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一直都算是走在亚洲乐坛前沿的日本乐坛早已看破偶像流水线的隐患:审美疲劳,所以早早就开始做起来养成型选秀节目,这也才有了后来韩国的《创作101》,而华语乐坛这几年的表现完全可以用后知后觉来形容了。

2019年开年的《偶练2》刚播完,《创造营》就跟着来了,这紧凑又魔鬼的步伐都让人分不清这到底是有梦想的少男少女满到溢出来了,还就单纯是视频平台之间的流量大战。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论调:

“中国偶像的业务能力太差了,只有流量没有实力。”

“没有作品的偶像只是一副空壳。”

“日韩分分钟吊打中国偶像。”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有热度才有讨论的余地,同时社会范围内的讨论又推动偶像文化不断发展壮大。世界范围内,偶像文化都是不能忽视的有着巨大体量的亚文化。而在中国,偶像文化也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偶像是什么?偶像包含什么?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从广义上讲,偶像是一个多种元素的集合体。直接和社会发生联系的是音乐以及其他形式的作品,不同风格,各有受众;偶像的形象,包含外在形象(穿衣风格等)和内在形象(性格、人设),也是这个集合体中重要的部分之一;甚至是偶像的名字也是关键的一环,偶像团体的名字固然重要,个人的艺名也同样重要,比如前段时间的“邓紫棋”艺名风波。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而和偶像关系最为紧密的粉丝群体,更像是偶像作为“宗教引领者”的“教徒”,一起构建了一个世界,并在其中“狂热着”。

跟风潮流 —— 鄙视链的雏形中国式特色偶像命名

在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对中国的偶像太苛刻了。欧美也有诸如“西城男孩”“后街男孩”“一个方向”这些奇怪的组合名;偶像产业发达的韩国也逃不过“防弹少年团”“大棒”“超级少年”,令人摸不着头脑。这么看,“TFboys”、“Ninepercent”、“火箭少女”也能被原谅了。然而纵观我们的偶像发展史,偶像的名字貌似没有正常过。

最早让全中国的年轻人疯狂的偶像团体“小虎队”,听起来让人活力满满,充满干劲。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而小虎队的名字是来源于台湾某经纪公司的一档节目,选出了名字为“小猫队”的主持人助理团(徐若瑄在其中),后来考虑到男女平衡,又选拔了一个男生团体,为了对应,便起名为“小虎队”。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小虎队带来的热度和偶像红利,让台湾地区在21世纪初诞生过不少偶像团体,名字更是千奇百怪。

2002年,一个叫5566的团体出道了,现在已成大叔的他们当年也掀起了一波小鲜肉的热潮。而团队名字叫5566竟是因为他们5个人要在音乐、舞蹈、电影、电视、主持和广告6个方面发展。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话说,偶像不是就做这些事的吗?

这还不够,童年时曾经的偶像剧男神明道,2004年在一个叫“183club”的团体出道。起名的理由也十分简单明了,团队成员平均身高183cm。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现在能找到一个身高相近的团体,难度依然不小。

数字风刮过之后,中二感十足的名字成为了偶像团体的新风潮,一直到现在还在发挥着余热。

2005年,飞轮海出道,取名自华氏温度的英文“Fahrenheit”的音译,意指“飞轮海”四位成员不同的温度。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通俗一些讲,就是一个团体内人人性格各异。现在的粉丝控评“x人x色”,飞轮海大概是最早的起源。

2006年,“黑涩会美眉”出道,这名字听起来就不好惹,然而却是一群青春活泼的女孩子们。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2007年的《加油好男儿》中,李易峰、井柏然、付辛博、乔任梁四人关系亲密,粉丝为他们取名为“倾城四少”。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随后比赛结束,井柏然摘得桂冠,并和季军付辛博组成BOBO组合。BOBO大概是取名为“柏和博”的谐音,但这名字咋听咋奇怪。“基情满满”的名字似乎也暗示了组合最后的命运。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同样是选秀出身的至上励合,天娱传媒想打造中国唯一的励志天团,对内不合的传闻和刘洲成家暴事件,让这份“励志”成为了笑谈。

可能马雪阳“再就业”参加创造营,是最符合励志精神的吧。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选秀转向流量时代后,偶像团体的名字更加令人迷惑。UNIQ、SWIN、X玖少年团,以及差点以“加油男孩儿”出道的TFboys。有了这些基础后,百分九、火箭少女、UNINE,还有谣传的“阿里八娃”都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大的心灵震撼了。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跟风潮流 —— 鄙视链的雏形偶像形象 —— 舶来与本土的“斗争”

偶像的形象,同样是偶像这一集合体重要的一部分。而在社会风潮的影响方面,偶像的影响力比想象中还大。

比如郭富城头。20世纪90年代,正是香港四大天王如日中天的时候,欣欣向荣的香港乐坛几乎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以唱跳见长的郭富城,身上的“酷”标签使得社会上掀起了模仿浪潮,年轻人以留三七或四六头为潮流。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十年后,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火遍大江南北,F4也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偶像男团。改编自日本漫画的《流星花园》,电视剧里也保留着强烈的日系特征。长发齐肩,烫成微卷,斜刘海一定要过眼睛,日系动漫里的清爽服饰。这些鲜明的特征成为了21世纪初年轻人的打扮热潮。男生纷纷留起长发,虽然更多结果是被父母带去剪掉。女生也兴起了一波衬衫牛仔裤的简单style。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随后那些台湾男偶像渐渐开始“举铁”,清一色的开始走肌肉男风。为了显示出健身的效果,拍照时永远穿着显身材的白背心。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2010年左右,韩流偶像先后通过SuperJunior和EXO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在人数众多的团队里,满足了少男少女们不同的审美取向。“容貌姣好、业务能力强”的这些偶像也为青少年玛丽苏的幻想提供了载体,简单来说,这就是她们的“理想型”。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韩流偶像的美男子风潮,有人为此疯狂,有人不屑一顾。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风潮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的偶像,甚至是广义的明星。“低配版权志龙”,以及“归国四子”之后涌现的一些风格模仿者,便可见一斑。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些审美疲劳。偶像不断向曾经流行过的风潮回溯,而一个风格获得成功,无数的效仿者接踵而至。缺乏创新,没有活力。

大浪淘沙,代际相接

一个共识是,偶像的概念界定在中国长期是缺位的。狂热的偶像崇拜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是社会的主流。娱乐事业大发展之后,便一直在探索本质歌手和演员之外的可能性。

三十年前,小虎队是偶像模式探索最成功的范本。青春阳光的外形,讲述青春情愫的歌曲,积极向上的舞蹈和开朗的性格,放到现在也完全可以做“顶流爱豆”。随后这种模式成为了共识,但概念依然模糊。周杰伦、蔡依林、林俊杰是歌手,也是偶像。李宇春、张靓颖、张杰是偶像,也是歌手。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曾经被看作社会“非主流”的周杰伦,最终被时代接纳。初代偶像的经历让他在担任《好声音》导师时能提出更多音乐之外的指导。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创造101》决赛当晚,李宇春以成团见证嘉宾出场,网友评论说:“有什么比让十三年前的选秀鼻祖来到现场演绎教科书般的大秀更让人激动的呢。”这是前选秀时代和后选秀时代的交接仪式。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青春有你》蔡依林和张艺兴同台坐镇为追求偶像梦想的练习生指点迷津,经历过韩国残酷练习模式的张艺兴依然对选手严格要求;而曾长期不被看好、同样也是网络暴力受害者的蔡依林,对练习生极其包容,不吝夸奖。

她说:“这种没有自信太让人崩溃了。”

中国偶像三十年:真的看腻了

《创造营》开播,苏有朋表演了自己的代表作《青苹果乐园》,rap+舞蹈,完全符合现代偶像的审美标准。在节目组事先放出的宣传片中,苏有朋看着自己一路走来的镜头落泪了。镜头给到选手,20出头的年轻人说,“我太爱小虎队了”。这一句话,把中国偶像三十年,和追星懵懂又热血的青春,连接在了一起,同时,作为观众的我也忍不住在屏幕前感叹一句:这三十年看下来,之前的偶像也不再只是经典,也可以叫做“原版”了,因为之后的没什么突破不说,更是一直在模仿。两代人的青春过去了,真的有点看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