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悲情剧情贯穿笑点

太多电影总是告诉我们一切都会过去,于是我们习惯了差不多两小时银幕上的是非恩怨都会风轻云淡,或许我们会因此落下几滴泪,仿佛那些也与我们有关。可是遗憾的是这样的释怀往往撑不太久,一旦我们离开电影转身回到生活,我们还是没办法像那些电影里的人物一样洒脱。差不多是这样的心情好一阵子,让我以为我几乎丧失了观赏电影的乐趣,电影的走向总是两端,乐观与悲观中往往没有折衷,让我清楚分辨电影终究只能是电影不会成为我的一部分。

那些几乎是无法轻易说出的忧喜参半,那些无法永远热血却保有的一丝希望,对于过于平静而失去活力的担忧,竟让我在《海边的曼彻斯特》电影里的每一个画面都产生共鸣,因为它如此诚实坦白关于生活的灰阶地带,那些大部分电影不愿意告诉我们的它都没有回避,无能为力的重量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彻底。

与其说《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完整的电影,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完整的人还比较贴近。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透过主角李钱德勒的外显个性,一路到一桩意外让观众走进他的过往,然后或许我们能懂得一些,以及一辈子我们都无法明白的另一些。关于那些人,那些过去与那些事。在某一刻触动了脑海里的按钮,然后又乍然停止,那些曾经是如此亲密现在却再也不再的,那些爱过的,那些永远无法弭补的,电影拼凑的不单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大地自顾自地四季更迭中,关于一个选择让自己永远活在冬日里的人的故事。

《海边的曼彻斯特》电影手法高明,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都富含极高张力。故事的两个主角李与他的侄子帕特里克,两种年龄的对比极为精彩,电影在第一场李前往去找帕特里克的曲棍球场上的声响烘托出李独身的孤寂,以及意外发生前返家的李的一个踉跄,与抬着妻子的救护担架轮子一直卡住的段落都令我难忘。这些细琐的片段都能传递出比语言更大的能量,因为我们看在眼里,于是能感同身受,因为我们看着。

不单是这些切片式的回忆,电影更用细节来阐述情感。例如我们看见只活在记忆中的哥哥,我们一开始不明白李到医院那种仓皇失措又强装镇定的反应为何而来,于是我们随着电梯走进了记忆切片,那些哥哥在李生命中的重量。

当年因为意外李搬离小镇到外地生活,哥哥前往探视李的地下室住所不满意居住环境,然后与儿子帮李买了新沙发与柜子等家具过去的剧情强度超高。这世界上有人是真心爱着你,真心关心你的这种话说不到位的,《海边的曼彻斯特》却能用这样的剧情安排精准传达,这场戏光用回想的都会泪崩。更不遑弟弟要离开家之前哥哥一把将李抱头的拥抱。这些简单的无声,这些无须多言的动作,都能让我们明白兄弟俩的情感至深,也让我们懂得为何哥哥会做出将自己儿子交给弟弟监护的决定。

另一个角色,正处青春的帕特里克,则是电影里另一个完美的安排。不同于李的孤寂,帕特里克无论在人际或能力上看起来都像是未来的人生胜利组,可是随着故事我们明白这一家人的个性,男性擅长的伪装,隐藏脆弱情感都是个性使然。电影有趣的地方在于帕特里克似乎对于父亲的过世没有琢磨太多感伤,电影也没有铺陈帕特里克与父亲的回忆。本质上看来《海边的曼彻斯特》是属于李的,而帕特里克的角色就是他是哥哥的儿子,他是经历过他与哥哥三个男人在船上的美好记忆。然而李离开家乡后便与帕特里克疏远,再次相遇的情况也并非出于自愿。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日子李与帕特里克的接触都是来自哥哥的病情,几乎等同于对帕特里克而言看到李就没有好事。

帕特里克得体自立,人际关系极好,甚至他会教导李应该要有的社交。同时我们在帕特里克与女友间一直出状况的性事上完整感受到青春及生命力,直到一场打开冷冻库的崩溃戏码我们才看见帕特里克对父亲的思念,并在母亲改嫁后的那场餐桌戏懂得他真正的家人只剩下李。电影情节从个体走向家族,一直延续到帕特里克的父亲下葬后我们才在墓碑上撇见他与李母亲的名字,那艘哥哥的经营船正是以他们俩母亲之名所命名。

《海边的曼彻斯特》看起来是在说关于李这个人的故事,但随着电影穿插着过去现在之后我们才懂得,这是一个关于他们钱德勒家族的故事,那些没有出现在电影里的角色,都在主角的生活中互相影响着,有时候只是一个你不经意的举动都会对某人造成极大的影响,这就是家人的爱,反之则是伤害。电影里有一场李在意外发生后到警局作口供的戏码,背景搭着圣乐如同告解,李说完警察说「李,你的确铸下大错,如同昨天夜里成千上万犯错的人一样。」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关于过错孰重孰轻,却不一定可以定夺伤害的程度。

那些无意,那些冲动,那些一不小心,其实都改变不了结果。而关于自责却从来都不是别人眼中看来的那样,也不像一般电影演的那般,那一辈子都改变不了,困住且走不出来的,没有出口也没有解药。这些创伤之后,那些无能为力,电影选择了小心轻放,于是我们看见李仍然无法面对他的前妻,却在转身后哭得像个孩子,他不是故意的,没有说出口的我们也都懂了,但也说不出任何一句安慰的话。

语言与对错这类辩证在《海边的曼彻斯特》显得格外无用,仿佛任何一声对不起或没关系都显得不负责任。终究李向帕特里克坦承他无法,他办不到。这一声「Can’t」是整部电影里压力释放的出口,是属于李微弱的求救,我们几乎不忍苛责。关于总被期待的皆大欢喜或悲剧收场都没有发生,有的只是一个尽力活着的人,拖着那些无能翻转的过错自责地活着。而撞见照片懂得叔叔始终活在自我责备中的帕特里克,终于成为那个跟爸爸一样开船出海的角色,载着他的叔叔出海钓鱼。仿佛还是一样的那天,仿佛风平浪静,仿佛真的可以一去不返,关于那些过去,仿佛真的有终有一天,只是前进缓慢。可是,只要有一点点不同,还能有一点点不同,或许就够了。或许对一个真正的人来说,已足够了。

《海边的曼彻斯特》无论手法或剧情,以及人物的安排上都令我喜爱。电影不单只是一昧悲情,适时穿插的斗嘴与笑点,都让人在偌大的无常中感受到一丝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