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人生,百年双簧

生在新时代的我们,闲暇之余打打游戏、看看电影、刷刷微博时间就过去了。可在既没有网络又没有电视的古代,人们是如何休闲、娱乐的呢?觉得他们特别无聊,只能大眼瞪小眼?那你就错了!还真不是,他们娱乐的方式多种多样。从远古时代的篝火晚会,到军事训练的蹴鞠,再到封建时期的各种曲艺,人们从没停止过对娱乐的追求。

单说这民间曲艺就有400多种,唱戏的、杂耍的、琴棋书画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其中有一种曲艺,叫做双簧。双簧是由两个人表演的,一人在凳子前面坐着,一人在凳子后面蹲着,俗称“前脸儿”和“后背”,前面的人表演不发声,后面的人说唱不表演。

传说这双簧的由来,还跟慈禧太后有关。

慈禧晚年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戏听曲,当时有个非常有名的角儿叫黄辅臣。他本来呢,是表演硬书的,所谓硬书就是坐在椅子上自弹自唱,有点像自带背景音乐的评书。

在当时,硬书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表演形式,这个叫黄辅臣的人就是其中的大师。他只要往椅子上一坐,自带的背景音乐一响,台下听戏的甭管你是王公大臣还是贩夫走卒,情绪就会被他牵着走,他想让你笑你就得笑,他想让你哭你就得哭,哭过笑过把眼泪一擦,你还得心甘情愿的掏钱打赏,这就是大师的功力。

可是名气太大了也有烦恼。有一天,慈禧太后特别想听他唱曲,就派人传谕,让黄辅臣进宫给自己表演,按理说这是个好事儿:把老佛爷伺候好了,随便赏赐个仨瓜俩枣的,那都得回家供起来啊!

戏说人生,百年双簧

可是这黄辅臣接到命令时,那真是哭笑不得,因为当时他正赶上嗓子发炎说话困难,去吧?嗓子说不了话;不去吧?那是抗旨,要被砍头的。黄辅臣冥思苦想了好久,还真让他想出个办法,他决定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进宫给老佛爷表演。

黄辅臣让儿子蹲在自己的身后,他在前面表演,儿子在身后说,这样既能逗老佛爷开心,又能解了自己的困境。

可老佛爷在看戏听曲儿方面,真可说得上是火眼金睛——当时就听出声音跟往日不一样,很快就发现黄辅臣的秘密了。但当时老佛爷高兴,没有计较黄辅臣的欺骗,还特此给黄辅臣父子的这出戏取了一个名字,叫双黄。后来因为跟戏曲中的“双黄”有冲突,改成竹字头的“双簧”。

这就是双簧诞生的故事,这故事不见得是真的,但双簧来源于黄辅臣,这个还是比较确凿的。

于是,双簧也就由此传开了,因为它独特的表演方式,夸张的妆容和生动的肢体表演非常接地气,所以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1989年春晚的舞台上,莫岐和王凤朝把双簧第一次带到了全国观众面前,当时他们向观众介绍什么叫双簧时说的这样一句话:“你脸黄,我脸黄,俩人加起叫双簧”。这样一句简短的话,配上抑扬顿挫的语调,瞬间笑翻了全场观众。

妆容上,别的表演者都是把自己画得美美的,而双簧却有自己独特的妆容,头顶要有一个朝天揪,面部在两眼和嘴上画三块白色,形成三个大圆饼,这样的妆容一出,观众当场就被逗乐了——这是双簧独有的特色。

戏说人生,百年双簧

随着观众的审美喜好的转变,双簧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相声双簧是双簧的标准表演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双簧,比如面具双簧,演员不需要化夸张的妆容,也不用扎着朝天揪,演员穿戴一次性的面具和袍服,演完一小段就更换新的面具和袍服,让观众在视觉上有一个新的感受。

双簧到现在不过百年多的历史,其主要流行在北方,南方相对就比较少见。

双簧一般都是演员自编、自导、自演的,说唱的内容多是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句子,主要通过气氛的渲染、语言的铺排、声调的把握等来调动观众的情绪。

演员要具有坚实的功底,在说、唱、做等方面要有超高的模仿力,把人物的喜怒哀乐表演到位,事件的叙述要博得观众的欣赏,这些都离不开演员在生活中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验。

随着时间推移,各种新形势的娱乐开始抢占人们的注意力,双簧这个表现形式逐渐没落了,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已经注入到我们的文化中了,从一个特定的曲艺形式抽象成了概念。

比如毛爷爷曾在1939年6月30日写的《反对投降活动》中说,在抗日问题上,分出了主战派和主和派,而汪精卫和蒋介石都是投降派,只不过汪负责在明,蒋负责在暗,两人一明一暗,唱起了双簧,对战争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双簧从舞台融入到生活中,衍生了一个新的专业,就是配音。配音员就像双簧表演者里的那个“后背”,在后台默默付出却很少有人认识。

戏说人生,百年双簧

但是有一些演员,利用后期配音的方便,就不去记台词或是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好听,又不想去改变现状,就会用自己喜欢的配音员,给自己的影视做后期配音。这样做法形成了新的双簧概念。

在当下,很多明星们也加入了“双簧”的表演行列。一些歌唱家为了演出顺利,选择在台下录好歌曲,等到登台时做出唱歌的样子就可以了,他们掌握着节奏,表现出很投入的样子,实际上却没有声音。

这些现代的“双簧”并不少见,只不过它充满讽刺意味。

双簧从诞生到现在数百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曲艺形式演化成现在的抽象概念。作为一个戏曲种类,它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是作为一种概念,它已经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以及整个民族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