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第三次“变法”

时隔六年后,2018年9月30日,在腾讯20周岁生日时,伴随着其总裁刘炽平向全员发布内部信,腾讯又一次调整了自己的组织架构。这已经是腾讯成立以来第三次组织架构大调整,也可以说,这是马化腾在腾讯的第三次“变法”。

马化腾第三次“变法”

上一次这样大的调整是在2012年,当时移动互联网浪潮将至,腾讯内部传统业务部门受到大量冲击,微信异军突起,手机QQ消息超越电脑版QQ,为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抢得先机,腾讯进行了一次较大的组织架构调整。由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Business Groups,BGs)。

这次调整无疑是成功的,然而六年后的现在,原有的事业群设置已明显“拖累”了腾讯的发展。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对腾讯的“质疑”就偶有发生。《腾讯没有梦想》《腾讯技术建设落后?已落伍一个时代》等网络爆款文章中都明确提及了腾讯组织架构需要变革。而貌貌在此前的文章《第二季度净利润近两百亿的公司股价竟然狂跌?》一文中阐明现行制度下,腾讯的发展边界是“还能有多少新用户”,以及腾讯的组织架构方式对其最大的不良影响是导致“无法集中全部力量对某一项目All in,全力突破”。

马化腾第三次“变法”

进入2018年以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翻开新的篇章,中国网民从“增量”趋于“存量”,继续新增大量用户的幻想已基本破灭,互联网公司在C端市场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才能持续抓住用户的眼球,内容成为了新的重点。然而,腾讯的产品表现却并不如意,微视不敌抖音、腾讯新闻不敌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三翻四次的改版、数据下滑都显示出了腾讯在内容端的“后力不足”。与此同时,在云服务业务上被阿里的“碾压”也使得腾讯不得不加大对B端市场的重视。

于是,腾讯此次的调整可以简单概括为三点,一为提升ToB业务的重要性,产业互联网将成为重点;二为大量的 “内部赛马”将结束;三为开始打造腾讯数据中台。

根据腾讯官方发布的消息称,“保持深耕垂直领域的优势和特点,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又突出聚焦融合效应,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马化腾第三次“变法”

也就是说,将社交网络事业群(SN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以及互动娱乐事业群(IEG)中与社交平台、流量平台、数字内容等相关的板块进行拆分和重组。重组后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和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除此之外,成立技术委员会,打造腾讯数据中台。

马化腾第三次“变法”

如此次调整顺利执行,腾讯拆除各部门间的“数据墙”,并在广告业务和B端业务中叫停“内部赛马”,能够做到“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那么腾讯当下较为紧急的问题将基本得到解决。

然而,就在调整方案公布后,腾讯股价再次下跌,黄金周期间,腾讯股价从每股322港元左右跌至每股305港元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市场认为此次架构调整,在短期内对业绩无法带来明显拉动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有几点。

首先,此次调整只是解决了内容线、2B业务线、智能产品线之前严重的内耗,并使云业务线单独成立。其中对未来发展最为关键的“云业务”上,落后了这么多年的腾讯是否能迎头赶上还有待商榷。

马化腾第三次“变法”

其次,无法否认腾讯在其它部门的变革上依旧略显保守,金融科技集团依旧不能独立,而阿里的蚂蚁金服金融服务收入已占营收65%以上。而即使整合了大量内容线,微信依然作为独立事业群运营,这样一来,微信这个既是“流量平台产品”,又是“内容业务”的存在,是否能够跟腾讯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无缝合作?换句话说,微视是否能较好地获得微信的流量支持?天天快报未来的内容发展是否能够更好地借力微信公众号?

马化腾第三次“变法”

而最让人放心不下的就是,尽管成立了技术委员会,但腾讯依旧没有CTO,那么技术委员会与技术工程事业群(TEG)之间如何协同?同样的原因也使得人们对腾讯数据中台的打造存有疑虑。

在貌貌看来,作为体量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腾讯依然缺乏“梦想”、缺乏想象力,在做云计算、空间探索、语音控制、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涉及未来的关键领域,我们依然看不到腾讯的决心。不过腾讯自己也在此前的中期会议上说:“未来战略转型两大方向:一是从科技公司转向文化公司,二是从消费互联网转移至产业互联网。”或许,作为用户我们也要调整自己,不该再对腾讯抱有对科技公司才有的期待。

马化腾第三次“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