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OPPO 对他们的类 DC 调光做了一个解析

自从黑鲨手机 2 在手机里加入「DC 调光」并将其作为一大卖点后,消费者对 DC 调光这一功能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不少手机厂商都开始重视起了 DC 调光这个功能。

小米、vivo、魅族、华为都已经开始开发相关的功能,很多厂商的 DC 调光功能都已经通过系统更新开始公测了。对于手机用户来说,今年可以被称作是「DC 调光元年」。

作为国内一线大厂,OPPO 自然也是第一时间响应了用户需求开始做起了 DC 调光。

诚实,OPPO 对他们的类 DC 调光做了一个解析

相较于其他手机厂商,OPPO 是挺诚实的。他们表示他们所使用的 DC 调光就是「类 DC 调光」,是一个纯软件的东西,这是笔者见到的这么多家厂商里少有的用「类 DC 调光」这个词的厂商,其他厂商基本上都是直接将其叫作「DC 调光」。

实际上不论是黑鲨上通过独立图像芯片完成的 DC 调光,还是现在各大手机厂商通过 OTA 系统更新加入的 DC 调光,它们都和 LCD 屏上「真正的 DC 调光」有着本质的区别。

受限于 AMOLED 屏的实现原理,AMOLED 是不支持 DC 调光的。在 AMOLED 屏上每一个子像素都是一个独立的 OLED,所有的像素均是自发光的,对于每一个 OLED 来说,电流决定了其亮度的高低。

诚实,OPPO 对他们的类 DC 调光做了一个解析

直接通过修改电流来让降低 OLED 的亮度会带来一个问题 —— 色偏。OLED 和 OLED 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直接通过拉低电流的方式来修改亮度容易出现「抹布屏」的情况,整个屏幕即使是在显示纯白内容下也会显得「比较脏」,而且颜色准度会出现问题。这使得 AMOLED 屏天生和 DC 调光不兼容。

所以所有 AMOLED 屏上的 DC 调光都是「类 DC 调光」,是通过其他方式来模拟 DC 调光的效果,消除低频 PWM 调光的频闪。

根据 OPPO 的解析,业界处理「类 DC 调光」主要有四种方案,分别是低亮度背光平滑算法,PCC 图像遮罩,修改 PWM 频率和蒙版调光 +dither 等方式。OPPO 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前三种都会带来一些不太乐观的显示问题,例如屏幕偏色、发光不均匀等。

诚实,OPPO 对他们的类 DC 调光做了一个解析

最终 OPPO 采用的是最后一种蒙版调光 +dither 的方案来实现的类 DC 调光,这个方案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在尽可能消除频闪的同时给用户呈现尽可能好的显示效果。

这个方案需要高通 SoC 提供的显示引擎将 Dim Layer 与其他的显示图层混合,类似给画面总体加一个「后期滤镜」。你大致可以理解为这种调光方式是通过给画面加一个黑色蒙版,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更黑一些。

由于 OLED 本身显示灰色、黑色就是通过降低亮度或不发光的方式来实现的,因而这样的后期处理对降低屏幕的总体亮度是有实质性效果的,这样完全基于软件的调光让色彩变得更加可控,使屏幕最终在低亮度下也能够显示出准确的色彩。

上面的内容仅仅只是蒙版调光,至于 dither 平滑,如果你之前有了解过计算机图形学的话,那么你可能有听说过这样一个算法,或者说概念。dither 一个是图片的平滑算法,它的作用是通过抖动来消除画面上明显的色带,提升图片的观感,使其看起来更加平滑。

由于 OPPO 所用的这种调光方式是基于软件对于渲染出的画面进行了后期混合,所以最终混合出来的图像可能存在一些不太理想的情况,例如颜色不够平滑,而 dither 算法的加入则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虽然 OPPO 实现类 DC 调光所用的方法最终的实现效果挺理想的,但是它终归还只是一个基于软件的实现的类 DC 调光,在没有硬件(屏幕、独立的图像处理芯片)的参与下,类 DC 调光仍然难以做到很完美。

而且这样的软件实现方式实际上会持续地消耗系统的资源,用户日常使用的体验和手机的续航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值得表扬的是 OPPO 在做类 DC 调光这件事情上还是相当实诚的,他们没有去故意混淆「DC 调光」这个概念,而且可以看出来他们确实有深入去了解和研究这个功能背后的技术细节。

其他厂商没有公布类似的细节,只是火速地开发出了 Demo,他们在背后很可能只是套用了某个通用、公开的实现方式。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对用户负责、走心的厂在背后做的付出可能是更多的,什么厂商注重用户体验,而什么厂商只是做到「够用就行」,在这件事情上体现得其实还是比较鲜明的。

目前 OPPO 的这个算法会最早搭载在 Reno 上,后续才会扩散到其他机型,如果你手持的是 OPPO 的其他机型,那么你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