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0至尊纪念版发售 售价5299值得买吗

之前在雷军的一场演讲中,雷军给我们带来了小米旗下的多款以几年小米 10 周年为主旋律的产品,其中有很吸睛的透明电视,也有很多网友高度关心的手机新品。

手机新品主要是小米对今年上半年已经推出过的产品做的迭代升级款,一个是基于小米 10 升级的「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另一款是红米 K30 至尊纪念版。今天我们主要聚焦的是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

这款产品推出有一段时间了,昨天是这款产品正式开售的日子。价格大家也都看过了,这里笔者也不卖什么关子。产品售价 5299 元起,从价格来看是一款实实在在的「高端货」。

这年头 iPhone 11 已经走到 4000 元以下了,苹果已然走起了「降价流」,而国内厂商在这年头却再往一个相反的方向走,让自家的产品去冲击更高端的价位,其中小米是这几年里面转变最大的一家,毕竟小米此前并没有哪一款旗舰是做到了「真正的高端」。

小米实现的是从「只卖性价比产品」到「性价比产品和品质产品都卖」的一个变革,对于小米来说,从营收角度来说这是有重大利好的,华为过去的收入就很能体现这一点。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高端产品利润空间更大,高端产品走量走出去了,对于拉动总体的营收是非常有效的。虽然说小米冲高端有情怀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小米现在也是上市企业了,雷军不可能和他的投资人们大谈情怀,他们谈的必然是营收,这一步棋小米其实已经计划已久。

之前的小米 10 系列本来是想冲个高端,特别是小米 10 Pro,但是在有友商的衬托下反而成了性价比产品,没有冲成。所以这一次小米直接来了个「至尊纪念版」,来圆自己的高端梦。

今年下半年小米这个主品牌推出的旗舰机基本上都是走比较高端的路线了,除了这一次的新机,之后可能会推出的 MIX 系列新机也很显然会走一个比较高端的路线。

在这款高端产品上,小米很少见地堆迭了很多的新东西进去,包括 120 倍的变焦、120W 的充电、120Hz 的 AMOLED 屏。这些东西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其实体验的提升有限,「概念」占了更多的成分,「实用」并不是第一位,以至于这款颇有一种看上去很厉害,拿到手之后「嗯,就那么回事」的感觉。

加上「国产」、「情怀」的 Buff,流量上来了,价格上来了,一款高端产品就这么诞生了。确实,这款产品凭借着它的硬实力打动了不少人,但是从产品本身来看,我们作为消费者用 5299 元买来的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它到底值不值,这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而且是需要我们撇开这些 Buff、光环来带看待的问题。

核心硬件上,小米这一款产品其实和其他产品并没有很多的不同,高通骁龙 865,没有 2K 的 120Hz AMOLED,起步 8GB + 128GB 的标准存储套餐,其实这一套下来,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提供的体验甚至并不优于即将到来的一批高通骁龙 865 Plus 旗舰,或者今年上半年的某一些产品。

在硬件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下,核心硬件上想要做出区别确实很难,以至于厂商都期望能够在一些可以做出差异的点上做出一些优势,比如说屏幕。OPPO 和一加走三星的高价定制,拿来了独家的顶级屏,已经把这一个优势锁定,小米后面想要补上这个优势,只能寄期望于其他的屏厂。

为了让消费者能够忽略掉这个落后,小米在营销上采取的策略是很巧妙的。对于这种营销模式,笔者并不是很赞同,因为这种营销模式容易给消费者灌输一些很错误的东西,让消费者对手机厂商产生一种盲目的崇拜感,甚至会把一些诸如民族自豪感之类的情绪代入到自己对一家手机厂商的看法里。

虽然为情怀、为这些所谓的亮点买单是个人的选择,但是笔者个人认为消费者购买手机只是一个很纯粹的钱物交易的行为,货好不好是第一位的,支持产业链这些事情其实和我们这些消费者是否选择买单并没有那么大的关联,因为这实际上是一种「结果」。

这一块的发展其实主要是靠手机厂商和供应链的企业大量的先期投入,消费者大量买单是他们投入之后的一个好的「成果」,这个成果会对先期投入起到一个正向的反馈,影响下一轮研发的先期投入。

消费者的支持实际上是在夸大这一个「成果」,进而形成一个比较积极的正向反馈。但是站在行业的角度,一个真实的反馈,真实的「成果」其实是更有利于发展的,这种夸大成果的做法反而是适得其反。

至于 120Hz 屏幕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一类问题,笔者已经讨论了很多,这种数值的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这也不完全是一件好事,毕竟如果我们对于厂商这些数值提升总是能感到激动和满足,厂商或许也不太想在手机的其他方面做创新,而是绞尽脑汁去拼数值。

对于这块屏幕,唯一值得夸赞的地方是 10bit 的色彩,但是很遗憾的是,它是手机,不是 PC。对于手机来说 10bit 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它在很多场景下是没有很大意义的,资源本身就跟不上。

手机本身的屏幕大小也十分有限,色彩方面的差距其实并没有官方的宣传资料显示得这么离谱,对于这款产品来说,这一个特性存在的意义更多在于提升拍摄的体验,提升照片出图的质量,而且这个质量在产品上是直接可见的,不需要其他专业的设备。

说到拍照,这款产品的拍照主推的 120x 变焦笔者就不再提了,纯粹玩数值,日常使用基本鸡肋。传感器方面还是往大底的方向走,不过思路有所变化,小米这一次做的是单位像素大小的提升,而不是堆迭像素量,这一点对于拍照质量来说很关键。

整个相机模组的堆迭是按照华为、三星的路子来做的,小米其实没有多少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在里面,更多是我要堆高这个参数去和别人拼。

这使得这款产品本身 DxOMark 分数有了,营销点有了,但是它还是很难给消费者刻下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笔者个人来看,小米这一套配置是堆起来了,但是从普通消费者的感觉来说,消费者能够感知到的并不会比「一亿像素」来得强烈。

在这款产品上,最能够刺激消费者神经的应该是 120W 充电,23 分钟充满到 100%,这是一个很梦幻的数据,而且是真实实装在产品上的,买到手的朋友都可以体验到。

关于高瓦数充电有没有意义这件事,笔者在之前的文章里讨论了不少,这里不再赘述。对于某些朋友来说,这个提升的意义很大,但同样对于某些朋友来说,这个提升是毫无意义的,纯粹拼个数值。

4500mAh 经典值的电池容量,整机的重量在 220g,厚度 9.45mm,为了达到这么高速的快充,很显然电池方面小米其实是做了所谓的「容量牺牲」,换成更低功率的快充,同样的三维下做到 4800 甚至 5000mAh 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快充这个点,其实对于小米来说看似很厉害,但实际上由于各家都在冲这个高数值,以至于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能够得到的优势很有限,小米手上的方案也并不是行业内最佳、同样功率下最快的。

这几个点一说完,整款机子其实也没什么其他亮点可以再说了,对于旗舰机来说,由于各家现在堆料普遍都上来了,以至于很多能说的点也都变得普通了起来。

你可以看到,屏幕、拍照、充电这三个点是这款产品的主要创新,但这个主要创新主要还是源于供应链合作,小米做的主要还是包装、方案整合。之所以这款产品能够成为话题,主要还是因为小米这一波营销来得比较给力。

就产品本身来说,5299 元笔者个人认为是溢价相对有一些高的,作为一款高端旗舰,这三个亮点其实是很普通的,没有什么很大的创新意义可言,第一眼看过去能让很多人惊呼厉害,但是仔细再看其实真的就是这么回事,提升还是这么些东西,而且就是这么回事。

国内厂商的高端旗舰欠缺的是可以长期保持的优势,而且是独特优势。这种优势靠供应链其实是做不来的,即使你独占了供应链的方案,比如华为独占的、他们和索尼合作的 CMOS,这并不能让华为的产品形成长期的独特优势,拍照这个点并不是华为一家强。

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品牌总是推出一个又一个的、大家其实砸钱都能做出来的亮点来吸引消费者,并没有一些自己很独特的、其他厂商想要做到、想要超越很困难的东西。

这使得很多所谓的高端旗舰其实真实体验下来并没有很多的高端感,拿到手里东西确实感觉有品质,但是使用体验还是那么回事,与其他品牌的产品,甚至是自家的廉价旗舰拉不开很鲜明的差距。

这其实是有很大问题的,而且背后牵扯到的已经不仅仅只是创新,还有厂商设计、研发、生产产品的这一整套模式,只能说这个情况走到现在其实很难发生什么变化了,虽然我们在提升硬件国产率,提升产品的品质感去拼三星和苹果,但是最终的结果,其实真的还不见得是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