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相传,在公元前278年,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汩罗江纵身一跃,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端午小长假。这个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而故事中的诗人,就是屈原。巧的是,今年的端午节撞上了高考。端午节吃粽子,“粽”谐音“中”,祝各位参加高考的小伙伴们一举高“粽”!

说回来,刚好是粽子节,今天就来聊聊一部下饭的片子,《餐桌上的节日》。

这部纪录片里,粽子纵横南北各地,囊括甜咸两粽,绝对可以唤醒你的味蕾,挑动你的胃口。

儋州粽子

海南儋州的热带风情,让气味相投的食材在一只小小的篓篓粽里相逢,吃上一口篓篓粽,就能感受到一阵热带海风。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海滩上的跑海鸭,吃着鱼蟹长大,所以鸭蛋鲜美如膏,用筷子轻轻一戳,就可以“滋”出油来了。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篓篓粽的海盐取自千年古盐田。色泽剔透,咸中带甜,就算不向粽子里加佐糖,也会散发香甜。

像女孩编辫子一样,儋州人将野菠萝叶编成篓子,依次放入食材,投入缸中煮沸,粽叶的清香被糯米牢牢地抓住。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不一会儿,一锅热腾腾的篓篓粽煮熟了,五花肉被煨成了琥珀色,跑海鸭蛋在嘴里流油,各种食材在口腔里赤裸相拥,“咂咂”嘴咽下肚,然后又在胃里相见。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有了“面朝大海”的篓篓粽,当然也少不了“春暖花开”的玫瑰花粽。以玫瑰花入粽,用芦苇叶包裹严紧,封存香气。轻轻咬一口花粽,花瓣的纤维化在舌头上,娇嫩的玫瑰在味蕾中重新绽放,让人齿颊留芬 。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广西壮粽

壮族大粽形状四平八稳,可以巨如枕头,普通的粽叶可没法驾驭它,只有叶面宽阔的柊叶才能让大粽乖乖就范。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馅料要取块大新鲜的五花肉,最好是六分肥四分瘦。

把葱姜的味道融进米酒,再用米酒浸泡五花肉,让五花肉喝够12小时。

黄皮绿豆与糯米要一起泡一晚上的茉莉花浴,让食材充分吸收茉莉的清香。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准备好这些平价珍馐后,就要开始包粽子啦。

包壮族大粽就像起房盖屋,以柊叶为粽衣,糯米为地基,铺上一层去皮绿豆为内饰,放上五花肉当梁柱,撒上糯米封顶。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将大粽码放锅中,用泉水没过,添柴烧火。

然后,听着火炉里响起“嗞啦”声,锅里逐渐冒出“咕嘟嘟”的声音……

剥开粽子的外衣,五花肉透如凝脂,温如软玉,在舌尖洄游一会儿后,就迫不及待地奔向喉头。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晋中黄米粽

山西晋中,地处黄河壶口瀑布附近,土壤肥沃,黍米软糯清香。

当地采用传统手工方式碾磨,黍米肌理完整、颗粒饱满。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挑选皮薄肉厚的枣子,掰开之后能拉丝,让枣儿趴在平铺的黍米上。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将芦苇叶放入沸水中滚过,煮至散发微香,折成漏斗形,依次放入食材,用野生马莲叶捆扎。

将煮熟的黄米粽一捞,蘸上甜味酱料,砂糖清爽,桂花酱粘腻,玫瑰酱浓郁,古法红糖甜稠。

蘸酱时,会扯出甜丝,粽子虽烫,还是得赶紧塞一小块到嘴巴里,然后就等着甜滋滋的味道进入五脏六腑。

软糯的粽子在齿间攀援,淡淡的枣味在舌尖蔓延,“咕咚”一下,滑落食道。

几个粽子之后,“嗝”一声窜过食道,呼出口中,满足!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枧水粽

枧水棕是粤西人桌上的熟悉食物,独特的枧水制法,让粽子可以对抗广东一带的湿热。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各家选用草木不同,枧水棕的味道也各有千秋。

用龙眼木制作的枧水,会带着一丝甘甜,煮出来的糯米清甜金黄,泛出一层隐约的油光。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糯米与枧水拌匀时,要拿捏比例,如果枧水过多,会让久侯的味蕾失望。

煮好的粽子口感绵密,在口腔里与牙齿缠绵悱恻。

趁着热乎劲,就着砂糖,裹上糖衣,细小的颗粒会在咀嚼间崩裂,然后化为凉凉的甜意融化在口腔,沁人心脾。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餐桌上的节日》真是一场包罗南北粽子的盛宴,因为篇幅问题,还有没有提到的嘉兴粽子、汩罗牛角粽。

既可以满足甜粽党的口味,又合咸粽派心意。

往年的端午节,甜咸粽子之争掀起了一番腥风血雨,就是因为味蕾对食物的顽强记忆,我们喜欢的口味总是里藏着童年的记忆。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

一山一水,养一方人。

“舌尖上的导演”陈晓卿说:“不管我身在何方,胃总是指向家乡的方向。”

美食家蔡澜也说:“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乡愁。”

祝大家端午节可以一家人围坐一桌,吃上热腾腾的粽子!

相信我,这是一部好吃到爆炸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