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智能家居设计

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智能家居设计

来源:www.kevingaunt.com

让生活变得有效率、提升生活质量一直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而往往最直接改变生活的方式是从“家”做起,就是我们早晨从梦中苏醒的小天地、工作一天后最想回到的“家”。因而有许多主打智能的家居产品琳琅满目,举凡广告、购物展间、甚至是家中都有智能家居的踪迹。

然而,当我们一味的享受布置各种先进的智能设备在家中,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可曾想过,对于待在家时间更长的老年人而言,智能家居其实可能既不智能也不友善?像是以抽象的图像符号表示某些操作、以不合直觉的方式唤醒智能设备、又或者是过度的自动化使得失去掌握生活琐事的自主性等。因此,本期将以智能家居为老年人提供的功能价值观察老年人对于智能家居真正在意的功能需求、操作价值谈谈对老年人也智能的智能家居设计。

常见的智能家居

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智能家居设计

来源:the app solutions

正式开始前,先让我们了解近年来时下常见的智能家居设备。根据其用途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应用的范畴。

  • 日常互动:开关窗帘、开关灯、温度控制、天气预报等。
  • 安全把关:居家周围环境监控、外出即时监控、门窗安全、厨房安全等。
  • 社交互动:视频、语音通话、聆听音乐等。
  • 健康照护:智能安全照明、血压量测、紧急通报等。

老年人在意的智能家居

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智能家居设计

来源:www.tr-academy.com

多数智能家居设计讲求的是便捷、效率,尤以应用在居家日常互动类型的活动为主,通过家中智能设备的安置帮助我们完成反复性的活动。虽然智能家居对人们而言,目标都一样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但是,老年人所追求的生活质量并非是科技带来生活效率的提升,特别是对身心状态佳、处于退休状态的老年人来说,更在意科技发展迎来的福祉是展现老年人的自主、独立,是一位不需要子女挂心的长辈。

因此,面对老年人的智能家居设计更希望的是在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保障老年人基本的生活权力与尊严。

文中将借由Deci与Ryan两人于1985年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分别通过自主感(Autonomy)、胜任感(Competence)、归属感(Relatedness)三个面向,在设计科技应用的时候,从满足基础需求出发提升用户使用动机,探索老年人面对智能家居真正在意的需求。

1. 自主感(Autonomy)

对人们而言,自主感不单单只是独立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行使自主权力所获得被认可的感觉。而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搁下数十年奋斗的成就与重担再加上身体素质的退化,使得老年人变得敏感、容易感到不自信,因而从居家生活得到自主感展现的机会就更显重要了。尤其对于一些能力可及的事务保有自我的掌控权,像是日常互动、自我简单照护等类型的居家活动,倘若通过如声控、手势感测等的智能家居设备间接实现,过度智能化的结果将一定程度剥夺了老年人的自主感,失去了建立信心的来源。

2.胜任感(Competence)

胜任感使人们具备生活在社会中的能力,同时,也拥有面对必要性关键决策的实现与判断能力,可以说是一种能够独立生活的象征。研究表明,对老年人来说,缺乏日常生活中胜任感的满足将致使压力产生,身心健康也从而受到影响造成不适的状况。此外,由于失去胜任感往往代表着失去了面临问题或是需要进行判断决策时的解决能力,多数老年人面对如此无能为力的自己表达了畏惧的态度。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借由智能家居提供的提醒功能,除非涉及居家安全相关高优先级的迫切提示,否则老年人多倾向于自我随心的打理好自己。而非是来自智能设备絮絮叨叨的繁琐提醒,适度的给老年人决策的空间将有助于居家生活中胜任感的满足。

3. 归属感(Relatedness)

对年事已高的老年人来讲,归属感需求的满足源头早已由广泛的社交圈收敛为亲友为主的相互陪伴,因而,居家生活成为了老年人追求归属感最直接的方式,以中国来说,常有数代同堂的画面,以大数实现了老年人对自我的归属认同。而除了同聚的带来直接的感受,智能家居提供的社交应用则是对老年人的归属感带来科技打造立即性的幸福归属感,纵使子女亲友不能即时的陪伴,感到孤独时也能利用智能设备在家中享受与子女的天伦之乐、与亲友的话家常。因而面对智能家居的功能设计,简便易学的交互社交功能是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家居相当重要的设计环节。

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智能家居设计

与家居设备交互的模式可以概略分为按键开关、触控、声控、手势控制等,而目前许多智能家居中为了美观与制造成本考量,多半以触屏取代实体按键。然而,老年人视觉的退化增加了通过屏幕获取信息的难度,形成根本使用上的障碍,再加上手部的协调性下降,使得在有限的屏幕范围实现精准的触控难上加难,就像是主打老年健康照护的智能手表。虽然声控被视为是可用来替代触控的交互模式,但其实际在生活中的效用仍有待突破,像是声控信号接收的灵敏度、判定合适的唤醒时机、甚至是理解方言等。此外,有老年人认为声控减少了居家自主的机会,若连基本日常的行为都简化了,将使得自己显得既懒散又脆弱,也更不能独立自主。因此,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家居,应该细心兼顾老年人的行为、需求,还有最重要的,老年人的感受。

年龄的增长弱化了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过,长久累积的经验让他们足以在生活中扮演一位好的生活管理者。智能家居固然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但对老年人而言,不同的诉求目标,使得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方便反成为了不便。而为了提升长辈的生活水平,身为子女的我们不可否认的,常将我们认为的好与便捷安排在长辈的生活中。如果适当的换位思考长辈真正需要的居家环境,不仅为长辈们创造自在、有尊严的生活,也发挥了智能科技的极致价值。

除了探讨智能家居的功能层面外,就操作层面而言,为老年用户提供的使用范式将在下一部分接续讨论。

对老年人也智能的智能家居

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智能家居设计

来源:www.aginginplace.org

学习新事物所需的费劲程度,对老年人而言是更甚数倍的,特别是面对不常接触的科技产品时,学习过程的不容易与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有鉴于此,对老年人提供智能家居的操作设计是为功能设计外的另一个值得探究的方向。

利用不同智能程度的交互界面实现不同行为模式的日常活动时,对于老年人而言,感受到的任务负荷将会有所差异。

随着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通过一些高度智能实现的行为不是绝对合适的设计方案,研究中发现,高度智能而自动化程度高的交互界面,很可能因而导致过高的负荷需求,并非是对老年人友善的智能设计。具体地说,智能程度的增加连带提高了老年人感受到的负荷水平,无疑的,形成了流畅操作的阻碍。

由此可知,所谓的智能对老年人而言并不智能,打造老年人也认为智能的智能家居是目前为老年人设计的目标。

而将日常的行为模式结合实现活动所需设备的智能程度于智能家居的设计中,是更贴近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因此,根据Rasmussen提出行为模式的归类,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人们的行为:技能基础(skill-based)、规则基础(rule-based)、知识基础(knowledge-based),其中,技能基础的行为多是仰赖直觉、熟悉的动作;规则基础则靠的是经验积累的直觉反应;知识基础的行为除了需要经验还倚靠完整的理解并反应。以开空调举例的话,技能基础的行为是打开空调;规则基础的行为是将温度调到合适的范围;知识基础的行为则是对于除湿、睡眠、送风等附加功能设置。

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智能家居设计

来源:小明评测智能家居

了解如何操作远比拥有五花八门的操作更实际。一目了然的操作界面才是对老年人智能的智能家居。以图中所示的微波炉为例子,传统微波炉主要利用两个旋钮分别设定功率(高/低火)、时间;而今日的智能微波炉除了操作界面不同,也智能化了许多操作,旋钮变成了数个数字按键或是简单写着“面包”、“馒头”等食品名,常让老年人感到困惑......“按了面包,蛋糕会不会焦?”

“按错了怎么办?”......

此些状况在许多其他的智能家居(如:冰箱、洗衣机等)中也常能发现,因为智能化让操作变得不直觉,无形中加剧了老年人完成活动的负荷。因而,以技能基础的操作行为作为设计的起点,将可以朝向为老年人提供真正智能的方向迈进。

话说至此,究竟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对老年人也智能的友善家居设计呢?本期也将从操作价值列出以下要领,为打造让老年人也有感到“智能”家居尽一份力。

  • 越是直觉、熟悉的活动行为,低度智能化的界面对老年人而言是友善的表现。
  • 面对仰赖既定经验实现的活动行为,易懂并且高度智能的自动化,有助于为老年人感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良好的交互体验。
  • 考量老年人心智负荷程度,避免因为过度智能成为老年人学习操作上的负担。

很多设计的灵感巧思都是从我们的角度出发,将我们以为的好、便利、智能加诸在老年人的生活,缺少了设身处地思考他们的需求。因此,本文中以家居的应用为主体,从功能价值与操作价值,本着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的精神,为老年人创造友善、有权力、有尊严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