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看德械师:不是援助也名不符实

电影《八佰》又让“德械师”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德械师从来不是正式名称,也不是全副德械装备。中德之间是军事贸易,不是网上误传的所谓援助。

《八佰》看德械师:不是援助也名不符实

各取所需

中国看中的是,德国一战战败签订了《凡尔赛合约》,军队被限制为十万人的员额,相比较于其它军事强国,更容易聘请到有名气的教官,买到武器。而德国看中的是能在中国买到许多重要战略物资,比如猪鬃,钨砂、锰砂等。

猪鬃用来制造清理枪膛和炮膛的清膛刷,中国产的猪鬃质地软,富有弹性,而且不沾油,优于欧洲同类产品。钨,锰和钼都是制造军工用钢材的重要组分,制造飞机,军舰,坦克,大炮的精密零件也需要这些原料。

1934年8月23日,中德双方签订了《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合步楼条约),合步楼公司是工业产品贸易股份有限公司(Handelsgesellschaft fr Industrielle Produkte)的简称,是半官方背景的德国公司。

1936年4月8日,双方又签订了《德华信用借款合同》。

第一个条约仅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德国需要中国用农产品和矿产交换工业产品。

第二天条约表明上说是“信用借款”,实际阅读条款就可以发现,此合同主要是把互换条约升格为两个政府之间的行为。中国仍然需要用农产品和矿产获得“货物信用借款”,再用此借款提取德国工业品,实际还是以货易货。

军事顾问方面,因为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员额受限,军队建设被严重压制,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其“繁荣”主要是利用发展军工拉动的,实际上开始靠之后侵占他国领土来得利,所以还是很鼓励军火订单和军事顾问来获利。

中国可以说是“抄底”,请到了乔治·佛采尔、汉斯·冯·塞克特和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这样上将级别的高级军事顾问。

《八佰》看德械师:不是援助也名不符实

乔治·佛采尔、汉斯·冯·塞克特和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

所以说,当时的中德双方无非是生意关系,德国希望能稳定地从中国购买一些战略物资,中国希望能购买德国的武器,聘请德国军事顾问。

更何况,德国军火商在军火贸易过程中熟练的使用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故意极大地抬高武器价格来牟利,中国虽然向德国交涉,但是不了了之,只能被收割利润。

顺便,德国后来侵占他国领土,特别是1940年夺取了北欧的挪威瑞典,又获得了稀有金属来源,对东方的贸易就不那么重视了。

名不符实

德械师这个名字从来不是什么官方正式名称,对于德国顾问协助训练的国军部队,有整编师、调整师、整理师、新编师等称呼。

从装备上来看,德械师的火力远不如正宗的德国步兵师,更别提装甲师。全国仅有中央炮兵第10团配有24门150毫米德制重型榴弹炮(另有说法称还有14团的24门,但无佐证)。

至于师属重炮,仅有第36、第87、第88师拥有炮兵营。

每个营下辖:3个山炮连,装备12门德国克虏伯75毫米山炮或者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1个战防炮连,配4门德制Pak35式37毫米战防炮(反坦克炮);1个高射炮连,装备6门20毫米高射炮(德国,丹麦和瑞典进口的武器)。

《八佰》看德械师:不是援助也名不符实

头戴德盔的士兵

同期的德国步兵师,每个师的师属炮兵师一个炮兵团,配备36门105毫米榴弹炮和12门150毫米榴弹炮。反坦克炮是一个营而不是一个连,配75门反坦克炮。至于基层步兵火力,也远比不上同期德军。

德械师一个团理论上是6门81/82毫米迫击炮(仿制自法国勃兰特),6门20毫米机关炮。而德军的步兵师,每个师的迫击炮数量在100门以上。

步兵武器方面,德械师的多数武器仍然是汉阳造(仿制的德国M1888委员会步枪),少数为中正式(仿制的德国98式步枪),冲锋枪是少量M18/28,机枪多数为捷克研制的ZB26机枪和民二四水冷重机枪。没有装备德军的MP-38冲锋枪和MG-34机枪。

单兵装具方面,德械师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M35钢盔,然而并未引进德国的Y形背带,而是斜挂在身上的帆布子弹带取而代之。

《八佰》看德械师:不是援助也名不符实

德军的单兵装备

有说法认为当时中国引进了德国的防毒面具及其圆筒形存储罐,也有说法认为引进的是法国携行具。

军服样式方面,军帽采用改良的德国山地步兵帽(也有说采用改良滑雪帽),军服除了第36、87和88师采用带有肩袢的军服之外,其他部队仍穿着中山装样式的军装,军服颜色改为黄绿色和草绿色。总体并未仿效德国军服,也没有采用德军样式的肩章+领章,也没有罗马柱,矢车菊,双节绳等元素,采用了三角星,横杠和五星级元素的领章来标识军衔。

《八佰》看德械师:不是援助也名不符实

少数特有的肩袢军服

如此变通,使得军服总体样式看起来更像是当时已经解体的奥匈帝国军服

《八佰》看德械师:不是援助也名不符实

军迷再现的奥匈帝国军队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德械师的支援武器和重武器方面是相当缺乏的,倒是全面换装了军服和钢盔,这些单兵装备的改观更容易让人感受到变化吧,但是对军队战斗力提升的帮助非常有限,说是德盔师都不过分。

万国牌

现在很多影视剧、出版物和网站文章一说到抗战初期和中期,言必称德械。实际上旧中国确实是“万国牌”。就重武器而言:中国的军用飞机购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甚至日本。中国的坦克也是五花八门,购自英国、意大利、法国和德国。

就算是淞沪战场上,大量头戴英国“托尼”钢盔(俗称平底锅钢盔、草帽盔和飞碟盔等等)的地方部队投入作战。

《八佰》看德械师:不是援助也名不符实

意大利CR.32战斗机

就算是外国顾问,中国哪里只请到了德国一家的?仅看飞行教官一项,就请到了不少美国教官和意大利教官。

这些进口武器和外国顾问有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难以为继。反观英国在1940-41年的艰难时刻,凭借自身国防实力,不断地改进战机、电子战设备和破译设备,在对德作战中不落下风,高下立现。

怒海红尘

言必称德械师的极致就是这一部脑洞大开的电视剧《怒海红尘》,剧中的国军身穿二战德军军装,戴着国军领章,袖口缀有奇怪的装饰,还戴着中国没有引进的德军伞兵盔。大概是因为常年被网友嘲笑围观,这部剧到现在没有在网上播出。

《八佰》看德械师:不是援助也名不符实

怒海红尘剧照,军服奇形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