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仁皇后高滔滔 女中尧舜人生赢家

人道“最是薄情帝王家”,所以那些“有幸”嫁入帝王家的豪族贵女们,虽生活无虞,亦能安享富贵,但仍人生难得常圆满。不过凡事总会有特例,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终点线上,还能获得待自己如珠如宝的帝王夫君,又有儿孙满堂,虽然老年时光被赶鸭子上架当了几年垂拱听政的女主,依旧获得了朝廷上下一致点赞,喜提“女中尧舜”的美称。

宣仁皇后高氏(1032年-1093年),本名正仪,小字滔滔,亳州蒙城(今安徽蒙城县)人,宋英宗赵曙皇后,宋神宗赵顼母,仁宗曹皇后甥女兼养女,自幼长在宫中。宋仁宗庆历七年,高氏嫁给时为岳州团练使的赵宗实(后改名为赵曙)为妻,封京兆郡君,治平二年被册为皇后。高氏一生获英宗专宠,为其诞育四子四女,英宗早逝,其长子赵顼继位为神宗,不预朝政。后神宗用王安石变法,她与太皇太后曹氏、皇后向氏皆倾向旧党、持反对意见。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崩,临终前请高氏临朝称制,称制后启用司马光等旧党,废止王安石变法,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开创了北宋最后的辉煌——元祐治世。

高滔滔是白富美中的战斗机,她出生在勋爵世家,曾祖父高琼和祖父高继勋均官至军节度使,父亲高遵甫官至北作坊副使;母亲出自“真定曹氏”,是仁宗继后曹氏之姐,其祖曹彬为北宋开国功臣。这样出身的高滔滔,自幼被膝下空虚的曹皇后接到宫中抚养,本欲以养女身份充盈仁宗后宫。她在这里遇到了仁宗和曹皇后的养子赵宗实,两人恰巧童年,面对这一双小儿女,仁宗起了撮合之意,对曹皇后说“异日当以婚配”。

后来高滔滔和赵宗实因为不同的原因都回了本家,不过这桩婚事却在他们十五岁时应验了,于是便有了“官家儿娶皇后女”的美谈。诸子俱丧的宋仁宗,到了晚年终于接受无法让亲子继位的现实,册立赵宗实为皇子,赐名赵曙。后仁宗崩,赵曙继承大统,高滔滔顺理成章的被册立为皇后。

因为都是出身高门,又有青梅竹马的情谊在,赵曙和高滔滔的婚姻是非常融洽和谐的,高滔滔一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她也承担了为皇家繁衍子嗣的全部责任,为赵曙诞育了四子四女。可能因为两人感情实在太好,也可能因为高滔滔在家庭生活中颇为强势,所以直至赵曙登基,后宫都只有高滔滔一人。曹皇后曾劝高滔滔为赵曙充盈后宫,但被其以“奏知娘娘,新妇始得嫁‘十三团练’耳,即不曾嫁他官家”拒绝,高滔滔之于曹皇后,是甥女和养女,然后才是儿媳和皇后,所以曹皇后也不好再说什么。

然而人生不能太完美,宋英宗英年早逝,高滔滔年纪轻轻的就成了太后,彼时因为曹皇后仍在,继位的儿子赵顼又已成年,所以神宗一朝,高滔滔对朝政几乎没有干预,仅与曹皇后一起对“王安石变法”表示反对,并对“乌台诗案”受冤的苏轼施以援手。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新旧党之争,加之任人不当、变法难以彻底执行,让宋神宗内外交困,于病重时立赵煦为太子,并请母后高滔滔垂拱听政。

神宗过世后,赵煦继位为哲宗,晋祖母高滔滔为太皇太后,高滔滔开启了她为期九年的执政生涯。在听政期间,她任用司马光等旧党领袖,废止收效甚微的王安石变法,为政清廉,政绩颇丰,史称“元祐治世”,人赠“女中尧舜”。高滔滔恢复旧制虽然让北宋再度繁荣,但她没有意识到“三冗”问题终将拖垮北宋,也无法看到“王安石变法”的真正价值所在(变法不成功并非制度有问题,而是执行太垃圾),所以她的“治世”也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于私德上,高滔滔堪称后妃典范,她不但崇尚节俭,并多次拒绝英宗、神宗、哲宗对其娘家人的加封,称得上律己甚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