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喜剧也罢、悲剧也罢、竞技也罢、逗乐也罢,如今,单一元素已经很难支撑起影视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组合、拼贴、杂糅才是它们实现自我救赎的通用公式。当小品演员、相声节目屡见不鲜,“喜剧”就成为了触手可及的大众文化。退居二线,借小众元素上位,或将是喜剧元素保持辉煌的最佳路径。

“吃相都不顾了,原形毕露的也太快了吧。”

国庆期间,开心麻花电影《李茶的姑妈》备受期待,但多数媒体却给出了不怎么正面的评价,“作业完全不及格”“差到让人怎么也喜欢不起来”“整体质量4分都不到,全面崩塌”“剧情上是一场闹剧,稀里糊涂地连故事都没讲清楚”……

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正因作为中国的顶级喜剧厂牌,开心麻花的成败才牵动着行业的神经。

无独有偶,电视界的喜剧厂牌也颇受关注。今年三季度,东方卫视推出喜剧竞演节目《相声有新人》。第一期节目播出后,“交大博士夫妇”、“公式相声”、“呛声郭德纲”等关键词一度位居热搜榜首位。一时间,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批判这对博士夫妇的尴尬无聊、自以为是。

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第二期节目中出现的几位博士选手依旧被视为一种“特殊”存在,爱奇艺为节目贴上的标签是:“清华博士不屑与交大博士齐名”。然而,说得好的“清华博士”却远不如尴尬的“交大博士”更受关注。就热度而言,交大博士>清华博士>《相声有新人》。

比“交大博士”更尴尬的是“喜剧”的处境,喜剧节目中新人演员基础太差,喜剧电影《李茶的姑妈》与《爱情公寓》票房未达预期。然而,这并不妨碍喜剧节目“歧视”博士、喜剧电影“歧视”宋芸桦。喜剧类影视节目因何由盛转衰?低谷期的“喜剧”为何仍存鄙视链?

十八载跌宕起伏

喜剧影视渐失根基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喜剧类综艺、情境喜剧的重要初创期。90年代初,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首战告捷,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首播《曲苑杂坛》。90年代末,冯小刚拍出了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

新世纪之初,《外地媳妇本地郎》《炊事班的故事》《闲人马大姐》接连走红;2005年、2006年,《家有儿女》《武林外传》开播,一度风靡中国,至今仍为中国观众津津乐道。2006年,宁浩导演的黑色喜剧片《疯狂的石头》上映。

2009-2014年间先后推出四季的《爱情公寓》是距今最近的现象级情景喜剧。此后,国产情景喜剧再难见代表性作品。2012年,郑晓龙导演试图用一部《新编辑部故事》打破情景喜剧市场的沉寂,却是乘兴而来,铩羽而归。与此同时,喜剧类真人秀节目却是逐渐成长起来。

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2010年,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走红。同年,轻喜剧《乡村爱情故事》开播,《人在囧途》上映。2011年,天津卫视推出了喜剧真人秀《笑傲江湖》,无奈孤掌难鸣。2012年,周立波带着《壹周立波秀》跳槽至浙江卫视;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破十亿大关,激起国产喜剧电影的创作热情。

2013年上映的喜剧电影《私人订制》被评为“最令人失望影片”。2014年起,原创节目《笑傲江湖》以及金星的脱口秀接棒了东方卫视的“喜剧火炬”。同年,《我为喜剧狂》等喜剧真人秀接连出现。随后两年间,《欢乐喜剧人》《跨界喜剧王》等喜剧节目及其第二季作品如日中天。

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2015年,《港囧》票房破16亿。开心麻花话剧改编的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票房略低于《港囧》,影响力却远大于《港囧》。同年,邓超因其执导的喜剧电影《恶棍天使》备受嘲讽,此后,国产喜剧电影缩紧。2016年,小成本电影《驴得水》口碑优良。

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2017年,综艺节目中的喜“N”代影响力锐减;《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脱口秀燃爆网络平台;开心麻花的《羞羞的铁拳》口碑及影响力无法与《夏洛特烦恼》比肩。2018年,喜剧类综艺所剩无几,淹没在原创综艺节目中,泯然众人矣。电影《西虹市首富》票房不错,口碑一般,豆瓣评分仅有6.7。

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从1991年到2018年,从《编辑部的故事》到《西虹市首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产喜剧类影视剧与社会现实渐行渐远。曾几何时,一年的“喜剧”有一年的风貌,而如今,欠缺鲜明的时代特性则成为了国产喜剧最大的时代特征。失去了生活源泉与社会根基的作品像一棵棵海草,随风飘摇。

笑料自带“攻击性”

反讽不成反被讽

“反讽性”是喜剧类影视节目的本质特性,也是其独特魅力,正因为如此,“现实性”和“突破性”也是喜剧节目的自带属性和内在要求。《编辑部的故事》借助小小编辑部展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百态、人生故事。从《我爱我家》到《家有儿女》,呈现了新式大家庭到新式小家庭的变迁……

然而,为了营造喜剧性效果,不少喜剧节目不惜牺牲内容,呈现出了低俗化倾向。而在带有竞赛性质的综艺中出现的喜剧演员为了赢得比赛更是不惜将本该“笑中带泪”的喜剧做成了“有泪尽情流”的“悲剧”。《欢乐喜剧人》等真人秀中出现了许多大卖情怀、肆意煽情的节目。

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当然,最让喜剧节目招黑的是其自身带的一些“攻击性”。为了博观众一笑,喜剧演员不是黑别人,就是黑自己。“吹嘘”自己、“贬低”别人是喜剧编剧制作喜剧笑料的两种主要方式。低俗化、煽情化、攻击性成为喜剧节目的三大“黑点”。

曾经红极一时的周立波怼天怼地怼空气,与郭德纲明里暗里夹枪带棒之后又骂徐峥“扮猪挺像,扮人挺囧”、骂方舟子“剩斗屎”、讽刺孔庆东的“五官现状”。最终,自诩高雅、高尚,自以为骂得高明的周立波玩火自焚。“海派清口”曾是为其保驾护航的“遮羞布”,奈何其丑事太多兜不住。

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出过事”的喜剧人、喜剧节目绝不止周立波和《壹周立波秀》。二十几年屹立不倒的春晚小品“台柱子”本山大叔被批嘲讽残疾人;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被认为丑化了东北人;电影《夏洛特烦恼》被批带有浓郁的“直男癌”色彩;《恶棍天使》被指责“强挠观众胳肢窝”,网友嘲讽其是令人恶心的烂片。

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喜剧有被鄙视的风险,喜剧行业内部也错综复杂的鄙视链。周立波与郭德纲相互瞧不上;姜昆痛批郭德纲的相声是下三滥;马丽被认为是沈腾的“最佳拍档”,宋芸桦“台独”言论尚未被踢爆之前已遭观众疯狂diss;如今拥有招黑体质的博士在网上说段子、电视上说相声,洗白不成,却常常反被“喜剧”嫌弃。

交大博士夫妇登《相声有新人》,相声说得尴尬,人品也受到质疑。北大生物学女博士凭脱口秀《娶妻当娶女博士》刷爆网络,赢得了不少点赞的同时却也坐实了“刻板印象”。术业有专攻,博士未必调得好笑料。懂行的便罢了,不懂装懂的却成了无私的“靶子”,毕竟,“攻击”博士比攻击残疾人安全得多。

影视市场呼唤类型杂交

喜剧类型不敌喜剧元素

做喜剧有风险,编段子不容易,笑料从来不是张口就来的。喜剧类影视作品之所以层出不穷一方面是因为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也与社会背景和影视行业现状不无关系。社会发生巨大转变时,喜剧节目可以“乘风破浪”;影视行业稍有落寞时,喜剧节目是药效极快的“强心剂”。

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如今,喜剧行业的不景气一则是由于近年来影视从业者对于喜剧资源地过度开发;二来大多喜剧演员、编剧“为了逗乐而逗乐”,拿不出真正有创新性、有意义的作品;三则影视行业内部一片欣欣尚荣的新气象,“喜剧”节目已经不是“雪中送炭”的刚需。

就喜剧类综艺而言,不仅节目中的选手难以创作出好的喜剧底本,喜剧综艺本身也是因循守旧,难以出新。喜剧综艺大多所谓节目模式,竞演是唯一的触发机制。一季又一季,参赛选手重合度极高,喜剧明星挖掘尽了,拉来影视演员组个CP接着演。节目好笑不好笑都有观众和对手强行“领”笑,谁尴尬谁知道。

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就影视行业环境来说,诸多电视综艺、影视节目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喜剧元素,带有喜剧元素的节目并不比喜剧形式的节目笑果差。电视综艺中,室外真人秀《奔跑吧》、室内竞技真人秀《王牌对王牌》嘉宾们的恶搞斗法、夸张表情带给观众的欢乐未见得比《欢乐喜剧人》《跨界喜剧王》等喜剧真人秀少。

国产电影中,无论何种类型的电影,喜剧元素这一加分项都是其“必争之地”。近年来,探案电影《唐人街探案》系列,奇幻电影《捉妖记》系列等优秀的国产作品不以喜剧类型自居,全片却不乏各式各样的爆笑点,逻辑游戏、特效奇观与“笑料”结合激发出全程无尿点的故事。

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甚至《我不是药神》这般思想深刻,意义高远的“沉重”系影片也不是全然严肃的,却是“泪中带笑,笑中带泪”的。据导演文牧野称,自己的目标是“2-3分钟安排一个小笑点,5分钟安排一个大笑点”,在创作时“把每个笑点和泪点都打好位置,去反复验证”。

对比《我不是药神》和喜剧电影《西虹市首富》,高下立见。前者不仅有笑点,更有思想,有内涵,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值得细细品味。而后者,一夜暴富的故事让人爆笑连连、直呼过瘾,然而笑过之后,全无余味。既然“笑与泪”可兼得,又何必放弃边笑边体悟的机会而选择一味“傻笑”?

喜剧的低谷期与鄙视链:无马丽不沈腾,博士说不好相声?

喜剧也罢、悲剧也罢、竞技也罢、逗乐也罢,如今,单一元素已经很难支撑起影视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组合、拼贴、杂糅才是它们实现自我救赎的通用公式。当小品演员、相声节目屡见不鲜,“喜剧”就成为了触手可及的大众文化。退居二线,借小众元素上位,或将是喜剧元素保持辉煌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