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

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

谎话、弥天大谎与数字

电影《楚门的世界》,当楚门要走出虚假世界时,真人秀导演基斯督告诉楚门:

“外面的世界与我给你的世界一样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里,你什么都不用怕。”

楚门回过头鞠了一躬,幽默地说:

“如果再也不能见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然后他打开门,义无反顾走向真实的世界。

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

真实的世界也许糟糕,但它贵在真,贵在由自己掌控。

这几天,马蜂窝公司疑似数据造假事件持续发酵。

一个名叫乎睿数据的团队和一位叫梓泉的写作者,曝光了体量过百亿的互联网公司马蜂窝涉嫌点评内容造假、抄袭。

马蜂窝是知名旅游网站,特色是拥有大量用户自己写的“旅游攻略”、“游记分享”,也包括一些对旅游周边的餐饮、酒店、商店等的点评。

书单君每次到某地旅游,一般也习惯看一看去过的人怎么玩怎么说,比如订哪一家酒店合适,哪一家餐饮店的饭菜好吃又便宜。

但是,如果点评都是抄袭的、假的,那势必会影响我的消费取向。

讲实话,我不太赞同爆料者称马蜂窝为“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但马蜂窝的回应我觉得相当没诚意。

比如,马蜂窝号称拥有2100万条真实点评,这也是它标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在回应中它却称这个数据只占整体数据量的2.91%。

这好像是说,就算点评数据造假,也没什么大不了。这种态度真不行,弱化错误的影响力,顺便不惜否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

再者,它又坚称那些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占比微乎其微。

爆料者一共曝光了7454个抄袭账号,相对他们自称过亿用户量,确实不多。

但爆料者认为,造假账号数量不多,可这些账号贡献的点评数量却占了85%,造假的字数占整个点评总字数的77%。

另外,马蜂窝在回应中将数据造假的责任推给平台上的“不法商家”,也是甩锅。

爆料者用事实证明,那些用翻译软件从国外翻译、搬运过来的成千上万条逻辑不通的点评,不可能是商家自己弄过来的。

大量几乎一模一样的灌水回应,同样不可能是商家所为。

自家公司员工用户在各类活动中得奖12次,又怎么可能是商家所为?

更值得深思的是,据说爆料者拿到证据后,曾经找过多家科技媒体,但听说是马蜂窝都选择了沉默。

其实包括业内的许多媒体、专家或从业者在内,对于数据造假一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社区数据造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

但是,皇帝有没有穿衣服,终究要有个小孩指出来。

信息化时代,我们今天一切行为,吃喝拉撒睡,包括思维模式,几乎都已经数据化。

买什么品牌衣服,吃哪家餐馆的菜,去哪里看病,坐哪条公交路线上班,都会生产出数据,同时也会参考各种信息、数据。

所以,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数据造假不啻于造一个“楚门的世界”。

哲学家鲍德里亚说:

“只要你给我一条准确的信息,我就能为你改变整个世界。”

可惜的是,我们今天生活的数据时代,数据准确性却频频遭受质疑。

所以有人说:“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话、弥天大谎与数字。”

更可怕的是,数据不仅可能造假,而且大数据的运营、管理和操纵始终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

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

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

我们正在变得像“草芥一般无足轻重”

历史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一书中,曾描绘过一个可怕的未来人类境况:

“大数据算法可能导致数字独裁,也就是所有权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而大多数人不只是被剥削,还面临更糟的局面:如草芥般无足轻重。”

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

这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预言,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现实。原因在于,如今人类的技术已经足以改变基因,包括我们的大脑和思想偏好。

所有自由意志的理念,在技术面前都可能被击碎。

从2016年开始,Facebook就一直被人指责操控美国总统大选。

但指责一直局限于平台上虚假新闻泛滥,没有证据,许多人只是将信将疑。

直到今年,有证据表明,Facebook用户信息确实存在大规模泄露,引发公众恐慌。

一家名叫剑桥分析的数据公司,窃取了5000万Facebook用户资料。

他们根据这些用户日常喜好、性格特点和教育水平,预测他们的政治倾向,然后精准投放信息,以达到洗脑的效果,从而帮助特朗普当选。

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

美国总统大选中,不同政党投入大量资金做政治宣传,并不违规也不奇怪。

但先偷取用户隐私,再实施精准洗脑,那就已经超出正常宣传,而是操纵选民认知。

连认知都能如此控制,也难怪赫拉利担忧我们像“草芥一般无足轻重”。

他在书里用了一个形象的类比,证明个人意志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脆弱性:

“如果有只蚊子在耳边嗡嗡扰人清梦,我们有办法杀死它;但如果有个想法回荡脑海令人难以成眠,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怎样才能‘杀掉’这个想法。”

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

精准投放信息这事,国内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在干。

这件事本身,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这项技术如果被人恶意利用,达到一些不可预知的结果,那就显得特别恐怖。

当然,技术本身都是中性的。

我们担心的不是大数据本身,而是数据被人垄断,从而恶意操控、篡改和造假。

许多人并不承认“数据垄断”这个说法,但数据集中在少数独角兽和寡头公司手里,并形成巨大的管理黑洞,这是事实。

去年,顺丰和菜鸟大战,引起舆论关注,甚至引起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先是菜鸟指责顺丰关闭对菜鸟的数据接口,顺丰曝出猛料称是菜鸟率先发难封杀丰巢,最终目的是为了让顺丰由使用腾讯云切换到阿里云。

双方都拿用户“信息安全”说事,但背后实际就是数据竞争,谁掌握数据优势,谁就有话语权

这种争夺如果不加节制,是真可能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

这些年,一些大型电商平台预售或销售数据异常,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些拥有数据垄断优势的平台,一直在淡化事件的严重性,但事实证明数据异常不是孤例。

尤其是在促销季,人为篡改和干扰销售数据,据说也是行业潜规则。

我们要如何管理大型独角兽企业的数据造假呢?一篇分析文章无奈地说道:

“反正只是数据‘造假’而已,又没有‘裁判员’来审核这些信息的真假,只要企业自己能够自圆其说。”

“没有裁判员”,是数据造假管理黑洞的根本原因。

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

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

假的,不会是真的;错的,不会是对的

自然灾害、饥饿、疾病,都是外在风险。

我们发明了各种科学技术、现代组织,以抵御和消化这些风险。

但现代社会的许多风险,恰恰是来自我们用于抵抗传统风险的现代技术。

这就是社会学家贝克所说的“风险社会”,此时所谓的风险,是一种“被制造出的风险”。

这种风险的特点是,科技发展越快、越成功,风险可能越多。

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

比较有意思的是,许多专家相信,信息时代里的大数据技术,可以用来抵御贝克所说的现代风险。

比如,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人们利用社交媒体数据与公共卫生数据,通过对感冒药销量、历史数据、儿童就诊率及推特文本分析,成功预测了大面积流感爆发、传播及分布情况。

再比如,在《大数据》一书中,作者涂子沛描述过纽约警察利用地铁抢劫案数据,部署和调配辖区内警力的故事。

因为这项技术,纽约的地铁抢劫案下降了27%。

但吊诡的是,大数据技术被利用于抵御现代社会风险的同时,也像贝克预言的那样:技术本身也在生产风险。

比如,隐私泄露,数据造假,舆论操控,认知塑造。

由大数据衍生而出的风险,未来是不是需要新的技术加以抵抗呢?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人类认知风险的能力,始终是滞后于技术发展的

所以要抵御像大数据这类新兴风险,许多时候只能依赖自我约束。因为,新的法律还没跟上,新的技术也没那么快出现。

有些仔细观察当下各个行业数据造假风险,就会发现,人们总是将其视为行业“潜规则”。

电商、旅游、媒体、政府机构、环保等等领域的中数据造假,无一不是如此。

原因就在于:新技术快速来临,旧的秩序失效了,但新的秩序还没建立,出现了短暂的秩序“真空”。

社会学家称这种现象叫“失范”。如今许多行业内的大数据,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但这不是否认真假之别的借口,也不是“马蜂窝们”逃避责任的理由。

对于任何一家面向未来,试图走得更为长远的伟大公司而言,都需自律的品质。

伟大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这话适用于管理者,同样也适用于一家公司。

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每个人、每个公司心里都该有点数。

毕竟,潜规则,不是明规则;假的,不会是真的;错的,也不会是对的。

估值175亿独角兽疑数据造假:吃喝玩乐都被操控,你活得像棵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