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所谓宿命,不过是家庭给你的烙印,这里有5本帮你改变命运的书

我有个朋友,每到节假日就满脸愁容,不回家看看父母不合适,可是一提到回家,他会更痛苦。

按最近正在读的《原生家庭》里的说法,他是被自己的家庭深深伤害过的。

很多年来,我们只要提到家庭,都会习惯性地想到“温暖”这个词,但实际上,有多少人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离开自己成长的家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塑造着每个人的性格,影响他们内心的明媚程度。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朋友,人看上去阳光、健康,但接触起来却有诸多毛病。他们自己也会苦恼,说这是自己的宿命,无法逃避,只能背负。其实,只要认真面对最近的一本“读者荐书”《原生家庭》,我们就会发现,没有什么宿命,我们性格中很深层的问题,大多数来自我们的家庭。

今天的书单,为大家提供5本与家庭、性格养成有关的书,帮助我们一起明白一个问题:原生家庭给我们生命最初的力量,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责任推给家庭,而是认清原生家庭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好让我们改变。

01《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

书单 | 所谓宿命,不过是家庭给你的烙印,这里有5本帮你改变命运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奥利弗·詹姆斯是位儿童心理学家,同时也是记者、作家,英国《泰晤士报》把他成为“国民心理学家”,这个桂冠,让人对他的作品能更放心。

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特殊时刻都会面对这样一个处境:人近中年,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发现一些本以为很自然的事情,其实都是自己的家庭留给自己的;看看自己的孩子,开始考虑,自己主导的家庭中,到底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人生就在这种忧虑之中前进。我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缺乏主动意识,还是会像父母对待我们一样,对待自己的子女,把很多自己想避免的东西不自觉地传递下去。

作者坚定地向我们传达一个观点:所谓天生的东西真的很少,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关注后天对孩子的培养,不要给自己的遗憾留给他们。

02《为何家会伤人》

书单 | 所谓宿命,不过是家庭给你的烙印,这里有5本帮你改变命运的书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值得我们关注,作者武志红很大胆地撕破了“温馨家庭”的面纱,他告诉我们,我们很多人都可能被家庭伤害过,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

成年之后,很多人行止间还带着不少幼稚的表现,总会让身边的人不满。这个时候,武志红告诉我们,不要苛责,而是要仔细分析一下,他“内心的小孩”到底是怎么样的?

武志红在书中提出一个说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的小孩”,成年后很多行为都是对家庭影响的投射,所以,了解自己“内在的小孩”,是了解自己,改良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不要回避自己的家庭,拥抱比逃避更有价值。

03《情感勒索》

书单 | 所谓宿命,不过是家庭给你的烙印,这里有5本帮你改变命运的书

如果你看完《原生家庭》这本书意犹未尽,那么作者苏珊福·沃德的另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著作《情感勒索》也就顺势读了吧。

一个人的生命中,有四种关系非常亲密,他们是:伴侣、父母、朋友、同事。这四种人最了解你的性格,和你的关系最亲密,对很多人而言,他们的存在就是自己生活的意义。

但是,他们很多时候也是在依靠不断“勒索”你来跟你交流的。这个不用多说,只想想有多少父母和朋友,是打着“我是为了你好”来干扰你的生活,就都明白了。他们和你最熟悉,最了解你的死穴在哪里,于是,动起手来也最有效率。

最美好的感情,如果成了勒索的筹码,对人的一生一定是可怕的,苏珊福·沃德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勒索”,告诉我们解脱之道。

04《情感依附》

书单 | 所谓宿命,不过是家庭给你的烙印,这里有5本帮你改变命运的书

这是本专门研究父母和孩子感情依附关系的书,不少专门的心理咨询师读完这本书,都认为它堪称“杰出”。

孩子小的时候, 很多父母最骄傲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时刻在观察爸爸妈妈的位置,一旦他们不在视野内,就开始焦虑。父母和孩子都享受这种彼此关爱的感情。而一旦习惯这种关系,就意味着父母有可能会忽略对自己生命和孩子生命状态的反省。

随着孩子成长,最痛苦的经历就是这种感情依赖逐步给撕开,一次又一次,焦虑让不同的家庭感受不同的紧张。每一次焦虑都是一次成长,问题是,孩子在分离中学会了成长,父母是否能从分离中变得更加理性。

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儿,就会有父母感到无措,他们发现“看不懂”孩子了,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真正理性的父母和稳定的家庭,需要父母和孩子一同成长。

父母需要首先看明白,父母、家庭、孩子之间的关系,只有看清楚自己,才能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孩子。所谓“看”,更多是着眼未来,只有看到远方,才能在家庭中预留足够的空间,给自己,也给孩子,让孩子独自成长,让家庭随之成长。

05《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书单 | 所谓宿命,不过是家庭给你的烙印,这里有5本帮你改变命运的书

年龄变大和心理成熟从来都不是同一件事情,很多人终其一生,内心都是幼稚的。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一本专门聊心智成熟的书出现的时候,如果这本书恰好击中了很多人内心幼稚的那个层面,那么,它必然成为更多人的“救命稻草”。这也是为何《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出版之后,能畅销700万册的原因。

这本书不是一本标准意义上的心理学分析著作,励志、心灵鸡汤的意味多少会有一点儿。这就要看我们对心灵鸡汤的认知了,如果有一本书能让我们明白心智成熟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更多的历练,需要让我们更好认识自己、了解家庭,从而学会去健康的生活,那么即使它是一碗鸡汤,也有喝两口的必要。

最近流行认知升级,抛弃对这本书内容可能有的偏见,《少有人走的路》一定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自我认知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