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每一个音乐门类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而无论你把这文化背景说的多复杂,归根到最后也就是时代背景下那一代人的选择而已。说远了,可能很少有人能感同身受,那说现在,为什么电音这一项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拥有过自己时代的音乐会在这几年席卷全球呢?

在弗洛依德正式为心理疾病正名之前,在售卖焦虑的咪蒙倒下之后,现代人焦虑已经成为一种和活波开朗或者内向少言一样普遍的人物性格特征,而电音即是最好的宣泄出口之一。无论是电音本身强劲的节奏,还是它所能提供的场所,都是当代人的良药。再加上电音的可塑性,几乎和任何一种音乐类型融合,只听流行、嘻哈,甚至摇滚的,都可以在电音这个大分类里找到归属感。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受众群体

电音受众群集中于22-32岁这个消费能力极高的群体,同样也是大多数因为计划生育而孤独成长的一代人。

在没有兄弟姐妹们的陪伴下,大多数时候都是solo的这么一群人,偶尔性的群体类活动对于这个群体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再加上改革开放的热浪给这一代人的冲击几乎是直面形的,在一开始还没有渠道深入接触到西方的,无论是音乐还是艺术门类的文化背景之时,群居群欢的生活方式是最轻易也是最快被吸收的。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2017年度中国电子音乐市场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电子音乐节数量为32场,预计2017年将举办86场,2018年国内电音节数量超过150场,举办数量三年实现4倍增长。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音乐节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能“带人”的外出娱乐项目,而“走,一起蹦迪”在被办公楼和地铁两点一线挤出人鱼线的当代人耳朵里听起来就像几十年前北京摇滚少男少女的那句“走,揍大张伟去”一样发泄。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就像在之前聊到《即刻电音》时说到的一样,去过电音音乐节的人都知道,电音绝对不是一个适合通过视频形式来评选的音乐门类。

圈内乱象

说的直白又讨打一些,很多音乐门类的纯乐迷比例都比电音的多,如上面说到的一样,更多意义上来说,电音已然成为大多数人心中,一种以乐之名的户外集体活动项目。

无论是前两年“插队”的嘻哈热潮,还是曾经谁都不愿意承认的auto-tune都是一个道理:基数一大,事情就复杂了,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这些乱象与其说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潜在隐患,最头疼其实还是那些真心喜欢电音的Ravers。

就拿追星来做比喻吧,可能他演唱会门票在几十秒内售罄是一件值得粉丝炫耀的事情,但当一群想着去花花绿绿的人还在那儿跟你抢票的时候,心里除了骂脏的冲动以外,去听歌的激情已经被煞了一大半了。

毕竟,去电音音乐节比去别的音乐节的理由多太多了,要是明明白白说出来,这篇估计就发不了了。

这庞大的基数当然是逃不过资本的双眼,在大多数国内音乐节都处于倒贴状态之时,电音音乐节却鹤立鸡群一般坚挺。从而,乱从此生。

对于资本投资,我国第一批职业编剧之一,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喜多瑞董事长汪海林曾经在一个电视剧的发布会上直言不讳地说过:“怀念煤老板当投资人的日子”。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同样作为一个以写字讨生活的我本人,表示很赞同,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什么煤老板的时代,但我经历过很多外行人以资本为理由肆意干涉专业度要求很高的内容走向,电音行业亦是如此。

在投资方面,专注于电子音乐领域的相关产业链公司还处于早期阶段,现场演出商业化大部分仍依靠赞助与冠名。而电音节在收入方面也十分艰巨,60%-65%是靠票房,30%-35%是赞助,5%-10%则是周边收入。

电音市场上艺人们的价格也处于混乱状态,大部分都是根据当下名气而定,并无固定价格,这就导致很多艺人随意报价,甚至涨降幅度可能十分夸张。而国际艺人来华的报价也十分不稳定,比如主办方根据活跃度给了A一个较高价格,而其实A在国外的市场价并没有这么高,这就导致此后A在中国的报价直接升为越来越高的价格。

国内的大电音音乐节品牌之一的风暴电音节,在去年也被资本狠狠地“风暴”了一次。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 风暴电音 " 这三来年一直被官司缠身。 一些专业人士分析道,实际上电音节的盈利一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中国户外电音节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绝大部份电音节的主办方其实都在亏钱做。

造成这次的 " 风暴危机 " 实际上还是因为风暴公司背后的 " 资本乱象 "。实际上在官宣之前,电音圈就传出了 " 风暴要凉的消息 " 了。

作为风暴创始人,也是以一己之力把电音带到中国市场的男人,在资方眼里却是骗子一样的存在的Eric,曾在世界各地演讲的时候都说道:”中国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电音市场,对于海外电音节以不同方式进入中国,我们应该欢迎。”

可是哪有那么容易?

很多人认为2018年的风暴除了背后的资本乱象,还跟2017年风暴电音节深圳场,安保与观众的冲突事件有关。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2017年,7场风暴电音节累计观看人次达到十九万,相比2016年,演出场次增加了两场,总的人次却只增加了一万多人,这正是因为受到上文提到的政策影响。相比上海风暴电音节日均两到三万的人次,很多其他城市因为规模受限往往只有一两万人,甚至更小的只有八千人。

音乐节这种大型的户外聚众活动,安全问题一定是放在所有条件之前的,只要你出过一次相关问题,不管你是不是主要原因,这个品牌之后只会更寸步难行。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在2016年还信誓旦旦地坚持“不授权”风暴,在第二年就因为以上原因不得不改变战略,连国内的品牌都是这样,更不要说国外的来中国了。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最难的地方就是落地,一路红灯的条框之下,最后即便在品牌单方面的全身心妥协之下,现场效果也很难和国外相比。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没有办法,因为我们是大家庭,所以我们总是要以最坏的打算出发去做事,再加上,五花八门的承办方,一旦掉进一颗老鼠屎,整个汤都白熬。

到底要迎合国外到什么时候?

开篇提到关于电音之所以可以再次风靡全球的原因之一—可塑性,这一点足以让它在这个多元化的娱乐大背景下在顶端存活至少半个世纪是没有问题的。

英语作为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这一语系的歌曲也比其他语系更容易取得全球化的成功,而反观即便是“神仙打架”时代里的华语乐坛也没怎么真正走出亚洲,能贴上国际标签的还是那些民族类别的世界音乐。

这几年,很多一线歌手开始看到了电音这个通往世界舞台的扶梯,但实际输出的只是中国面孔而已,好比嘻哈一样,在尊重原有音乐背景文化的同时,也是可以“Made in China”。

没有匪帮,没有枪林弹雨的童年,也没有倒在血泊里的cousins,学历最高的直火帮可以唱留学经历,在西方关于黄种人的种族歧视,High Brothers可以唱“Made In China”。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正如One Ok Rock的那首《Stand Out, Fit In》MV中的情节一样,从一开始被排斥被忽略,到去迎合,最后找回自己的根本,我们现在向国际舞台输出的主要还是还停留在迎合阶段。

实际,我不针对谁,但是粉丝们请你们不要再尬吹了,你一个国内挂牌一线歌手去国外某个电音音乐节唱跳一下真的不是什么值得吹出圈的事情,除非他们输出的是自己的东西。

那群在自己国家蹦迪的人们除了那个你偶像合作的DJ以外,还能认出他是谁的那种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在一边带着华语乐坛走向世界的重任,一边迎合,再回来尬吹。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优秀的中国电子音乐其实很多,无论带不带中国元素,却因为得不到众多一线歌手的橄榄枝,而一直只能在国内的小众群体中苟延残喘,嘻哈有了88Rising,而众多优秀的电子音乐人却迟迟不见光明。

就拿终于算是混出一些眉目的Dirty Class来说,那张被英国BBC Radio 1首肯,被多个百大DJ推荐的那首《China》,被环球实名肯定的,实际是一张2016年的专辑,结果却也只是在参加了一个网络大流综艺之后才被发掘。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这首歌采样的是一首云南佤族民谣,名副其实的中国Trap。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2019,电音在中国是凉还是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没错,音乐不分国界,很对,但我们自己人输出自己的东西不是更能清楚表达,我和你到底是谁吗?