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刘娥皇后:被误解了千年的奇女子

人生在世难免被戏剧套路,小时候看“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时,对反派养母刘太后恨得那叫一个咬牙切齿,然而史实就是用来打我们脸的,这位被戏剧妖魔化了的女人,其实是一位与吕后和武则天一般有能力,临朝称制十余载,但却未行恶事,没有用极端手段铲除异己的优秀女政治家。

刘娥(969年-1033年),祖籍太原,后因父亲刘通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衔,而举家迁往成都华阳,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仁宗赵祯养母,谥章献明肃皇后。她是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主,常帮丈夫真宗处理朝政,在其后期逐渐把持了政务,以宰相寇准为首的朝臣不容刘娥大权独揽,她便结交丁谓、曹利用等外朝朋党对其打击。后真宗病重时,命刘娥辅佐宋仁宗赵祯,从此她变成了垂拱听政的大娘娘。刘娥晚年喜穿帝王装,便有臣子投其所好上疏建议她“依武后故事”,就连程琳这样的能臣都献上《武后临朝图》,而刘娥却将奏疏撕毁,并声色俱厉的表明自己不会做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因此后人称其“有吕武之能,无吕武之恶”。

刘娥的幼年和青少年过得都很苦,她自幼父母双亡,被母亲庞氏的娘家养大,稍微长大后便成为一名歌女,善播鼗,后嫁予银匠龚美为妻。不久,龚美带15岁的刘娥去京城汴梁谋生,因生计艰难,欲卖妻求存,被当时韩王赵恒(即宋真宗)的指挥使张耆看中,并将其推荐给赵恒,赵恒大为欢喜。后因太宗赵光义反对,赵恒将其金屋藏娇入张耆府,并时时前去与刘娥幽会,张耆待刘娥如上宾,为了避嫌,甚至另寻宅院居住,将府邸让出给真宗与刘娥。

赵恒登基后将刘娥接入宫中,起初只是下嫔,后屡晋美人、修仪、德妃。看上去平步青云,实际上在这条逆袭的道路上可谓披荆斩棘。在赵恒还是皇子时,赵光义便将开国功臣潘美之女赐婚给他;后来潘氏早亡,又立郭氏,及至刘娥进宫时,不仅中宫有主,并且还有一位非常得宠的杨氏。面对这样的不利局面,刘娥并没有加入后宫争宠的行列,而是主动与杨氏交好,情同姐妹,并与其他妃嫔和睦相处。

因出身寒微又嫁过人,刘娥在晋升皇后时遭到朝臣反对,子嗣艰难的赵恒使借腹生子计,宠幸其宫人李氏,产子后说成刘娥所出,刘娥便因“母凭子贵”得封皇后,而李氏也逐渐晋升成为了一位有品有级的妃嫔。这段史实便是“狸猫换太子”的原型,原作中称刘娥使计夺子,实际纯属瞎扯,因为李氏后来屡晋崇阳县君、才人、婉仪、顺容、宸妃,还为赵恒生了早夭的惠国公主,在这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中,赵恒因她的帮助得偿所愿,封了刘娥做皇后,而她也从一个普通的侍女,变成一个虽不得宠、但有地位的宫妃,前段时间大火的《清平乐》才算还原了这段史实,还刘娥以清白。

上位后的刘娥,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更加的善待宫嫔,管理后宫很少出错;与她交好的杨氏也并不是塑料姐妹花,她们充分体现了同甘苦共进退的情义,凡是刘娥升迁,杨氏都紧随其后;刘娥因为年纪较长,还要帮真宗处理政务,分不出太多精力抚养养子赵祯,于是杨氏便成了她的左右手,与她一起抚养;及至赵祯登基后,尊刘娥为皇太后“大娘娘”时,亦尊杨氏为皇太妃“小娘娘”。

刘娥在政治见解上也是清醒的,临朝称制以后,她察觉出与她交好的权臣丁谓想要架空她,便将其罢相贬谪至崖州,并治以功臣自居的曹利用“谋反之罪”,从此结束了真宗后期开始的党争。她还兴修水利、发行交子、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之后的“仁宗盛治”打下基础。但她也有醉心权利的一面,直至临死,亦不肯还政于仁宗,不过因为她可行武后之事而未行,因此无论是时人还是后世,都获得了一致的点赞好评,即使是被她贬谪的范仲淹,对她的评价亦是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