对照,南越军队的迷彩服普及率倒是很高,他们的迷彩服样式甚至比美军要多。

通过一些显著特征可以分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和美国陆军的士兵:
左胸口袋上的海军陆战队标志;
海军陆战队的腰带是针扣皮带,而陆军是板扣皮带;
如果带着携行包,上面也有军种标志和部队标志;

坦克兵们通常在领口或者胸前佩戴鲜明的军衔标志,原因很简单,他们坐在坦克里,不怕被“重点照顾”,而步兵部队的士官和军官有时候会选择不带军衔标志。

美军刚参加越战的时候,配发的是真皮制的黑色军靴,铝制扣眼,橡胶底。高层认为袜子必须防潮,防打滑和腿脚起泡,还给坦克兵配发了羊毛混纺的袜子。这种搭配确实能保护在坦克上作业的坦克兵,不过并不适合越南的实际情况。
因此,美军后来因地制宜,开始配发一种名叫“丛林靴”,靴筒改为绿色尼龙,靴面改为皮革和绿色尼龙,增加了排水孔,橡胶靴底很厚,还加了块金属板,目的是提防越共布置的竹签/木桩陷阱。在热带雨林中,丛林靴的透气散热稍好一些,但是防水性依然较差。为此,美国大兵们自嘲说,至少有排水孔,就不用踩着靴子里的水走路了。

丛林靴

海军陆战队的军帽和陆军接近,起初是圆筒帽,后来是棒球帽样式,两种样式都有两个通风孔,另外还配发奔尼帽。

越战中的奔尼帽

 

旧式武器

由于坦克部队不太可能使用轻武器作战,所以配发的依然是旧式武器——M1911勃朗宁手枪、M1A1汤姆森冲锋枪和M3A1注油器(或者叫黄油枪)冲锋枪,解放军当年都缴获过不少。

M1911勃朗宁手枪在美军中服役长达74年——从1911年到1985年,在中国外号大眼撸子,得名于其0.45英寸(11.43毫米)口径,比当时中国常见的所有手枪口径都大。由于携带方便,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坦克兵中很受欢迎。

大眼撸子

不过M1A1汤姆森冲锋枪和M3A1注油器冲锋枪就不那么受欢迎了。
这两种冲锋枪的重量一点不轻,汤姆森冲锋枪3.75千克,黄油枪3.67千克,而M14步枪4.5千克,M16步枪3.9千克。
但冲锋枪发射的是手枪子弹,射程近,威力也不足。所以,很多坦克车组都想办法搞来M14和M16放在坦克里应急。

手持汤姆森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

这两种冲锋枪也曾被解放军大量缴获过,刚开始对于缺乏冲锋枪的解放军来说,是个新奇武器,得到了“简直就是小机枪”的评价。不过,在解放军决定苏械化之前,曾认真考虑大批量仿制生产的不是美式冲锋枪,而是发射短步枪子弹的M1卡宾枪。
尽管如此,美军坦克部队不但在越战中依然大量装备M3冲锋枪,甚至一直沿用到1991年海湾战争。

冷战时代的M3冲锋枪

按今天的观点来看,美国海军陆战队坦克兵的单兵装备并不适合当时的作战环境,不过美军高层还是对其寄予厚望,将他们部署在南越的最北边,既要对付游击队,也要直面北越正规军。不过,这些装备在实战中表现出的优缺点依然为之后的发展,指出了可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